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高景恒

月刊

1673-7040

apsjournal@163.com

024-2413129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药理学方法验证Survivin(BIRC5)在瘢痕疙瘩靶向治疗中的靶点作用

    苗庆展范猛袁静孙鹏飞...
    167-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方法来探究通过靶向抑制Survivin(BIRC5)的表达来靶向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性,并寻找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方法 自 2021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菏泽市立医院整形美容科搜索相关数据库,如PubMed、Oncomine、String、Uniprot、KEGG、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和Drugbank,通过网络药理方法研究Survivin(BIRC5)作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潜在靶点作用.结果 通过检索PubMed,发现了通过抑制Survivin(BIRC5)的表达来治疗瘢痕疙瘩的直接证据.通过检索Oncomine、String和KEGG,发现了通过抑制Survivin(BIRC5)的表达来治疗瘢痕疙瘩的间接证据.通过对TTD数据库和Drug-bank的检索,发现了一些通过靶向抑制Survivin(BIRC5)的表达来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如抗人Survivin(BIRC5)反义寡核苷酸ISIS 23722 和LY2181308、Berberine(黄连素)和Reserpine(利血平)等.结论 抑制成纤维细胞中Survivin(BIRC5)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是靶向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然而,这一结论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网络药理学SurvivinBIRC5瘢痕疙瘩

    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多模式治疗效果

    李卫平秦涛于扬马娟...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征及一期多模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9 年 8 月至2022 年 8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采用手术、电子线照射、硅酮药物及同位素一期多模式治疗 36 例(49 只耳)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根据瘢痕疙瘩的位置、大小以及表面皮肤是否正常等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外用硅酮药物及硅胶耳夹压迫治疗,其中 16例患者通过手术+电子线照射+外用硅酮+压迫+同位素治疗(A方案);18 例患者通过手术+电子线照射+外用硅酮+压迫治疗(B方案);手术+外用硅酮+压迫+同位素治疗(C方案)及手术+外用硅酮+压迫治疗(D方案)各有1 例.术后 1、3、6、12 个月分别复诊 1 次,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补做同位素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 A方案治愈7例,有效 9 例,有效率为 100%;B方案治愈 8 例,有效 9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为 94.4%;C方案及D方案各有 1 例,均无效,有效率均为0.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征采用手术、电子线照射、硅酮药物及同位素一期多模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

    瘢痕疙瘩耳部形态特征多模式治疗

    预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瘢痕疙瘩内药物注射疼痛的影响

    吴杰吴烈霞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预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瘢痕疙瘩皮损内药物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 自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苏州明基医院美容整形外科收治 46 例(92 个区域)瘢痕疙瘩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 个区域/组,并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定每一患者2 种注射方法的先后次序.观察组预用局部浸润麻醉后对瘢痕疙瘩内注射药物;对照组常规注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和重度疼痛的比例.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时长.对照组VAS评分数据以年龄为检验结果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为(6.41±1.79)分,对照组为(8.29±1.74)分,经配对t检验两组差值为(-1.8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长为(10.68±5.05)min,对照组为(7.02±3.95)min,两组差值为(3.66±1.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度疼痛比例为 41.30%,对照组为 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数据以年龄为检验结果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 0.917,标准误为 0.070,95%CI为(0.779,1.000).以 50 岁为临界值预测轻中度疼痛,其敏感度(sensitivity,SEN)为 83.3%,特异度(specificity,SPE)为 97.5%,约登指数为 0.808,较其他临界值更大.结论 预用局部浸润麻醉可以有效减轻瘢痕疙瘩内药物注射的疼痛程度,可提高患者接受度并且完成必要的多次治疗.预用局部浸润麻醉使治疗时长平均增加数分钟,患者可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以 50 岁为临界值预测轻中度疼痛较适合.

    预用局部浸润麻醉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治疗疼痛ROC曲线

    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胡晓莺管晓玉杨峤李进英...
    179-1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20 年6月至 2022 年 1 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美容医学科对 15 例瘢痕疙瘩患者(19块瘢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切口,术后 24h内接受浅层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采用 6 MeV电子线照射,一个疗程照射 5 次,总剂量 15 Gy.联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VSS)、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scale,POS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随访 12 个月,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并统计复发率.结果 患者联合治疗后 1、6个月的mVSS评分及PO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总有效率为 93.3%,仅有 1 例复发,复发率为 6.7%.放射治疗后 1~3 个月局部色素沉着发生率为33.3%(5/15),均在 6~9 个月后自行消退,未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皮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后超减张缝合联合浅层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疗程较短、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超减张缝合放射治疗

    光电技术在炎症后色素沉着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孙晓晨黄绿萍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作为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可继发于各种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或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美容和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已被普遍应用于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然而,继发于各种激光治疗的PIH也逐渐增多.目前,针对PIH的激光治疗受到广泛关注,现就PIH激光治疗的现状和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为将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炎症后色素沉着短脉宽激光点阵激光治疗

    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研究进展

    王兵宗建春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DFU创面的形成及愈合机制极为复杂,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对创面上皮化、血管化及调节创面炎症反应等的积极作用已被大量体外实验及基础实验证实,表明ADSCs有望成为创面治疗的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应用于临床.现就ADSCs在DFU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脂肪来源干细胞外泌体糖尿病足慢性创面创面愈合

    病理性瘢痕的实验模型分析

    梁铮韵王友彬郝岩单梦洁...
    192,后插1-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瘢痕的存在严重影响美观,造成躯体功能障碍和心理负担.对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瘢痕药物的研发离不开合适的瘢痕模型.理想的模型应该尽可能地模拟人体内环境且可重复性较高、成本适中、易于施加干预的.现分类总结了目前病理性瘢痕模型,并对比其优缺点,以便为模型的选择和未来瘢痕模型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病理性瘢痕模型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