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马毅

双月刊

1004-0560

stxb@syty.edu.cn

024-89166377

110102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G8体育类综合性期刊,其宗旨是以沈阳体育学院的学术研究及成果为支撑,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突出反映冬季项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术成就,鼓励对新学科领域的开拓,力求全面和深入地反映学院的教学、科研训练水平,使其成为展示学院学术成果、提升学院学术地位和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益诉求与实践逻辑:冰球场域多元主体行为研究

    李安娜霍震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对S市冰球场域中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实践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冰球场域中多元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特定的实践逻辑.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表现为政绩与平稳,凭借政治资本占据场域的主导权,生成支配惯习和行政干预逻辑;占据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冰球俱乐部、教练员和学员家长在场域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场域规则的被动执行者,话语权有限.政策执行存在利益冲突、行动主体独立性缺失、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成为制约S市冰球运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推动路径在于重建场域秩序、发挥协会作用、重塑政府惯习.

    利益诉求场域资本惯习冰球

    社交媒体中电子竞技的社会形象

    杨剑姜一凡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微博与抖音两大社交媒体中的电子竞技相关文本,探索电子竞技社会形象.从"印象""认知""评价"3 个层面,分别利用词频统计、主题模型与情感倾向分析考察社会公众对电子竞技的认识,探讨电子竞技社会形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建构过程中的深层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场域中电子竞技社会形象被普遍看作是积极正面的,社会公众以电竞游戏和电竞赛事为核心,建构了以职业化为目标、以情感体验为诉求、以产业多元化为方向的电子竞技社会形象.这一建构过程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政府态度、文化环境、认知途径和社会话语权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电子竞技社会形象可以从提升电子竞技相关人才的职业素养、正确引导粉丝及圈层、积极发掘电子竞技经济价值、借鉴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重视电子竞技的情感体验和文化传播作用等方面进行优化.

    电子竞技社会形象社交媒体微博抖音

    电子竞技文化的三重身体交互:简论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

    石磊丁冉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视角探讨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运用逻辑思辨结合经验案例分析,论证"技术具身"理论之于电竞文化的作用路径;并从参与身体交互的3 个主体中归纳"人-机"式、"人-机-人"式和"人-机-媒介-人"式三重身体交互,表明电竞通过界面突破身体边界,进一步凸显身体间性关系并拓展身体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身体育"的概念,从电竞对竞技观念的承载、身体的竞技方式和身体的文化表达展开对电竞体育属性的思考,并以体育的"四体演进"反思电竞的发展.交互技术的发展促使利用电竞来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可能,未来仍需解决电竞的教育价值等问题.

    电子竞技文化研究身体交互技术身体体育文化

    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体育旅游融合的理论逻辑、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

    王峰温阳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体育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生态、产业等发展的主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场景理论的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维度探究乡村、体育、旅游三要素融合的理论逻辑、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构建"新场景—新行为—新价值"乡村体育旅游融合的理论逻辑,阐释乡村体育旅游融合的乡村表达性、符号感知性、融合生产性等多维度困境,并提出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体育旅游融合的纾解路径:深挖文化内涵与乡土特色,感知乡村体育空间;提升具身体验与品牌设计,彰显乡村体育价值;强化创新意识与产业实力,完善乡村体育产业链.

    场景理论乡村振兴体育旅游乡村旅游融合逻辑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

    程美超王先亮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本文选取14 个省级行政区已出台的154 份体育产业政策文本,依据TOE理论框架划分政策工具类型,运用实地调查法、LDA主题模型和QCA方法揭示政策工具组合与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研究表明:省域体育产业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技术要素类、组织要素类和环境要素类3 种;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仍较为依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需要数字体育技术、体育科技创新、数字体育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机组合与协同联动;政府支持下的技术主导型、环境引导型、"技术-环境"协同型路径是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路径.建议:优化体育产业政策工具体系,注重政策工具的要素匹配;加强统筹引领与顶层设计,推动省域体育产业多维度、协同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助推省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政策驱动路径政策工具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胡若晨朱菊芳周铭扬曾鑫峰...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 年长三角城市群26 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 个前因条件对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中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和金融服务等核心条件"多因并发",形成"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 3 条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等效路径.基于此,提出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等建议.

    营商环境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体育价值转向的动力、特征与世界意义

    刘为坤鲁梦梦律海涛何叙...
    114-12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 周年之际,从体育之于个体、社会、国家三重维度诠释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转向的动力基础、向度特征与世界意义.研究认为:1)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转向动力源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探索,即满足个体多元体育需求、提升体育治理效能、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转向宏观体现为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观念的文明自觉,具体呈现为满足个体多元体育现实需求的生活化,提升体育治理效能的秩序化,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性化;3)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转向的世界意义在于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了"一起向未来"的中国实践方案,保障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达成社会善治目标的示范性,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真实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体育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转向世界意义

    奥运全球传播的发展、困境与前景

    魏伟王铮朗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运全球传播是在全球体育传播的理论体系下发展出来的,是以奥运会为对象和介质,以奥运竞赛项目、奥运精神和奥运品牌等为核心传播内容,以商业化、媒介化为特色的全球体育传播类型.研究发现,奥运全球传播的发展包含奥运竞赛项目、奥运品牌、奥运民族主义与商业化、奥运去精英化与倡导性别平等以及奥运媒介技术的全球传播五方面内容.如今奥运全球传播面临泛政治化、过度商业化和唯媒介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认为,奥运全球传播有传播内容趋向异质化、传播影响趋于易染化、传播媒介趋近"巴尔干化"等发展前景.

    奥运全球传播全球体育传播异质化易染化巴尔干化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体育伦理的现实考量及规范方略

    杨海东陈凡李彩霞杨洋...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引领下,数字体育已成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数字体育伦理问题也随着其发展的深入而日益凸显.本文从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体育伦理的本质内涵出发,科学揭示数字体育伦理的特征,系统考量当前数字体育伦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字体育伦理的规范方略,为数字体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体育伦理现实考量规范方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界首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审视

    陈保磊马世坤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武术界围绕武术的历史、性质、技术改革等议题,开展了一场学术争论.争论以辩争"太极拳的源流"开始,随即转入"武术技术问题"的大讨论,最后以《武术工作中的两条路线》文章的发表而宣告结束.经过辩争,学界在武术性质、技术创新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武术大众化"的改革路向,为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整体而言,争论在"大鸣大放"政策下呈现出较强的学术特征,基本厘清了武术"从旧到新"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积极意义在于进一步坚定了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发展武术运动的信念,但时代的特殊性也使争论"议而不决",遗留了一些学术史理论问题.这场武术争论并非个人意气或群体利益之争,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发展方向之争,在武术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术学术争论“双百”方针《体育文丛》击与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