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吴春福 刘仁涌(执行)

月刊

1006-2858

syyd6082@126.com

024-23986086;23994540;23986082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科技期刊。设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研究、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医药经济、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骨疏丹补肾机制

    佟琳冯啟圣张静陆晴...
    675-685,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整合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策略探讨骨疏丹(Gushudan,GSD)预防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证(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KYDS)大鼠的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的肠道微生物组学方法,分析正常对照组、肾阳虚证模型组、骨疏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粪便代谢物谱与肠道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与差异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发现骨疏丹参与调控肾阳虚症的 22 种差异代谢物,如色氨酸、鹅去氧胆酸、肌酐和油酸酰胺等,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基于 16S rRNA 测序分析发现骨疏丹在属水平显著上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下调颤杆菌(Oscill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与在属水平显著改变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考拉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显著负相关(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与毛螺菌(Lachnospiraceae)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骨疏丹通过良性调节内源性代谢和肠道菌群结构发挥补肾作用,为中药通过肠-肾轴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肾阳虚证骨疏丹代谢组学肠道菌群UPLC-Q-OrbitrapHRMS16SrRNA基因测序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疏肝和胃汤干预慢性应激大鼠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李琦何地周密思林云崖...
    686-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对慢性应激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应激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单笼饲养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对照组(control,Con)、对照+疏肝和胃汤组(control+SGHWT,Con+SGHWT,7.33 g·kg-1·d-1)、模型组(model,M)、模型+疏肝和胃汤组(model+SGWHT,M+SGHWT,7.33 g·kg-1·d-1)和模型+氟西汀组(model+fluoxetine,M+F,1.58 mg·kg-1·d-1)大鼠肝细胞的组织病理结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肝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MetaboAnalyst在线网站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疏肝和胃汤显著增加了慢性应激大鼠的体质量(P<0.05),糖水偏爱率(P<0.05)和旷场实验中的总移动距离(P<0.01),恢复了肝组织中肝细胞结构形态;肝脏代谢组学结果分析中共发现了 51 个差异代谢物发生紊乱,其中疏肝和胃汤可逆转 16 个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结论 疏肝和胃汤可恢复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移动距离的减少,改善肝细胞结构,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

    疏肝和胃汤CUMS肝脏代谢组学UPLC-MS/MS

    益糖康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安琪石岩曲超于嘉祥...
    699-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联合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分析益糖康(Yikangtang,YTK)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作用机制.方法 64 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模型组(Model)、YTK组、氯沙坦组(LST)各16 只.在进行DKD大鼠模型复制并判定成模后给YTK颗粒连续灌胃8w,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分析各组大鼠代谢轮廓变化,借助Metabo Analyst数据库查询相关代谢通路.运用网络药理学获取YTK治疗DKD的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结果 YTK可显著改善DKD大鼠糖脂代谢水平以及肾脏组织形态.代谢组学初步筛选出 16 个与YTK治疗DKD密切相关代谢物,主要涉及维生素B6 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YTK治疗DKD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主要涉及AKT1、TP53、JUN、STAT3 等靶蛋白,与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密切相关,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结果显示,二者均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 YTK对DKD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YTK中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通过调控多种代谢物,增强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DKD提供了依据.

    糖尿病肾脏疾病网络药理学益糖康代谢组学

    SR9009光学异构体的合成及抗衰老作用研究

    吕旭成乔学红刘嘉榆郑润琪...
    712-719,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成核受体Rev-Erbs受体激动剂SR9009 的光学异构体,并研究其抗衰老活性.方法 以5-硝基噻吩-2-甲醛、对氯苯甲醛、(S)-1-Boc-3-氨甲基吡咯烷或(R)-1-Boc-3-氨甲基吡咯烷等为起始原料,通过还原胺化、脱叔丁氧羰基(t-butyloxy carbonyl,Boc)保护基、酰胺缩合等 4 步,合成SR9009 的光学异构体;并通过秀丽隐杆线虫实验,测试其抗衰老活性.结果 通过4 步反应分别合成了SR9009 光学异构体,(S)-异构体和(R)-异构体的总收率分别为 54.8%和 49.0%;与空白对照相比,(S)-异构体能够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平均寿命 7.8%.结论 首次报道了SR9009 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合成方法;其(S)-异构体具有较好的抗衰老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Rev-ErbSR9009光学异构体合成抗衰老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质量浓度及其毒物动力学研究

    左琳赵欣杨巧惠孙立新...
    720-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的质量浓度,并用于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沉淀蛋白法进行血浆样品前处理,以丙酸倍氯米松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50 mm×2.1 mm,3.5 μm)柱,流动相为水(含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甲醇(体积比1∶1),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质谱检测采用ESI源,正离子化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扫描检测.结果 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线性范围为2~800 μg·L-1,线性良好(r≥0.99),批内、批间RSD均在±15%内,准确度在 85%~115%内.高、中、低质量浓度总体提取回收率为 89.0%,变异系数为 1.1%.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中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和动力学研究.

