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科技
交通科技

张谢东

双月刊

1671-7570

jtkjxx@263.net

027-86551251

430063

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1178号

交通科技/Journal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由交通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科学技术期刊。《交通科技》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水陆运输并举,路桥、航道建设兼顾,为交通运输全行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全面、具体地反映交通动态、技术经验、科研成果,多视角地介绍国外交通科技、先进技术,全方位地传递交通待业产品的开发与市场信息。《交通科技》面向交通全行业服务,刊载的内容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综合运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湿循环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孔隙结构特征

    邱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预崩解炭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MCMC)和原始SEM图像,重构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二维图像和三维孔隙模型,重构结果以孔隙率为控制条件,分别与原始图像、压汞试验结果比较,验证重构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随着领域范围的扩大,重构二维图像孔隙含量及孔隙形态与原始SEM图像的适配度均增大,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孔隙率误差率最大为1.77%,最小为0.91%;干湿循环后,预崩解炭质泥岩孔隙分布曲线整体向右、向上移动,6次干湿循环后,曲线呈现四峰特征,0.1~2μm范围内峰值增大至0.120 6%;重构的三维孔隙模型整体孔隙率分别为10.887%,25.176%,31.259%,31.838%,与原始图像的孔隙率误差最大为3.316%,与压汞试验结果相差值最大为3.96%;将重构的三维孔隙模型均分为5层,每层的孔隙率与压汞试验得到的每层孔隙率误差最大为3.28%.重构的预崩解炭质泥岩三维孔隙模型可靠性较强,可用于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强度、渗流特性等数值模拟试验.

    路堤工程预崩解炭质泥岩孔隙模型孔隙重构

    《交通科技》投稿须知

    6页

    地震作用下绢云母片岩高路堤中土工格栅效用分析

    许孝飞朱耀光贺钰涛王向阳...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采用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为填料的高路堤而言,通常会出现地震作用下路堤变形严重等问题,加筋为通常做法.文中依托十巫北高速公路项目,以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填筑的高路堤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具有分担部分应力,减小路堤动力加速度,以及抑制其变形的作用.对于路堤整体而言,加筋路堤的最大应力相对于未加筋路堤所承受应力较小;相比于无筋路堤,路堤加筋后加速度和速度明显减小,在路堤同一高度上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堤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和速度比未加筋路堤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小;土工格栅加筋对路堤整体的纵向沉降和侧向位移具有抑制效果,显著地减弱路堤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

    高填方路堤土工格栅地震作用绢云母片岩数值模拟

    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适用层位分析

    牛倩栾扬孟会林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的合理应用层位,明确高模量沥青层的引入对路面结构受力影响的变化规律,文中选用BISAR3.0路面力学计算程序,以中下面层材料抗压模量变化、下面层材料差异、层间黏结状态、路基不同工况四类别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不同深度与计算点位的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的全面考察.结果表明,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模量沥青层的引入不会对基层的应力、应变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设置在下面层的效果优于中面层,下面层模量的提高有助于减小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变,降低幅度在40%左右,同时路面沥青面层不同深度的抗剪切变形和抗疲劳损伤能力也均有所提升;提高高模量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的层间接触强度可显著改善路面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有效降低各结构层的拉应变与剪切应变;提高路基抗压模量可有效改善基层受力状态,降低半刚性基层开裂风险及由此产生的沥青面层反射裂缝问题.

    高模量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适用层位应力应变分析BISAR3.0

    智能压实技术在石灰处治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张留鹏徐波阳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压实技术具有实时、全面评估压实质量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道路的压实施工中,目前针对石灰处治土路基的应用研究较为缺乏.文中基于某沿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展石灰处治软土路基的智能压实现场试验,并对压实度和CBR值进行测定,分析智能压实指标Evib与压实度、CBR值的相关性,获得了压实度、CBR、Evib值随碾压遍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vib与压实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可以利用Evib云图快速识别路基压实的薄弱区域;对于石灰处治软土路基,虚铺30 cm的情况下,振动碾压2遍即可达到最佳压实效果.

