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高景恒

月刊

1673-7040

apsjournal@163.com

024-2413129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前区预扩张皮瓣对颌颈部瘢痕的修复应用

    唐银科楚菲菲丁健科张钰...
    129-13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胸前区预扩张皮瓣修复颌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12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预扩张的胸前区皮瓣修复 27 例颌颈部瘢痕患者,根据瘢痕涉及范围及面积,将胸前区轴型血管预扩张皮瓣分为 2 组:17 例(21 个扩张器)采用胸廓内动脉第 2、3 肋间穿支血管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以下简称胸三角皮瓣)修复下颌、颏、颌底部瘢痕;10 例(10 个扩张器)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血管的预扩张颈横皮瓣(以下简称颈横皮瓣)修复颌底、颈部瘢痕.根据皮瓣轴型血管蒂长度特点来修复不同的瘢痕部位,均为采用一期手术皮瓣下埋置相应大小的扩张器,注水扩张 2~6个月,二、三期手术采用扩张皮瓣修复相应部位瘢痕挛缩.结果 本组共 27 例患者,埋置扩张器31 个;一期手术根据胸前区可利用扩张区域埋置相应容量扩张器,经 2~6 个月注水扩张,均顺利完成二期修复手术;术后皮瓣血运、颜色及皮瓣厚度均与受区完全契合,面颈部双侧对称性及局部功能、轮廓和形态均满意.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对于下颌部修复的单侧皮瓣面积达 16 cm×10 cm,预扩张的颈横皮瓣对于颈部修复的单侧皮瓣面积达 18 cm×15 cm,术后皮瓣均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 6~36 个月,无血肿、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前区皮瓣是修复下颌、颈部瘢痕的最佳供区,经预扩张后可获得较大面积的修复皮瓣,移植后颜色、厚度均与受区相一致;其修复及重建后的颌颈部功能、外观恢复佳且轮廓清晰.

    瘢痕扩张术颌颈部预扩张皮瓣

    不同闭合方式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并发症的分析

    张盼李雷唐林峰巨积辉...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供区闭合方式的背阔肌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7 年 6 月至2020 年 6 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 52 例背阔肌肌皮瓣手术患者.其中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30 例,带蒂转移背阔肌肌皮瓣 22 例;修复创面 43 例,行肢体功能重建 9 例,皮瓣面积 10 cm×4 cm~43 cm×15 cm,手术时间 2.0~10.5 h.按照供区闭合方式分为直接缝合组(36 例)和植皮组(16 例),比较两组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 6~38 个月.其中缝合组13 例"蜈蚣足"样增生瘢痕;2 例血肿;2 例部分切口裂开;1 例感染;1 例瘢痕挛缩.植皮组 7 例贴肌肉瘢痕;5例"蜈蚣足"样增生瘢痕;4例血肿;4 例植皮坏死;3 例凹陷畸形;1 例瘢痕挛缩;1 例肩关节功能障碍.不同供区闭合方式的供区并发症中,血肿、感染、伤口裂开、活动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在异常瘢痕、凹陷畸形发生率上小于植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植皮及切口减张美容缝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背阔肌肌皮瓣供区闭合方式并发症

    持续双负压引流对压疮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炎性因子及创面痊愈的影响

    黄晓栋万里叶东成黄兆伦...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双负压引流对压疮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炎性因子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自 2020 年 9 月至2022 年 9 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以 76 例Ⅲ、Ⅳ期压疮且需行压疮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38 例/组.对照组皮瓣修复术后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观察组皮瓣修复术后采用持续双负压微压力引流,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炎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压疮愈合评分(pressure ulcer scale forhealing,PUSH)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可、差的构成比例分别为 50.00%、31.58%、10.53%、7.89%,并发症发生率为 10.53%;对照组分别为 28.95%、36.84%、15.79%、18.42%,并发症发生率为 28.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疮患者皮瓣修复术后采用持续双负压微压力引流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双负压微压力引流压疮皮瓣修复术炎性因子创面愈合影响

