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联合检测MA、BUN、sCr、eGFR在他克莫司致移植肾早期损伤发生中的诊断价值

    王浩赖大海黄帅帅金爱慧...
    478-480,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评估肾移植后患者因使用他克莫司(Tac)所致的移植肾功能损伤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20年7月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收治的长期使用Tac的肾移植患者54例,同一患者根据Tac持续使用的时间分为12个月组(A组)、24个月组(B组)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MA、BUN、sCr、eGFR以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比较发现,B组MA、eGFR较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s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MA、BUN、sCr均呈负相关关系[用药12个月组(A组)和用药24个月(B组)r值分别为-0.413、-0.538、-0.797(P<0.01)和-0.333、-0.647、-0.738(P<0.05)],且与 Tac 持续使用时间具有相关性,在移植后早期相关性更为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A、BUN、sCr、eGFR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680、0.594、0.581、0.689,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AUC为0.839.结论 MA、BUN、sCr、eGFR四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肾移植后持续使用Tac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肾移植肾功能损伤他克莫司标志物联合检测

    AI在基层医疗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佳敏邱艳任菁菁
    48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的融入为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和质量开辟了新途径.尤其在基层医疗体系中,AI的应用正逐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助力全科医生更好地响应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和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在慢性病管理领域,AI的介入使得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变得更为智能化,提高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在AI辅助下,全科医生的角色由单纯的诊疗执行者,转变为医疗资源的整合者和患者健康管理的指导者.AI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智能技术可用于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预警可能的健康风险;AI还能辅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通过智能提醒和行为引导帮助患者坚持合理的饮食与运动;AI能构建地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库,普及慢病知识与管理技巧等.然而,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数据处理能力和服务覆盖面的不足;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安全和隐私;此外,过度依赖AI技术可能忽视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人文关怀和直接交流.未来通过强化基层医疗人员对AI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公众对AI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从而推动AI技术在基层慢病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人工智能基层医疗慢病管理全科医生

    衰弱评估工具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现状

    程连阮金婷梁镭黄燕飞...
    486-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群数目逐年增加,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应对应激能力下降,为此养老照护所需社会医疗负担日益加重.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机体生理储备能力的下降,可导致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逐步成为老年患者享受健康服务的主战场,老年人被视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重点人群,全科医生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积极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会减少因此带来的跌倒、感染、住院甚至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衰弱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尚未明确且相关研究有限,衰弱的识别与预测往往可以依靠衰弱评估工具来实现,因此选择适宜的衰弱评估工具极为重要.目前,国外对于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较早且较全面,在我国,基层医疗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统一的衰弱评估工具的"金标准".由此,本文通过回顾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衰弱评估工具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类衰弱评估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以期为充分发挥基层全科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优势,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衰弱评估工具基层医疗

    中药穴位贴敷对全麻结肠镜检查后腹痛腹胀的缓解作用

    黄晓林钟晓敬徐艳凌艳...
    49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全麻结肠镜检查后的腹痛、腹胀现象需予以重视,本研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痛、腹胀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拟进行全麻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共3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检查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比较2组检查后腹痛、腹胀缓解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检查后腹痛、腹胀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检查6h、12h的腹痛、腹胀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14±5.60)minvs.(25.26±7.43)min]、检查后 2 d 的 GSRS 量表评分[(6.51±2.03)分 vs.(7.72±2.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12 h的腹痛、腹胀缓解率及护理满意度[96.75%(149/154)vs.91.28%(136/14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结肠镜检查后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腹痛、腹胀缓解和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全麻结肠镜中药穴位贴敷腹痛腹胀

    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徐琼吴单杜信田涛涛...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旨在为临床提升肩袖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复方倍他米松治疗.比较患者不同时点疼痛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治疗1个月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根据评分分为优良组、中差组.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肩袖损伤患者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1个月时,经Neer评分评估,优良率为80.21%(77/96).治疗1个月时患者Neer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 h、l周、1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时患者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时,患者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劳动强度为Ⅲ~Ⅳ级、合并糖尿病均是影响肩袖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倍他米松能够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年龄、劳动强度、合并糖尿病与患者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肩袖损伤倍他米松超声引导肩关节功能危险因素