    S,S,S-三丁基三硫代磷酸酯LC-MS/MS血浆动力学研究

    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GALNT1逆转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的分子机制

    赵妍吉柳孙成鹏武文慧...
    726-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01-3p通过靶向下调GALNT1 逆转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DTX)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CF-7/DTX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MCF-7 及MCF-7/DTX细胞株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01-3p的表达水平;向MCF-7/DTX细胞转染miR-101-3p mimics、si-GALNT1、miR-101-3p inhibitor并用qRT-PCR实验评估转染效率;MTT实验用于检测调控 miR-101-3p及GALNT1 对MCF-7/DTX细胞DTX敏感性的影响;划痕实验用于分析转染后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调控miR-101-3p及GALNT1 后MCF-7/DTX细胞的垂直侵袭能力的改变;流式凋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在同一浓度DTX处理下的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miR-101-3p及GALNT1 对凋亡关联蛋白及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MCF-7/DTX细胞和DTX患者耐药组中miR-101-3p的相对表达量呈异常降低趋势.转染miR-101-3p mimics后,与miR-NC组相比miR-101-3p mimics组DTX敏感性明显升高,迁移和侵袭能力在高水平miR-101-3p下有所降低,同时凋亡百分比显著上升凋亡蛋白表达呈相同趋势,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受到一定抑制.MCF-7/DTX细胞中GALNT1 相对表达量较MCF-7 细胞明显升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miR-101-3p与GALNT1 的靶向关系并且GALNT1 表达量与miR-101-3p呈负相关.回复实验进一步分析GALNT1 和miR-101-3p间的关系,低水平miR-101-3p能够逆转敲低GALNT1 引起的 DTX高敏感性,同时一定程度恢复敲低 GALNT1 引起的 MCF-7/DTX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及EMT的改变.结论 miR-101-3p介导MCF-7/DTX细胞的DTX敏感性可能是通过靶向GALNT1 完成的.

    多西他赛miR-101-3pGALNT1乳腺癌迁移侵袭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

    熊果酸及其氨基酸酯前体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赵婷婷付宇含秦紫宸宁亚楠...
    734-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熊果酸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熊果酸及其氨基酸酯前体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方法 取雄性大鼠,经口给药70 mg·kg-1(以熊果酸含量计)的熊果酸原料药,熊果酸-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混合液,熊果酸苯丙氨酸肌氨酸酯盐酸盐-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溶液.采用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塞来昔布作为内标,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50 mm×2.1 mm,1.7 μm)柱,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025%氨水乙腈-10 mmol·L-1乙酸铵-体积分数0.1%氨水溶液(体积比70∶30),流速0.4 mL·min-1,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结果 血浆中熊果酸在质量浓度100~10 000 μg·L-1内线性良好.与原料药比较,熊果酸-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混合液组和熊果酸苯丙氨酸肌氨酸酯盐酸盐-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溶液组的熊果酸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8.43 倍和19.52 倍(P<0.05).结论 经口给药后熊果酸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前体药物熊果酸苯丙氨酸肌氨酸酯可提高熊果酸的经口给药生物利用度.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熊果酸质量浓度的测定.

    熊果酸氨基酸酯前药熊果酸苯丙氨酸肌氨酸酯盐酸盐UPLC-MS/MS药动学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鹿角蛋白的提取工艺

    高建辉李旭欣范元赫张舜华...
    742-747,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鹿角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设计,寻找最佳提取条件.以鹿角中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量样品溶液吸光度,再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的鹿角蛋白含量.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35 mol·L-1,液料比6:1,提取时间114 min.结论 经验证通过Box-Behnken 响应面法所得到的预测值与测定的实际值偏差均在±1%以内,可以为膝痛康中鹿角蛋白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鹿角Box-Behnken响应面提取工艺蛋白含量

    基于HPLC-Q-TOF/MS多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加味二妙颗粒质量评价

    杨正清解雨欣肖莲莲朱喻波...
    748-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Q-TOF/MS分析加味二妙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Wondasil C18 Superb(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对10 批加味二妙颗粒进行指纹图谱和4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HPLC-Q-TOF/MS技术共鉴定出加味二妙颗粒中144 个化合物,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5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R,S)-告依春、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盐酸黄柏碱、橙皮苷等9 个峰,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测定(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小檗碱 4 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0.021 1~0.056 8 mg·g-1、0.200 9~0.552 3 mg·g-1、0.274 1~0.719 1 mg·g-1、0.237 1~0.704 9 mg·g-1.结论 建立的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加味二妙颗粒的质量特征,亦为建立其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加味二妙颗粒化学成分HPLC-Q-TOF/MS指纹图谱含量测定

    SGLT2i对2型糖尿病及肾脏保护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刘昊源李彦杰金小琴秦合伟...
    76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 抑制剂(sodium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是一类新型的肾脏靶向药物,通过抑制SGLT2 受体,减少原尿中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以非胰岛素依赖的方式降低血糖.大量证据表明SGLT2i在降糖作用之外还通过调节局部和全身的肾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管升压素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线粒体裂变和溶解平衡等多种方式对肾脏提供保护作用.本文作者从以上细胞分子层面以血液代谢为基础围绕SGLT2i治疗2 型糖尿病及提供肾脏保护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2型糖尿病肾脏保护线粒体动力学肾素系统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