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科技
交通科技

张谢东

双月刊

1671-7570

jtkjxx@263.net

027-86551251

430063

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1178号

交通科技/Journal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由交通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科学技术期刊。《交通科技》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水陆运输并举,路桥、航道建设兼顾,为交通运输全行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全面、具体地反映交通动态、技术经验、科研成果,多视角地介绍国外交通科技、先进技术,全方位地传递交通待业产品的开发与市场信息。《交通科技》面向交通全行业服务,刊载的内容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综合运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异质交通流特性分析

    张治中曾俊伟钱勇生魏谞婷...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获取的信息更加完善.为研究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条件下自动驾驶车辆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以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跟驰规则和换道模型.利用 MATLAB数值模拟高速公路异质交通流,分析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并分析车辆的拥堵情况和换道情况.研究表明,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显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全自动驾驶车辆可达全人工驾驶车辆交通流的近似 2 倍;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的增加可以降低道路拥挤程度,全自动驾驶车辆比全人工驾驶车辆发生拥堵的临界密度提高了 20 veh/km;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的增加会增加相应的换道次数,全自动驾驶车辆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基本不发生换道行为,同时智能网联车辆可以减小暴露碰撞安全性风险.

    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前车速度效应混合交通流渗透率

    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效果评估

    苏宇熊昌安杨小宇杨文臣...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我国大规模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难点和症结,设计研发了一款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路侧一体化智能预警单元和中心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当路口存在冲突风险时,系统采用图形、文字和灯光的多模态 LED 板,向驾驶员一体化发布交通冲突风险预警信息和动态路况信息.现场安装测试结果表明:①在 5 种冲突风险场景下,预警策略显示正确率为 100%;②当无车辆冲突、主路仅显示提示信号时,约 60%的车辆有刹车减速行为;当路口车辆存在交通冲突,主路发布冲突警示信号时,80%左右车辆会减速;③70~85 km/h车速范围内的车辆占比从 60%下降到 45%,85%车速从示范前的 81.4 km/h 下降为78.1 km/h.

    交通工程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冲突风险预警

    基于信息重要度的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出口标志信息选取研究

    周志俊黄志勇李振华
    107-10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出口标志存在信息超载、指引混乱等现象,且标志信息选取过程中存在随机性和个人喜好,导致选取信息不能最大化满足驾驶员的驾驶和出行指引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驾驶员出行和指引需求,同时保证整个标志版面的简洁美观,文中通过信息因素分析和建立信息重要度模型,研究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出口标志版面信息选取.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得出涉及的特征因素:交通量特征、经济特征、行政级别特征、旅游出行特征因素满足选取信息重要度的因素特征需求.该方案通过将定性问题转变为定量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设计人员科学设置枢纽互通出口交通标志,提高枢纽互通交通标志的实用性,有效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信息重要度交通标志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降噪性能研究

    张家龙孟庆宇彭伟宸姬小祥...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参数与降噪效果的关系,文中通过室内轮胎自由下落法,研究沥青用量、胶粉掺量、4.75 mm筛孔通过率对橡胶改性沥青降噪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各参数的推荐范围,结果表明:①随着沥青用量、胶粉掺量的增大,混合料降噪性能提升,振动衰减系数增加,胎-路振动噪声减小;②随着 4.75 mm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减小,混合料降噪性能提升,表面构造深度增大,胎-路泵吸噪声减小;③结合基本路用试验及降噪试验结果,确定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参数的推荐范围为:沥青用量 6.2%~6.9%、胶粉掺量 19%~23.4%、4.75 mm 筛孔通过率 28.1%~30.5%.

    橡胶改性沥青降噪性能路用性能配合比

    石灰石粉硅灰复合胶凝体系预制梁混凝土试验研究

    李宝清袁文赵春东朱云升...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研究了石灰石粉、硅灰以不同比例取代粉煤灰的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其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石灰石粉硅灰复掺胶凝体系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掺量的 67%、硅灰取代粉煤灰掺量的 33%,预制梁混凝土性能最佳,相较于基准混凝土,坍落度提高 10%,扩展度提高6.3%,1 h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分别下降了 33.3%,37.5%;3,7,28 d 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2%,4.2%,12.6%;3,7,28 d弹性模量分别提高 3.5%、3.7%、6.1%;干缩率接近基准混凝土.复合胶凝体系混凝土微观结构中C—S—H 凝胶比例大幅提高,C—S—H 凝胶聚集成层状,对混凝土起到更好的填充和黏结作用.按适宜比例复掺的石灰石粉硅灰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优于单掺粉煤灰,并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预制梁混凝土复合胶凝体系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微观机理