    CBL联合PBL在肿瘤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明阳刘一雄范林妮王哲...
    500-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BL)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在肿瘤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进行肿瘤生物信息学课程学习的62名2020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年制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方式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在教学结束后,采用命题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学生对2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24.52± 2.69)分]、简答题[(35.21±3.03)分]、论述题[(24.28±3.41)分]成绩以及总成绩[(78.15±5.89)分]均高于对照组[(21.94±3.17)分、(32.85±2.78)分、(22.31±3.89)分、(73.81±6.21)分,P<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理论知识学习热情、提升培养临床转化思维、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扩充肿瘤医学知识程度、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效率、提高合作学习能力8个维度的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联合PBL在肿瘤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肿瘤学教学生物信息学

    思维导图引入PBL与CBL双轨模式在心内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王晓东白雪蕾范丽勇李珂...
    504-507,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内科规培教学中思维导图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PBL)与基于案例的教学(CBL)双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65例为实验组(接受思维导图引入PBL与CBL双轨模式教学),2021年1-12月参加培训的学员65例为对照组(接受PBL与CBL双轨模式教学,未采用思维导图引入).闭卷考试并发放教学效果评价问卷;2组学员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员理论考试的总分数[(79.28±7.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67.08±11.08)分,P<0.05].实验组学员间交流、与教师互动、课堂气氛、学员课堂注意力、学员参与主动性、时间合理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知识理解、知识外延、课前预习、查阅材料、学科联系、巩固复习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知识深度、带动学员思考能力、指导方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施思维导图引入PBL与CBL双轨模式教学后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得分[(380.42±41.41)分]明显高于教学前[(319.65±40.22)分,t=29.715,P<0.001].结论 思维导图引入PBL与CBL双轨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规培的教学效果.

    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思维导图PBL模式CBL模式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金玮艺张园冯春燕苏春燕...
    508-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与其饮食摄入息息相关,因此,做好透析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从主观角度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透析患者对饮食调整的经历和看法,通过质性研究揭示影响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本质原因,以期为具体化个性化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21年1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访谈收集资料,并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感知威胁、感知障碍、自我效能及成功经验和外部因素.感知威胁影响透析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尤其是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因素包括主观障碍和客观障碍,主观障碍与饮食建议、饮食习惯和观念、患者体验等有关,共病情况、社交和外出聚餐场合等是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客观障碍.自我效能及成功经验包括树立信念、自我饮食调整、饮食控制习惯养成和坚持运动.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其他社会因素.结论 血透患者对饮食调整行为的感受和认知是十分复杂的,其饮食行为依从性受多因素影响.提高患者的感知威胁、减少障碍因素、提高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将有利于提高透析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

    血液透析饮食行为质性研究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建娟王薇颜波儿伍冬冬...
    513-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舟山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157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癌症患者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心理适应量表及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得分为(75.36± 10.01)分,各维度得分中,工作的意义维度得分最高,工作环境的氛围得分次之,健康状况带来的问题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及重返工作时长在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与心理适应、重返工作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重返工作准备度、心理适应、重返工作时长及受教育水平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36.3%.结论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重返工作准备度、心理适应、重返工作时长及受教育水平能够对肺癌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护理管理者可尽早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开展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措施.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生存者工作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重返工作准备度

    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宋辉王悦郑晨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构建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的方案,为手术室临床护理与管理的同质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以循证护理为理论指导,检索国内外近5年与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有关文献,采用AGREEⅡ、AMSTAR2(2014版)、JBI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提取证据并拟定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防护策略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策略条目进行修改,确定方案终稿.结果 检索筛选出10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2篇、临床决策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5篇;提取28条最佳证据,初步形成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包含教育培训、风险评估、术前预防、术中预防、术后评价、质量改进的链式整体管理策略.2轮专家会议专家参与率均为100%,所有专家均对方案具体内容发表了相关意见和建议,2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92,各条目重要性分别为0.392和0.420(P<0.01),可操作性Kendall's W系数为0.322和0.366(P<0.01).最终构建的预防管理方案包括质量管理、术前管理、术间管理、术后管理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25个三级条目.结论 基于循证护理理论构建的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科学、可靠,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手术室压力性损伤同质化预防管理奠定基础.

    压力性损伤循证护理预防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