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科技论坛
石油科技论坛

张镇

双月刊

1002-302X

sylt8065@sina.com

010-64523597

100011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西里3区18号楼

石油科技论坛/Journal Oil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协同推进高效驱油与终极埋存加速形成CCUS新质生产力

    廖广志王高峰王正茂董伟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态CO2的驱油效果显著优于甲烷、氮气等其他常见驱油气介质.实践证明,CO2混相驱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25个百分点,CO2驱能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可采储量,是与水驱开发同等重要的开发方式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新时代油气开发的新质生产力.除了具有增产油气的机理,CO2驱油驱气过程还能够实现碳埋存,具备为碳中和贡献碳指标的特质.需要建立与CO2驱相适应的全新生产工程技术体系,包括建立高效开发与终极埋存油藏工程、全新注入采出与埋存井筒工程、全新地面工程密闭工艺流程、网络化CO2输送管道,确保实现CCUS井筒、地面流程、地质体和管理的完整性及油藏工程的模式化,建议建立务实的财税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培养一批CCUS专业人才队伍,加快CCUS-EGR重大试验,实现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

    CO2驱高效开发终极埋存新质生产力工程思维

    中国海洋油气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探索与思考

    米立军范廷恩苑志旺付殿福...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洋油气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体系高度关联,两者不断耦合匹配演变,推动海洋油气开发模式从独立开发向联合开发再向区域开发升级,支撑海洋油气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当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新发现储量劣质化、老油田稳产难、地下地面局部待统筹、绿色低碳要求等新形势,传统开发模式受限于阶段、区域、专业等因素,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立足全海域,提出以"地下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时空域协同为核心的全周期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统筹地下油气资源、地面工程设施、生产运营等因素,围绕海上勘探目标评价、前期研究、工程体系、经济评价、生产运营及项目管理六大新模式,提出海域整体开发主要路径和具体做法.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有助于推动系统降本,释放规模效应,强化专业协同,加速发展转型,催生海洋油气工业新质生产力.

    海上油气田开发模式海域整体开发探索

    我国老油田稳产形势、挑战及前景展望

    王永臻吴裕根门相勇
    18-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油田剩余油资源潜力较大,虽开采时间长且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持续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但仍是我国石油开发的主战场,继续发挥石油保供"压舱石"作用.老油田稳产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资源劣质化,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经济性差,新区新领域规模接替难度大四方面挑战.典型老油田采取了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迭代升级;精细油藏刻画,优化开发方案;提升效益,推进增储建产工程;开辟页岩油新战场,拓展新领域等应对措施.通过对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西北油田、渤海油田及延长石油7个典型油田分析,认为我国老油田石油增储稳产目标明确且具备实现条件,石油增产难度虽大但有望实现较长时期稳产.为更好挖掘老油田资源潜力,建议进一步深化石油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实施石油增储稳产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创新,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政策.

    老油田稳产形势增储上产挑战前景展望

    非常规油气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优选

    刘朝霞鲍敬伟陈建军郭建林...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10年来,化石能源多样化趋势明显,从常规油气领域向致密油/页岩油、致密气/页岩气、煤炭地下气化等非常规领域发展.油气藏类型增多,资源规模、品位、勘探开发难度及效益存在差异.要实现不同类型油气藏规模效益开发及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对化石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类型做出选择.分析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煤炭和石油一直保持主体地位,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对比研究不同类型化石能源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资源规模、开发成本、开发现状、技术成熟度等主要指标,结果显示煤炭地下气化具有能量密度最高、可采资源量最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在增加天然气供应、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助力实现碳中和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可优选为非常规油气战略方向,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

    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煤炭地下气化关键属性能量密度资源量开发成本

    基于能源安全协同保障的煤制油产业发展研究

    郭威吴裕根杨丽丽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煤制油,对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规模效益整体良好,尤其是煤制油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自主化研制都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仍然受煤炭和石油价格、水耗能耗、投资运行成本等问题困扰.从长远发展来看,煤制油可作为紧急情形下增强石油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技术先行、总量控制、有序发展"的思路,采取与油气等传统能源协同发展、与清洁能源产业布局耦合发展、与传统石化产业良性互补、培育CCUS新动能等措施.在国家急需时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平时则油化兼顾联产,灵活切换,保障煤制油装置运行的可持续性.