    薄层灰岩弯曲变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贾杰南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岩土工程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层状岩体稳定问题.鉴于层状岩体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弯折破坏,尤其是薄层岩体,其抗弯性能受岩层厚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文中以层理近于水平状的薄层灰岩为研究对象,获取其受弯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总结弯曲变形裂纹扩展规律,分析弯曲破坏过程声发射信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薄层灰岩弯曲受力时试件内部弯曲应力呈线性分布,裂纹起裂点大多始于试件底部中心受拉区域,其扩展路径取决于岩块强度和层面抗剪强度相对大小关系,声发射振铃计数与岩样加载过程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岩石应力集中破坏的过程,岩石破坏伴随着声发射能量加速释放现象.

    薄层灰岩弯曲强度声发射

    基于双螺杆挤出机成型的复合改性剂制备的高黏沥青性能研究

    毛成史保浩彭俊文唐浪辉...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成型的复合改性剂性能,文中采用该设备将 SBS改性剂、C9 石油树脂,以及工业废油 3 种原料加工成型为颗粒状复合改性剂,旨在探究使用该复合改性剂制备高黏沥青与常规制备方法得到的高黏沥青在性能上的差异.通过进行沥青的三大指标测试、短期老化试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沥青黏韧性试验及 60℃动力黏度试验测试发现,由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成型的复合改性剂制备出的高黏沥青性能接近常规制备方法下的高黏沥青,且前者 60℃动力黏度值更高,其性能完全满足超薄罩面对高黏沥青的要求.此外,由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成型的复合改性剂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储存性;其熔融性能优异,使用此复合改性剂制备高黏沥青可大幅缩短制备过程所需的剪切时间,从而减少大量能耗.

    双螺杆挤出造粒机复合改性剂制备方法超薄磨耗层

    制备工艺对工程弃土人工骨料性能的影响

    陈达可崔旻昊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处置大量工程弃土,同时缓解工程建材短缺问题,利用工程弃土制备人工骨料,以期揭示成型压力、黏结剂类型与掺量、硬化工艺与养护时间等关键因素对人工骨料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①增大成型压力有利于提高人工骨料的强度与致密性,但当成型压力达到 30 MPa 时,部分试件的黏结剂会被挤出,导致抗压强度下降;②水泥与地质聚合物黏结剂对人工骨料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随着黏结剂掺量的提升,骨料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吸水性逐渐下降;③热养护-冷结硬化工艺会加快黏结剂的水化反应,提高骨料的吸水性,降低骨料的毛体积密度.使用热养护-冷结硬化工艺制备的地质聚合物人工骨料 7d强度能够达到冷结硬化骨料的 28d强度.

    人工骨料制备工艺影响因素

    生物油复配SBS再生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翟龙黄湘宁高夕力
    136-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生物油复配 SBS再生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将生物油及 SBS掺入经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的原样沥青中制备再生沥青,通过三大标指标试验研究生物油掺量对老化沥青常规性能的影响,进而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研究生物油复配 SBS后再生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生物油能恢复老化沥青三大指标,但恢复不同指标的掺量有明显差异,恢复低温性能指标时高温性能存在过渡软化问题;生物油复配 SBS可恢复老化沥青高低温性能,且随 SBS掺量增加效果逐渐变好,采用 6%生物油复配 2%SBS用于老化沥青再生时,再生沥青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原样沥青.

    沥青生物油SBS老化高温性能低温性能

    电石渣/磺酸稀释剂稳定路面基层性能分析

    张恒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粒料类基层强度,降低传统稳定剂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碳排放量.文中选用电石渣/磺酸基地聚合物稳定粒料类基层,通过改变磺酸稀释比例、电石渣/磺酸比例及养护条件,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分析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最适宜的磺酸稀释比例及电石渣/磺酸比.结果显示,地聚合物最佳掺量为 6%,且磺酸稀释比例为 300 mL/1 000 mL、电石渣/磺酸比为 6∶4 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3 d强度为 1 388.9 kPa,7 d强度为 1 986.33 kPa;对比未处理集料,添加地聚合物后,3 种不同养护条件下试件 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04%,128%,176%.因此,利用电石渣/磺酸对粒料类基层进行稳定固化,协同提升效果明显,基层强度显著提升.

    电石渣磺酸地聚合物路面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