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任冬李伟杨正刚刘忠鑫...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 60 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14~24 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 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 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mippo技术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

    基于循证的临床感控路径在预防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应用研究

    张华容吕宇肖妤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支持下感染路径控制在预防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236 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118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循证支持的感染路径控制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ICU住院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支持下感染路径控制更能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呼吸品质,提升临床护理满意程度.

    循证支持感染路径控制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陈祖棋张科曾小莉邬龄...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 例分为S组、SK1 组、SK2 组和SK3 组各 30 例.每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用药方案一致,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2 μg/kg、艾司氯胺酮1mg/kg复合舒芬太尼 2 μg/kg、艾司氯胺酮 1 mg/kg复合舒芬太尼1.5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1 μg/kg静脉泵入.比较术后2h(T1)、4h(T2)、12h(T3)、24h(T4)和 48h(T5)NR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 1 天、术后 2 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首次按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T3 时点SK3 组NRS评分高于S组,在T3、T4 时点SK3 组NRS评分高于SK1 组和SK2 组,SK1 组NRS评分明显低于S组;在T2、T3 时点,SK1 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较其他三组明显增高,在T4 时,SK1 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K3 组;SK3 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效按压次数均增加,首次按压时间均提前;SK组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较S组升高程度低;与S组和SK1 组比较,SK2 和SK3 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SK2 组满意度高于其他组.结论 1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1.5 μg/kg的舒芬太尼不仅能给患者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满足良好的镇静,还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胸腔镜自控镇痛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月徐慧周晓凯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PL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200 例PLC化疗患者,均开展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MDT组(采用MDT干预,n=66)、预见性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n=66)及联合护理组(基于MDT的预见性护理,n=68),记录三组患者疼痛情况[简化麦吉尔疼痛(SF-MPQ)]、睡眠质量[总体睡眠障碍(GSDS)]、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量表(ARS)]、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疲劳评分[疲劳评定量表(FA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三组SF-MPQ、GSDS、ARS及FAS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联合护理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 MDT 组与预见性护理组(P<0.05);三组QLQC-30 评分明显升高,且联合护理组>MDT组>预见性护理组(P<0.05);联合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显著低于MDT组(15.15%)与预见性护理组(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D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PLC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效果,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的发生,强化机体健康状态,促进其恢复,可推广应用.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原发性肝癌化疗患者应用研究护理质量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刘爽刘倩庞茜茜汤建华...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 2月至2022年5月晚期NSCLC患者72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卡铂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替雷利珠单抗静脉滴注.比较2 组患者近期抗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安全性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CC、CEA、NSE及CA125 均低于对照组(P<0.001);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累积生存率(72.22%vs 47.2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耐受,并可提高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替雷利珠单抗化疗免疫生存预后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意义及其关系研究

    钟莉华张德文朱喜丹刘霞...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Syndecan-2(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意义.方法 将70 例CRC患者(CRC组)、65 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患者(CAP组)及 50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粪便DNA SDC2 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粪便菌群,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RC患者粪便SDC2 甲基化与其定量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分析粪便菌群中的稳定性及特异性良好,CRC组粪便SDC2 甲基化阳性率及肠道菌群失调率均高于对照组与CAP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RC组及CAP组有益菌定量分析水平降低,CRC组肠道菌群中有害菌水平上升(P<0.05).CRC患者粪便SDC2 甲基化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定量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脆弱拟杆菌定量分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及高水平SDC2 甲基化阳性率,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SDC2 甲基化参与CRC发生与发展.

    结直肠癌SDC2甲基化肠道菌群失调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MutS同种组织蛋白2、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表达分析

    昌建波陈科伍殷小强雷乘强...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MutS同种组织蛋白 2(MSH2)、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96 例NSCLC患者,取其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标本(NSCLC组)及距癌边缘3cm处的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检测两组MSH2 和MGMT的表达水平,分析MSH2 和MGMT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MSH2 和MGMT阳性率更低(P<0.05);MSH2 阳性与患者分化程度有关(P<0.05);MGMT阳性与患者吸烟史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MSH2和MGMT阴性患者比较,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均更高(P<0.05).结论 MSH2 和MGMT均在NSCLC组织中存在较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密切相关.

    非小细胞癌癌组织MutS同种组织蛋白2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临床病理参数预后

    认知行为干预对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营养改善效果的影响

    袁凤丽林赟王能宋倩茹...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住院老年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其营养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我院 2014~2017年住院离退休干部400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 例,评估不同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状态,再展开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简易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升患者自我认知,减少疾病的风险.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功能老年人营养状况

    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及ROC曲线分析

    张博张俊娟马彩霞程艳波...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并评价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1882 例学龄期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378)和未感染组(n=150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0 m2、非独立餐具、习惯啃手指、无饭前便后洗手、刷牙口杯公用、未独立睡眠、监护人是小学文凭、照顾者有胃病史是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2.00 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68,诊断敏感度为81.33%,特异度为80.52%.感染组患儿身高、体质量指数、全血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影响学龄期儿童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根据其构建回归模型对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治疗.

    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多模态超声评估产次对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影响的研究

    顾其凤陈思佳刘学彬覃夏川...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探究产次对自然分娩产后早期会阴体(PB)及肛提肌(LAM)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产后6~8 周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组,根据产次分为二次经产妇组 46 例及初产妇组55 例.选择同期到本院做检查有性生活史未育的健康女性 5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静息和最大收缩状态下会阴体长度、高度、杨氏模量值,静息、最大收缩以及Valsalva状态下双侧肛提肌杨氏模量值,计算差值,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超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二次经产妇组会阴体长度、高度、收缩幅度和杨氏模量值低于初产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相同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及初产妇组组内不同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经产妇组组内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杨氏模量值较Valsalva及静息状态增大,而Valsalva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自然分娩对产后早期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的影响较初次自然分娩更明显,二维灰阶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自然分娩不同产次会阴体及肛提肌功能的差异性.

    自然分娩产次弹性成像技术会阴体肛提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