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岛地区克罗恩病发病危险因素及聚类分析

    王文君王玥黎霞
    856-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克罗恩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全部首诊克罗恩病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肛肠科就诊的其他非克罗恩病患者1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使用R型聚类及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克罗恩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平均年龄(33.82±13.46)岁,对照组(35.12±11.91)岁;两组分别包含男性患者85例(72.03%)和88例(74.58%).病例组喜好并经常进食(每周超过3次)油炸食品(病例组比例:54.24%;对照组:21.29%)、刺激性食物(病例组比例:39.83%;对照组:13.55%)、甜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病例组比例:49.15%;对照组:14.19%),而喜好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病例组比例:45.76%;对照组:90.97%)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具有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既往史(病例组比例:19.49%;对照组:4.52%),具有炎性肠病家族史(病例组比例:5.08%;对照组:0.00%),具有阑尾摘除术史(病例组比例:11.86%;对照组:1.94%),具有抑郁症既往史和/或现病史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比例:6.78%;对照组:0.65%),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克罗恩病发生风险存在正向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炎性肠病家族史(OR=2.729,95%CI:1.808~4.119),男性(OR=3.297,95%CI:2.151~5.055),喜好和经常进食油炸食品(OR=3.404,95%CI:2.053~5.644)、刺激性食物(OR=3.796,95%CI:2.080~6.929)以及甜食(OR=3.196,95%CI:2.318-4.408),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既往史(OR=2.683,95%CI:2.142~3.362),阑尾摘除术史(OR=3.442,95%CI:1.820~6.508)和抑郁症既往史和/或现病史(临床确诊)(OR=4.003,95%CI:2.202~7.278);而潜在保护因素是喜好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OR=0.358,95%C/:0.268~0.478).继续进行因子分析可见特征值>1的公因子数量为4个,包含了全部信息的70.99%.系统聚类分析可见危险因素可聚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炎性肠病家族史和男性;第二类为饮食习惯相关因子;第三类包含一些疾病的既往史和现病史因素.结论 克罗恩病影响因素较多,其危险主要包括炎性肠病家族史、男性、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重要的疾病既往史和现病史,可针对上述风险较高的群体重点预防.

    青岛地区克罗恩病危险因素聚类分析

    绍兴市越冬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研究

    蒋国钦何学军柳青徐来潮...
    859-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绍兴市冬季白纹伊蚊孳生地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越冬蚊防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集绍兴市冬季居民室外各类容器内积水,同时记录积水容器类型、水质清浊、气象条件(温度和湿度)等,送实验室孵化和鉴定蚊虫.结果 共采集水样82份,孵化白纹伊蚊阳性率为13.41%(11/82),其中暂时性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1.43%(3/14),其次为植被性积水容器14.29%(1/7)和固定型积水容器12.96%(7/54),废旧轮胎和其他类型积水容器均未孵化出白纹伊蚊,不同类型积水容器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73,P=0.759).水质清样品的阳性率为8.77%(5/57),低于水质浑浊24.00%(6/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0,P=0.063);有共生生物水样的阳性率为61.11%(11/18),高于无共生生物0.00%(0/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71,P<0.001).结论 绍兴市存在一定阳性水平的越冬白纹伊蚊卵,建议积极开展越冬蚊防制工作,以降低早春蚊密度.

    白纹伊蚊越冬阳性率孳生地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及分析

    李盈盈周夫群潘森森宋保芹...
    862-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与其预防对策,为临床上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未发生骨质疏松(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及4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质疏松组中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的患者占比与年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则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长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越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越高、绝经年限越长、BMI≤23 kg/m2、血清25(OH)D3水平≤35 nmol/ml均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70、1.365、1.436、1.402、1.328、1.296、1.570、1.420,P<0.05).结论 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较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较高、绝经年限较长、BMI较低、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临床可针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

    糖尿病2型绝经后骨质疏松高危因素分析

    1例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苗病的调查

    朱敏孙宁
    86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例接种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后发生播散性BCG病的原因,为处理类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和接种资料.结果 经过对该病例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苏州市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鉴定组认为该病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 自身免疫缺陷可造成播散性BCG病.

