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夏有为

月刊

1006-7167

sysy@mail.sjtu.edu.cn;sysyyt@163.com

021-62932875

200030

上海华山路1954号交大教学三楼456、457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ourn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本刊始终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刊物已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的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李林洪旭宋新茹刘俊龙...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MATLAB 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了包含多种滤波成形方法的数字化核能谱获取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核脉冲信号的基本预处理模块,同时采用尖峰脉冲成形、梯形脉冲成形和类高斯脉冲成形等常见的滤波成形模块以及幅度甄别模块.通过该平台导入实测核脉冲信号,能研究不同滤波成形方法在滤波成形、堆积分离、能谱能量分辨率和计数方面的特点,同时还可自定义成形参数研究参数的影响.该实验平台操作简单,能够将能谱获取过程中滤波成形算法和成形参数的作用以及影响规律直观地展示出来.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数字成形算法能量分辨率仿真平台

    增强现实教育应用研究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

    刘潇王志军薛彬
    111-1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收集来自Springer、SAGE、ERIC和CNKI等数据库的增强现实(AR)教育应用相关文献,从"数据来源""评价指标"和"数据整合方式"对AR教育应用研究中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应用情况做出解释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通过优化学习分析手段更好地揭示AR学习的本质.研究发现,在相关研究中,多模态学习分析数据来源以文本测量为主,较为单一;评价指标基本涵盖多个维度,对较为复杂的思维水平缺少观测;数据整合方式多倾向于"一对一",缺乏科学性.未来研究应努力实现数据来源在线化、评价指标高阶化以及整合方法关联化.

    增强现实多模态学习分析系统性文献综述评价指标数据整合

    构造运动与地貌实验虚拟仿真设计与建设

    易层丁树文林丽蓉石磊...
    117-12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造运动与地貌教学内容具有时间尺度长、空间尺度大、动态演化复杂等特点,是"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我国典型地貌分布和地貌物质组成4个模块,由宏观、中观到微观模拟高风险、高成本、极端环境的实验,解决地质类实践教学难开展、地球深部不可见、学生难理解等问题,提升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教学构造运动与地貌虚拟仿真人才培养

    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表面面型缺陷分类实验设计

    李珂嘉张璐薇马跃洋尹昱东...
    122-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实现钢轨表面缺陷实时检测对铁路行业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实时检测钢轨表面缺陷是保障铁路运行安全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鉴于此,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实验仿真方法.搭建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和缺陷分类等模块;提出自拟合亮度调整算法完成像素值统计,得到清晰的缺陷特征图像;用750组数据训练网络权值,实现缺陷分类预测;经过数据分析和误差评估,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相关系数高达0.96,单幅图像平均耗时1.267 s,测试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实现钢轨表面缺陷信息的缺陷分类与识别.

    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缺陷分类

    资源依赖理论下国家实验室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周红坊陆维康林成华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实验室与大学如何联合培养研究生?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通过跨案例对比与理论抽样,研究提炼并归纳8所世界著名国家实验室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在成果和行为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下,国家实验室和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呈现出4个特征即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联合培养的需求性;职业取向与代理取向—联合培养的目的性;项目制与独立教育中心—联合培养的承载平台以及大学主导型人才培养—联合培养的主路径.研究提出以研促教,构建科教共生型关系;明确目标,打造学科交叉育人框架;贯通育人体系,搭建教育联络中心;以评促育,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共4点建议,以为国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和教育部门领导者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国家实验室研究生资源依赖联合培养

    三级反射式智能聚光塔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改革

    赵地张晟国谢广明杜玉红...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新型塔式聚光器,分析了北斗定位追光算法对光能的利用率,运用模糊逻辑的PID控制算法,验证系统的鲁棒性,实现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与设计.对聚光镜场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三级反射光线分布规律.使用Tracepro软件进行光路仿真,根据计算和仿真得到的阈值,搭配两自由度舵机,建立三级反射式镜场.并通过引导学生改进实验算法和设计多级镜场来提高系统追光的准确性以及聚光的效率等.知识仿真实验设计涉及机械、光学、电路以及控制等学科知识,功能扩展性好,实用性高.知识探索光电控制系统设计的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路径.

    实验教学改革太阳能三级反射聚光北斗追光算法PID控制

    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

    吴泷彬谢宇飞刘森李彪...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实验室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弹性的新型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器件或者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跟踪和记录器件和设备的使用,并实现人员出入和考勤等功能.系统采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录入位置信息,不再依赖硬件措施进行定位,使器件和设备的存放位置不需要集中和固定,方便直观.同时系统支持学生在自主项目中完成器件入库、借用、归还、回收和复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可以不对实验室设施进行改造,实现对开放实验室的信息化自主管理,提高器件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复用程度,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室管理系统开放实验室器件管理学生自主弹性管理

    气体泄漏扩散规律验证实验平台开发

    章博崔梦波李营李穆霞...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一个气体泄漏扩散规律验证的教学实验平台.平台由风场模拟模块、气体泄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及对应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所组成,可开展多种工况下的气体泄漏扩散规律验证实验.在教学实验中开展不同工况的泄漏实验及CFD数值模拟,对实验采集的气体浓度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该平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气体泄漏扩散规律,并为理解CFD方法在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提供了便捷途径.

    气体泄漏扩散计算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定量风险评估

    红外数字全息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

    黄昊翀李子健王亚芳郑志远...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数字全息是一种新兴的三维波前相衬成像技术.构建了短波红外同轴数字全息成像光路,采用角谱法重建了模拟及实验样品的复振幅分布;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相位解包裹算法和误差评价判据,量化了环境噪声对全息图像的影响.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易用的红外成像教学工具的可行性,并构建了实验流程体系.与传统可见光全息实验相比,其优势在于有效抑制了全息干板易被环境光污染等缺点.

    全息照相红外干涉综合性教学

    美国哈维·穆德学院博雅工程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魏燕王素娟
    158-16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哈维·穆德学院(HMC)定位于"在博雅环境中开展科学与工程教育",是一流本科工程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对HMC工程教育课程目标、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的分析,认为其博雅工程教育的实践特征为:以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为基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通专融合课程结构为依托,对接多元培养目标;以跨学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载体,倡导知识服务社会;以跨界合作平台为支撑,凝聚多方教育合力.博雅工程教育对我国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为:厘清目标取向,培养学生工程社会观;锚定办学定位,创生工程特色通识课;重视课程实施,构建主体参与本位课;推进产教融合,强化社会责任导向实践.

    哈维·穆德学院博雅教育博雅工程教育通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