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量化评价

    李林峰赵静李春晓徐萍萍...
    539-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省级层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反映出现有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政策完善对策.方法 以我国于2022年3月-2023年10月间出台的22项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作为研究依托,选取其中9项政策作为政策评价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和PMC指数建模方法构建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量化评价体系,并使用该评价体系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 9项样本政策的PMC指数值均≥6.72分,政策评价等级均为良好及以上水平,无可接受及不佳等级政策;样本政策在政策功能、政策内容和政策性质3个维度得分较高,得分均≥0.93分,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整体质量较高,能有效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省级层面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责任主体、保障激励、发文机关、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维度得分较低,均≤ 0.84分,6个维度下属部分指标在样本政策中存在不同程度且较为明显的缺失,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整体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结论 建议相关政策有效充实政策内容,重视政策创新内化;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筑良好发展氛围;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保障政策实施效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

    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543页

    应用DCPR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感染SARS-Cov-2后的心身相关障碍

    何欢孙中华翁阳阳贾坚...
    544-547,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采用心身研究的诊断标准(DCPR)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后产生的心身相关障碍程度.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SARS-CoV-2分组,分为感染组(69例)和未感染组(32例).采用DCPR量表评估患者目前的心身状态,并使用成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轻度抑郁:27(39.10%)vs.5(15.60%);中重度抑郁:9(13.10%)vs.1(3.10%)]和心身症状[37(53.60%)vs.25(78.10%),x2=5.537,P<0.05];2组幸福感总分、睡眠困扰总分、心理困扰总分、异常疾病行为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SARS-CoV-2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产生心身相关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DCPR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并有助于及时提出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冠心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心身相关障碍量表评估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许宏洲陶言言陆国玉吴晓飞...
    548-550,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三者检测指标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就诊的43例CHD患者作为CHD组,选择同一时段在该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检测CHD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浆中的Lpa、FIB与CRP水平并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及三者联合诊断CHD的诊断价值及最佳阈值.结果 CHD组Lpa、FIB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pa、FIB、CRP单独检测诊断CHD的AUC分别为 0.771(95%CI:0.674~0.868)、0.749(95%CI:0.640~0.859)、0.791(95%CI:0.697~0.886),灵敏度分别为53.13%、50.00%、59.38%,特异度分别为 81.08%、78.39%、78.29%;三者联合检测诊断 CHD 的 AUC 为 0.884(95%CI:0.813~0.956),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8.29%,血清Lpa、FIB、CRP三者联合检测诊断CHD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Lpa、FIB与CRP联合检测可提高CHD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CHD患者的早期发现,从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干预CHD疾病的发展.

    冠心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ROC曲线

    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患者斑块状态、管腔狭窄的评估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兰兰黄海珅李俊超程帅...
    551-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CTA)对冠心病患者斑块状态、管腔狭窄的评估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寻找适宜的无创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计算CTA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基于CTA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冠脉节段斑块类型,分析CTA冠脉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CAG共检出冠脉狭窄病变172处,CTA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96.51%(166/172)、71.54%(352/492)、78.01%(518/664),与 CAG 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18,P<0.001).经CTA检查共检出89处冠脉斑块,轻度狭窄冠脉节段的非钙化(35.71%,10/28)、混合斑块(32.14%,9/28)占比分别较中/重度狭窄[57.37%(35/61)、39.34%(24/61)]冠脉节段低,轻度狭窄冠脉节段钙化斑块(32.14%,9/28)占比较中/重度狭窄(3.27%,2/61)冠脉节段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长度及管腔直径狭窄率是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 CTA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心病患者斑块状态、管腔狭窄情况.