    股前外侧皮瓣术中"降支陷阱"的识别和处理策略

    孙丰文杨林程俊楠杨成鹏...
    140-14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术中"降支陷阱"的识别方法,以及应用"穿支逐层剥离法"处理"降支陷阱"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21 年 4月至 2022年 6 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 245 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出现"降支陷阱"41 例,"降支陷阱"出现率为 16.7%,穿支口径 0.30~1.00 mm,平均 0.58 mm;术中测量血管蒂长度5.0~22.0 cm,平均 11.5 cm;皮瓣切取耗时为 13~93 min.皮瓣切取面积为 11.0 cm×4.0 cm~40.0 cm×10.0 cm.术前常规采用超声行大腿外侧区穿支定位.术中采用以穿支为中心的"穿支逐层剥离法"小心解剖游离肌皮穿支,记录"降支陷阱"出现率,穿支的口径、位置、血管蒂长度、皮瓣切取时间,术后统计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所以患者获随访 4~10 个月,41 例皮瓣均顺利切取.术后 1例患者出现动脉危象;1 例患者出现静脉危象,分别及时探查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修复后至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0~45 d,供区均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总分 100 分,得分 76~92 分,其中优 15 例,良21例,可 5 例,优良率为 87.8%.结论 明确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术中"降支陷阱"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提高对"降支陷阱"的认识,采用"穿支逐层剥离法"明确肌皮穿支的源动脉并对其解剖,可有效应对"降支陷阱",提高皮瓣切取成功率.

    股前外侧皮瓣旋股外侧动脉斜支降支

    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关系分析

    李茂清贾鸿飞高学坡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关系.方法 自 2020 年 1月至 2023 年 2 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烧伤科收治 120 例烧伤患者,对比患者入院后第 1、28 天的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根据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成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并对比组间的创面愈合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与血清ICAM-1、IL-10、TNF-α的相关性;根据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质量,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后第 1、28 天,烧伤患者的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 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ICAM-1 低表达组(P<0.05);IL-10 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IL-10 低表达组(P<0.05);TNF-α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TNF-α低表达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与血清ICAM-1、IL-10、TNF-α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后第 1天血清ICAM-1、IL-10、TNF-α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入院后第 28 天,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一单一检测,表明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有效监测指标,且经过治疗后的血清ICAM-1、IL-10、TNF-α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ICAM-1、IL-10、TNF-α与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能为临床预测创面愈合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烧伤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创面愈合程度

    逆行皮瓣在足前端深度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雷亚琼陈勇王倩王慜...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皮瓣修复足前端深度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12 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 12 例足前端深度缺损创面患者,根据创面部位和患足血供条件,采用合适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供瓣区植皮修复.采用逆行足背皮瓣 6 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 4 例,逆行足内侧皮瓣 2 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1 例逆行足背皮瓣和 1 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术后发生静脉淤血,经针刺放血、烤灯烘烤等处理后缓解,未影响皮瓣成活.术后随访 10~24 个月,患者足部外观和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 对于足前端深度缺损创面,选择合适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能取得良好效果.

    足前端深度缺损修复逆行皮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儿童颈胸部增生性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徐培张红玲童欢龙忠恒...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儿童颈胸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5 年 1 月至2021 年 12 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收治的 6 例颈胸部增生性瘢痕患儿.一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在颈胸部瘢痕侧方正常皮肤置入扩张器,术后注水扩张 3个月左右,扩张充分后静置维持 2 周.二期行扩张皮瓣修复术,取出扩张器,切除颈胸部增生性瘢痕,将扩张皮瓣向胸部方向推进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各期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采用电话访谈、门诊复查等方式定期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及术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6例患儿扩张器置入术后无感染发生,无扩张器外露,皮瓣成活良好,无切口裂开发生.所有患儿扩张皮瓣修复术后随访 1~5 年,患儿颈胸部瘢痕增生不明显,部分患儿遗留扁平瘢痕,疼痛、瘙痒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较高.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儿童颈胸部增生性瘢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瘢痕侧方正常皮肤是设计随意型扩张皮瓣的首选位置.

    增生性瘢痕软组织扩张术扩张皮瓣儿童烧伤修复

    超薄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

    王蕴璋刘立强
    157-16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薄穿支皮瓣又称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兼有功能和美学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现就超薄皮瓣的解剖基础及成活机制、临床应用及挑战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超薄皮瓣的临床治疗及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参考.

    超薄穿支皮瓣组织扩张皮瓣减薄

    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合的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夏如意唐棣吴娟娟杨琴...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创面(以下简称为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出现在下肢,难以愈合且预后不良.其难愈合的机制与高血糖、神经病变、微血管并发症、慢性炎症和免疫力低下等方面有关.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方法众多,中医治疗主要以外治法为主,药物熏洗、外敷、银离子导入等,西医治疗除常规治疗外,还有HIF-PHD抑制剂、敷料、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负压创面治疗、高压氧等.现就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糖尿病创面机制治疗低氧诱导因子

    颞枕部旋转皮瓣修复外耳道癌扩大根治术后创面一例

    石臻胡学庆邵哲人范一敏...
    165-166页

    外耳道癌创面修复颞枕部旋转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