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马保根

月刊

1674-3474

hnzd@chinajournal.net.cn

0371-6558004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人民医院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韩雪白贝贝冯翠翠赵森...
    48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变化,探讨其与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JAK2V617F突变的关系。方法 2013年6月-202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初诊的105例MPN患者为MPN组,45例非MPN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52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MPN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比较3组入院时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1个比率、EPC数;分析不同临床特征MPN患者EPC数差异;Spearman相关法分析MPN患者EPC数与血细胞计数、IL-6、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 (1)MPN组入院时Hb[152(57,235)g/L]、WBC[9。14(2。91,30。56)× 109/L]、RBC[5。05(1。68,9。99)X 1012/L]、PLT[557(82,2 126)× 109/L]、Hct[(45。39± 10。60)%]均高于恶性肿瘤组[99(40,165)g/L、6。55(1。50,146。03)× 109/L、3。12(1。24,5。13)× 1012/L、137(4,1 305)×109/L、(29。96±13。17)%]和对照组[137(62,237)g/L、5。60(2。27,15。12)× 109/L、4。62(1。62,6。84)× 1012/L、208(32,658)× 109/L、(39。31±16。68%)](P<0。05);恶性肿瘤组 Hct、PLT 均低于对照组(P<0。05);MPN 组、恶性肿瘤组CVRF>1个比率(64。76%、62。22%)均高于对照组(38。46%)(P<0。05)。(2)MPN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EPC 数[306(0,4 303)、193(0,2 920)个/mL]均多于对照组[87(0,2 616)个/mL](U=-4。251,P<0。001;U=-2。031,P=0。042),MPN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67,P=0。205)。(3)男性[435(0,4 303)个/mL]、>60 岁伴 JAK2V617F 突变阳性[363(0,4 303)个/mL]、CVRF>1 个[375(0,4 303)个/mL]、PV[404(0,2 622)个/mL]患者外周血EPC数分别多于女性[227(0,3 300)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阴性[248(0,2 639)个/mL]、1个CVRF[165(0,3 330)个/mL]、PMF 和 ET 患者[328(0,2 478)、240(0,4 303)个/mL](P<0。05),>60 岁、JAK2V617F突变阳性者外周血EPC数与≤60岁、JAK2V617F突变阴性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MPN患者外周血 IL-6 为[16。50(3。60,36。70)ng/L],TNF-α 为[12。45(0。40,199。00)ng/L]。MPN 患者外周血 EPC 数与 PLT(r=0。094,P=0。342)、hs-CRP(r=0。011,P=0。914)无相关性,与 WBC(r=0。196,P=0。046)、RBC(r=0。198,P=0。043)、Hb(r=0。205,P=0。036)、Hct(r=0。215,P=0。028)、IL-6(r=0。322,P=0。004)和 TNF-α(r=0。252,P=0。036)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EPC数增多,其中MPN患者外周血EPC数增多明显,且男性、PV、>60岁伴JAK2V617F突变和CVRF>1个者EPC数更多;外周血EPC数量增多可能与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和炎症有关。