    接种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自身免疫缺陷播散性卡介苗病调查

    儿童食管异物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刘婉掌泉李丹丹张琴...
    868-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收治的355例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发生并发症组(101例)和未发生并发症组(254例).统计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355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0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4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异物嵌顿时间>24 h、发热、腐蚀性异物、锐性异物、异物嵌顿在食管上段部位是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2、2.748、2.729、2.617、2.743、2.328,P<0.05).按照危险因素模型绘制预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2.00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3,95%CI为0.834~0.906,x2为17.778,诊断敏感度为81.19%、特异度为79.53%.结论 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且与年龄、异物嵌顿时间、发热、腐蚀性异物、锐性异物、异物嵌顿部位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可预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食管异物围术期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预防策略

    下呼吸道六项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的比较

    刘庆李剑马挪亚黄露萍...
    872-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多重核酸检测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的比较,探讨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收集2022年7月12日-2023年7月26日所有行下呼吸道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样本,同期行传统细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痰标本中对于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12.39%vs.4.42%,P=0.012;27.43%vs.0.00%),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328 & 0.387 & 0.490,均P<0.001);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29.87%vs.14.29%,P<0.001,14.29%vs.0.0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252 & 0.490,均P<0.05).多重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短于传统培养方法(x2=7 905.733,P<0.001).结论 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在部分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检出中更具优势,部分细菌的检出与传统培养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具有更短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可以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信息,两种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二者结合可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多重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2018-2022年某医院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戴月英赵轶君
    875-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医院烧伤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分离菌株分布变化趋势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科烧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医院院感发生情况及分离细菌分布趋势变化和耐药情况.结果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共收治烧伤患者526例,其中6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1.41%.不同年份间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6,P=0.01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大,患者医院院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x2=23.579,P<0.001).6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革兰氏阴性菌42株(64.6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27.69%)居首,其次铜绿假单胞菌10株(15.38%),大肠埃希菌6株(9.23%);革兰氏阳性球菌23株(35.38%),金黄色葡萄球15株(23.08%)居首,其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6.15%).65株病原菌标本分布以创面分泌物为主共检出42株(70.00%),其次为痰液检出8株(13.33%)与血液检出7株(10.16%).药敏情况: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严重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烧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空气病房环境消毒、紫外线消毒、病房探视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烧伤院感菌群分布

    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迪凌慧周进芳
    879-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报的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6 328例,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及病原谱构成,比较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差异.结果 2018-2022年,年平均报告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1 265.60例;月份分布中,5-9月报告数较多.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年龄主要以0~3岁、4~6岁和7~8岁为主,分别占35.19%、28.98%和23.94%;男女患儿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05,P=0.158).共有2 267例采集了血清/脑脊液样本,检出病原体311例,阳性率为13.72%,其中病毒感染178例,占57.23%,细菌感染133例,占42.77%.病毒感染以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细菌感染患儿中恶心、精神萎靡、嗜睡、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比例分别为56.39%、66.17%、53.38%、48.87%和11.28%,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P<0.05).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47±0.92)岁、57.76%(22.32%,87.23%)和[30.03(20.20,40.41)]×109/L,低于细菌感染患儿(P<0.05),而脑脊液葡萄糖为3.45(2.98,4.10)mmol/L,高于细菌感染患儿(P<0.05).结论 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中病毒感染以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患儿年龄以0~8岁为主,5-9月份高发,且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临床可据此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干预工作.

    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探究

    赵婧李冰郑伟汐于子涵...
    883-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协同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长远、有效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物资储备也需进一步加强来全面提升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及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和保障能力.本研究从国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实践探索案例,借鉴我国政府医药储备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储备实践经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出了强化和发展的意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益生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特征研究进展

    任飞鸿赵婷婷黄小丹
    88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由于人类和动物抗生素使用的不断增加,微生物耐药问题已发展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状况更不容忽视.随着全球对益生菌的关注日益增加,在充分肯定益生菌健康功效的同时,也应紧密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问题.研究指出,益生菌自身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感染,亟待深入挖掘和探索益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传播特征.因此,本研究总结了人体肠道耐药基因的组成和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耐药机制以及在耐药基因驱动下益生菌耐药性的发展特征,并对益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瓶颈以及未来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益生菌耐药基因耐药机制水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