    智能压实石灰处治软土路基压实质量

    超疏水路面抗冰涂层的制备及耐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郭崇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季道路积雪结冰如未及时清除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表面润湿理论,采用在低表面能聚氨酯表面构建纳米级粗糙结构的方法制备超疏水涂层,通过接触角、滚动角实验、沥青混合料表面冰层破碎试验评价涂层的疏水、疏冰性.并考虑路面受紫外线强烈辐射影响,从表面能角度,分析紫外线辐射对超疏水涂层表面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疏水涂层与水滴的接触角高达161.176°,滚动角低至6.6°.超疏水沥青混合料表面冰层破碎所需的挤压力,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小.经过模拟室外紫外线辐射24个月后,超疏水涂层依然具有很好的疏水、疏冰特性.

    超疏水涂层沥青路面疏冰性紫外老化表面能理论

    基于ABAQUS的连续配筋复合路面剪应力响应特征分析

    赵旭李晓海
    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连续配筋复合路面剪应力的响应特征,通过ABAQUS建立连续配筋复合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轴载条件、不同结构层模量等变化分析剪应力特性.研究表明,结构剪应力分布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出现在沥青层层间与面-基层层间,在标准轴载下分别可达3.518 MPa和1.417 MPa;沥青层剪应力峰值易受重载影响而产生较大的线性变化.上面层模量增大对于剪应力指标的降低均有较好效果.研究表明连续配筋混凝土层设计时不应过分追求刚度,否则会因模量过大导致面-基层层间黏结不足,产生层间滑移等.本研究可为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的力学响应指标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道路工程连续配筋复合路面力学响应剪应力模量敏感性

    UHPP排水降噪磨耗层的工程应用与耐久性评价

    张睿达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传统的超薄磨耗层,UHPP排水降噪磨耗层不仅在排水和降噪方面优势显著,还可增强路面的抗滑能力和行车安全性.鉴于此,文中对UHPP排水降噪磨耗层的工程应用进行研究,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并依托实际工程对降噪排水沥青路面的性能进行探讨和评价.

    排水降噪磨耗层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工程应用耐久性分析

    振动数据反演的路面光纤阵列坐标映射方法

    郭牧边泽英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获取光纤阵列监测下路面振动加速度的时空多维分布数据,需保证阵列单元坐标与光纤测点映射关系的准确性,以实现评价路面结构服役性能与提取车辆荷载信息的目的.典型正向推演方法存在映射可靠性难以提升的问题,研究通过实测振动数据特征评价阵列单元映射组合的响应相似性,以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极大似然估计的阵列单元映射组合,实现光纤阵列单元坐标的精确反演.实测验证结果表明,经本方法输出的振动数据在断面相位标准差满足振动特征计算窗长0.04 s约束,较传统方法提升显著.研究方法及结果为光纤阵列振动感知方法在路面性能评价和交通荷载信息监测中的推广提供基础.

    道路工程分布式光纤技术路面振动阵列感知阵列坐标映射蒙特卡洛模拟

    橡胶混凝土道面温度变形规律实测分析

    黄琴龙张健叶仕江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试验对橡胶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路用性能进行测定,并采用光纤光栅技术实测橡胶、普通混凝土道面的应变、温度,对比分析2种道面温度变形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的强度和模量低于普通混凝土,但韧性得到提升;道面应变具有明显的温度滞回特性;橡胶混凝土道面的温度敏感性比普通混凝土道面高10%~16%,温度变形更大;橡胶混凝土道面的月度拟合斜率较普通混凝土道面低4%~12%,温度伸缩变形更小;橡胶混凝土道面的纵向翘曲变形更显著,两者横向翘曲应变接近;橡胶混凝土道面产生的温度应力更小,具有修筑大尺寸道面的潜质.

    机场道面橡胶混凝土实测数据温度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