    煤制油能源安全石油天然气协同发展

    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助力油气增储上产

    王陆新门相勇董立功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油气需求高位增长且主要依赖进口,自主保障能力不足,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最大短板.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可拓展资源勘探开发边界,增加可采资源总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增储上产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初步统计显示,2011-2020年我国累计新发现亿吨级油田18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21个,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超100×108t、天然气超10×1012m3,同期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关键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对我国油气储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其中石油、天然气储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9.6%和24.0%.为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出加强创新联合体与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油气科研资源与成果共享交流平台、完善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快油服企业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勘探开发科技创新油气理论增储上产技术装备

    世界一流油公司的开发管理体系与启示

    李勇高严孙亮韩如冰...
    49-6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油气项目合作,与世界一流油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展示了技术实力,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研究分析世界一流油公司的先进管理案例,系统总结一流平台在方案设计体系、实施保障体系、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面的有力措施.方案设计体系建设包括对方案层级、模型迭代和先导试验的管理,实施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对数据质量、审查机制和油藏健康的优化,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包括对数据共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对管理标准、实施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建设.建议我国油公司借鉴世界一流油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建立适合自身的开发管理体系,通过"1+4+5"的管理框架,建立以开发方案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1+6+3"的执行方式,形成以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方案编制模式,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国际油公司开发管理体系油气项目合作模型迭代升级科技人才培养标准规范流程

    吐哈油田开发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李艳明胡志胜李克果舒坤...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为主线,以产能建设、增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效益专项评价为辅助,通过精细成本归集、精细产品类别、精细生产活动、精细评价技术,对油田主要生产活动实现全覆盖、全评价.采用收入成本对比评价方法,可完成公司、采油管理区、油气田、区块和单井5个级别的效益评价分类,以及所有增产措施、产能建设新井和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效益评价.通过分析影响效益的成本因素,详细评价主要生产活动的效益贡献,找出影响整体效益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从而为油田公司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改善经营效益提供具体指导.

    油气田开发效益评价业财融合技术体系成本分析效益配产吐哈油田

    国际油气储量交易特征及市场途径储量价值评估方法

    段晓文冯乔戴传瑞王霞...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油气矿产资源改革加快,国内油气市场主体多元化明显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市场交易的储量价值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量国际油气储量交易案例,总结交易价格与不同级别储量、不同开发程度储量、不同资源类型储量的关系,以及高、中、低油价下交易价格之间的变化规律,认为储量级别、地区和开发程度是影响储量交易的重要因素,储量的确定性和已开发占比与单桶储量平均价格呈正比,储采比与单桶储量平均价格呈反比.证实储量的单桶交易价格在澳大利亚和北美地区较高,非常规储量中,致密油/页岩油的单桶价格高于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提出市场途径下油气储量交易价格的经验公式,为建立我国油气储量价值评估方法提供借鉴.

    油气储量影响因素交易价格经验公式评估方法

    深水油气高效开发技术装备发展与展望

    张伟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深水油气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步,实现从浅水开发到深水开发、合作开发到自营开发、跟跑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的"三大跨越",逐步形成了"区域开发一体评价、少井高产高效开发、智能少人降本增效、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深水油气高效开发理念.中国海油通过立足深水油气勘探高效开发理念,聚焦深水油气高效经济和安全开发,构建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钻采—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了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深水宽频地震勘探技术、深水油气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等10个标志性深水高效开发理论技术,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装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及装备等6类高效开发装备.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深海勘探理论与技术、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超深水钻完井、深水浮式液化天然气开发、全水下油气处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推进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为我国南海大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勘探高效开发海洋工程深水超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