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高景恒

月刊

1673-7040

apsjournal@163.com

024-2413129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成功救治透明质酸隆鼻致单眼失明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李坤孙慧管晓玉杨峤...
    552-55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例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ntra-artery thrombolytic therapy,IAT)方式成功救治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填充隆鼻致右眼失明的案例,并结合文献探究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救治HA致眼动脉栓塞的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23年7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对1例HA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致盲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救治成功,患者恢复正常视力.并分别以注射美容、透明质酸、视力受损、失明、玻璃酸酶或透明质酸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或介入溶栓和 filler injection,hyaluronic acid(HA),soft tissue augmentation,blindness OR ophthalmoplegia,visual impairment OR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OR ophthalmic artery occlusion,Hyaluronidase,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therapy 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进行搜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3年7月.统计内容包括研究者、患者、并发症、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分别来自中国(6篇)及韩国(4篇);纳入114例患者(含本案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均接受了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溶栓,溶栓药物为玻璃酸酶(93例)、尿激酶(1例)或两者联合应用(17例),最佳使用量、稀释浓度和治疗时长目前并无统一方案;对视力改善的患者首次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治疗时间、就诊前视力情况及视力改善结果分析,其视力改善情况与首次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是否于时间窗内相关不显著(P>0.05),与超选择性眼动脉IAT时患者视力受损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超选择性眼动脉IAT释放玻璃酸酶及尿激酶治疗,能再通HA面部填充引起的眼动脉及分支栓塞,恢复血流,改善受损视力,但效果有限.超选择性眼动脉IAT作为HA相关动脉内栓塞溶栓的有效治疗方法,仍值得积极尝试.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动脉溶栓透明质酸玻璃酸酶失明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瘢痕修复术后缝合切口的临床应用

    李泰然刘春雨贾本川刘刚...
    557-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在瘢痕修复术后缝合切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40例/组.研究组术后切口应用NPWT技术,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记录、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术区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拆除负压后较对照组切口缝合更加平整、干燥、无任何渗出,愈合质量更好.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NPWT技术应用于瘢痕修复术后切口可以起到充分减张、固定、引流的作用,可减少术后换药次数,提高愈合质量,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瘢痕修复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手术切口

    A型肉毒毒素联合口服低剂量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原发性腋窝多汗症的研究

    李静妮梁振杨敏利苏敏...
    560-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A型肉毒毒素联合口服低剂量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原发性腋窝多汗症(primary axillary hyperhidrosis,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纳入84例PAH患者,随机分为3组,28例/组,其中A组患者接受单次A型肉毒毒素治疗,B组接受奥昔布宁口服治疗,C组接受A型肉毒毒素与奥昔布宁联合治疗.通过汗液称重、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对治疗前及及治疗后4、12、36周患者的出汗情况、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3组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病程、排汗量、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hyperhidrosis disease severity scale,HDS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4、12、36周,排汗量、HDSS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C组患者治疗后12、36周,HDSS评分、DLQI评分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组中有更多患者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HDSS达到1~2分且排汗量较治疗前减少≥50%).A组未报告任何不良事件.B、C组报告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为"轻微"和"中等",无严重不良事件、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或死亡的报告.相较于C组,B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及抗胆碱能不良事件的频率更高(P<0.05),口干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口服低剂量抗胆碱能药物是药物治疗PAH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奥昔布宁单药治疗时的不良反应.

    原发性多汗症原发性腋窝多汗症A型肉毒毒素奥昔布宁

    新型保存液在低温条件下对大鼠毛囊活性影响的评估

    吴文韬王飘李梅琪陈金威...
    56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新型保存液在低温条件下对大鼠触须毛囊活性的影响.方法 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选取SD雄鼠,取其触须毛囊上段组织(upper of hair follicle,UHF),平均分配至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IGF-1组、EGF组和IGF-1+EGF组的保存液中,每组根据保存时间3、6、12 h再进一步细分为12个小组.对体外保存的UHF进行HE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分析.将体外保存3 h后的NS组和IGF-1+EGF组的UHF移植至裸鼠背部,24 h后取材,行HE染色并检测ALP活性.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保存3 h后各组毛囊结构和细胞排列均无明显改变.而12h后仅有IGF-1+EGF组毛囊结构完整、层次清晰.ALP活性检测显示,IGF-1+EGF组3、6、12h的ALP值均显著高于NS组(P<0.001).总体上ALP活性随时间逐渐降低.体外保存3 h后体内移植,HE染色发现,IGF-1+EGF组比NS组毛囊结构更完整、细胞排列更整齐;IGF-1+EGF组毛囊ALP活性显著高于NS组(P<0.05).结论 采用含IGF-1和EGF的新型保存液在低温条件下可有效提高UHF的活性,提高毛发移植成功率.

    毛发移植毛囊体外保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

    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综合治疗策略

    白雪杉杨莉亚滕利
    572-57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是一种髓内良性的纤维性-骨性病变,可累及单骨或多骨.颅颌面骨为FD的高发病率部位.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多表现为头面部无痛渐进的单个或多个非炎性肿块,不同颅面部组织器官受累可相应出现面部畸形、视力受损、鼻窦感染、听力障碍、牙齿移位缺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特殊类型的CFD患者还可伴有皮肤和/或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骨骼外表现.由于CFD疾病谱复杂、临床表型多样,目前对于CFD的治疗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就如何平衡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在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等问题作一综述.

    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时机随访观察治疗策略选择

    毛发移植术后非手术区域应激性脱发一例

    张嘉显李汶真赵英杰蒋泊天...
    575-577页

    脱发应激性脱发毛发移植毛囊单位提取术并发症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