    冠心病斑块状态CT血管成像管腔狭窄

    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对比分析

    赵宁王园园姜霞赵增仁...
    55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特点,为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57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75例(≤44岁)、中年组256例(45~59岁)和老年组240例(≥60岁),采用x2检验分析3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青、中年组男性患者多见,老年组女性患者多见(P<0.001).3组间比较,升结肠息肉发生率在老年组中最高(P=0.002),直肠息肉发生率在青年组中最高(P=0.001),但老年组直肠肿瘤性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64.7%(139/215)vs.34.9%(60/172)vs.21.2%(14/66),P<0.001].多发息肉、≥1.0 cm息肉、管状腺瘤的发生率均在老年组中最高(P<0.05),但各年龄组间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中息肉的长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0.5 cm和0.6~0.9 cm的息肉中管状腺瘤发生率均在老年组中最高(P<0.001),增生性息肉发生率在老年组中最低(P<0.001),但长径≥1.0 cm息肉的病理类型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管状腺瘤多见(P>0.05).结论 不同年龄人群中结直肠息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伴随年龄的增长,结直肠息肉的好发人群、生长部位、息肉大小、息肉数量及病理类型呈现一定的趋势变化.

    结直肠息肉年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斌许笑天符雪涛王英歌...
    559-56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能导致BPPV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降低再发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BPPV并治愈的170例患者.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0例)和未复发组(100例).统计患者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70例复发患者中,复发1次39例,复发2次27例,复发3次及以上的患者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623,95%CI:4.104~20.634,P<0.001)、焦虑(OR=4.200,95%CI:1.186~14.873,P=0.026)、疲劳(OR=5.025,95%CI:1.771~14.255,P=0.002)、睡眠障碍(OR=4.080,95%CI:1.152~14.447,P=0.002)、外伤(OR=4.802,95%CI:1.692~13.622,P=0.023)以及合并高血压(OR=4.938,95%CI:1.740~14.009,P<0.001)均是BPPV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和吸烟史与是否复发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性别、焦虑、疲劳、睡眠障碍、外伤以及合并高血压是BPPV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BPPV复发的管理和预防提供参考.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复发影响因素

    超声骨刀辅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任毅张海鸿
    562-565,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骨刀(UBC)辅助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O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EOL治疗的90例MCSM患者,依据UBC应用与否分为UBC组(48例)与常规组(42例).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 UBC 组手术时长[(115.00±18.74)min vs.(130.12±23.38)min]、术中失血量[(152.17±27.36)mL vs.(246.39±30.05)mL]及术后引流量[(120.35±21.17)mL vs.(211.06±42.58)mL]均少于常规组(t=3.403、15.568、13.039,P<0.001).随术后时间推移,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后伸活动度(ROM)、颈椎曲度较术前均下降(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较术前均上升(P<0.05);2组各项评分、影像学参数组间、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C与咬骨钳辅助CEOL治疗均能减轻MCSM患者疼痛,促使脊髓往后漂移,恢复其神经功能,且对颈椎活动度影响较小;相比咬骨钳,UBC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量,但CEOL对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注意.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超声骨刀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矢状位平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赵力博蔡伟梦赵哲何子君...
    56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肌少症的患病率,增强大众防病意识,做好肌少症防治.方法 检索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搜集关于OSAS与肌少症的相关研究,时间范围为1994年-2023年1月28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6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收集样本量合计2 815例,其中肌少症患者3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SAS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为31.58%(95%CI:18.65%~44.50%).以OSAS严重程度分组,中重度OSAS的肌少症患病率为43.81%(95%CI:12.66%~74.95%),而轻中重度人群相应患病率为28.17%(95%CI:13.80%~42.54%);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60岁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为17.89%(95%CI:8.15%~27.62%),≥60 岁老年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50.86%(95%CI:42.46%~59.25%)].结论 OSAS 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较高,且在老年亚组中肌少症高发.做好肌少症防治,同时要重视对睡眠障碍的筛查与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肌少症年龄患病率Meta分析

    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观察

    骆嵩王晓蕊马博屈洪党...
    571-573,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效果,探讨该方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30 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H-B)分级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基本痊愈9例(30.0%),显效10例(3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23.3%),显效9例(30.0%),有效6例(20.0%),无效8例(26.7%),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69.33±14.41)分,高于对照组[(61.63±9.4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可以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改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泼尼松七叶皂苷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