    骨髓增殖性肿瘤内皮祖细胞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保护性肺通气中的作用

    忽新刚韩蕾蒋亚芬张杰...
    48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肺区机械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人机不同步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轻中度ARDS患者60例,机械通气采用NAVA模式者30例为观察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者30例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原发病、气道管理等常规治疗,保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应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监测仪监测机械通气12、24 h时总机械能及非重力依赖区、重力依赖区机械能。比较2组病因、ARDS程度、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记录机械通气12、24 h时pa(O2)、pa(CO2)、氧合指数、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浅快呼吸指数。结果 (1)2组男性、中度ARDS比率及年龄、病因、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械通气12、24 h时,观察组pa(CO2)[(44。38± 3。00)、(42。10±2。88)mmHg]、浅快呼吸指数[(89。55±5。56)、(78。05±5。42)次/(min·L)]、总机械能[(10。43± 1。12)、(11。28±1。26)mJ]、非重力依赖区机械能[(7。21±0。57)、(7。90±0。58)mJ]均低于对照组[(49。55±2。57)、(48。43±2。53)mmHg;(92。23±3。83)、(91。20±3。51)次/(min·L);(11。22±1。11)、(13。88±1。69)mJ;(7。98±0。75)、(9。17±1。03)mJ](P<0。05),最大呼气压[(88。14±5。98)、(95。64±2。71)mmH2O]、最大吸气压[(44。79±7。59)、(61。19±4。57)mmH2O]均高于对照组[(84。66±6。13)、(86。67±2。70)mmH2O;(41。73±2。48)、(41。80± 2。99)mmH2O](P<0。05),吸气触发延迟时间[(90。77±2。48)、(70。65±1。33)ms]、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85。98± 0。97)、(80。64±1。35)ms]均短于对照组[(92。61±4。12)、(74。51±1。85)ms;(96。74±1。06)、(84。33±1。42)ms](P<0。05),pa(O2)、氧合指数、重力依赖区机械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24 h时上述指标均较12h时改善(P<0。05)。结论 ARDS患者机械通气采用NAVA模式可改善人机不同步,降低呼吸驱动,减轻肺内非重力依赖区的过度膨胀和呼吸负荷,有助于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电阻抗成像技术机械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Nesfatin-1和Vaspin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

    石爱萍任寿安魏红霞张振霞...
    493-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Vaspin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SAHS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多导睡眠监测者88例,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氧减饱和度指数(OD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90%)。依据AHI进行OSAHS分级,32例重度OSAHS者为重度组,37例轻中度OSAHS者为轻中度组,19例OSAHS分级正常者为正常组。采集3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esfatin-1、Vasp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3组性别、年龄、病史、颈围、体质量指数(BMI)、肥胖(BMI≥30 kg/m2)比率等临床资料;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Nesfatin-1、Vaspin与AHI、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 (1)重度组 BMI[(29。16±3。48)kg/m2]、颈围[(41。39±3。09)cm]、AHI[55。65(44。10。74。80)次/h]、ODI[55。60(42。80,70。20)次/h]、T90%[35。55(11。30,58。30)%]、肥胖比率(40。6%)及血清 Nesfatin-1[(2 643。77± 565。77)ng/L]、TNF-α[(65。81±7。92)ng/L]、IL-6[(40。85±6。22)ng/L]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26。83±3。63)kg/m2、(38。26±4。20)cm、14。80(9。50,23。30)次/h、16。70(12。70,25。30)次/h、1。00(0。30,4。80)%、18。9%、(2 339。60± 517。80)ng/L、(57。90±9。99)ng/L、(36。44±5。65)ng/L]和正常组[(22。81±3。24)kg/m2、(33。74±2。80)cm、1。60(0。90,2。90)次/h、2。00(1。20,3。70)次/h、0、5。3%、(1 717。15±450。57)ng/L、(44。99±5。84)ng/L、(31。63± 4。29)ng/L](P<0。05),轻中度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组 LSpO2[69。50(59。30,78。50)%]、血清 Vaspin 水平[(9。68±2。64)μg/L]均低于轻中度组[83。00(77。00,87。00)%、(11。34±2。7)μg/L]和正常组[92。00(91。00,93。00)%、(13。13±2。35)μg/L](P<0。05),轻中度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3组性别比例、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脑梗死史、合并高血压及心脏病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sfatin-1与AHI、TNF-α、IL-6均呈正相关(r=0。272,P=0。024;r=0。307,P=0。010;r=0。438,P<0。001),Vaspin 与 AHI、TNF-α、IL-6 均呈负相关(r=-0。375,P=0。002;r=-0。291,P=0。015;r=-0。357,P=0。003)。结论 OSAHS 患者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全身炎性反应加重、血清Nesfatin-1水平增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Nesfatin-1和Vaspin可能参与OSAHS的发病和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Nesfatin-1Vaspin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俯卧位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跨肺压的改善作用

    魏然贾金广朱婉凌韩蕾...
    498-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改善氧合、跨肺压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轻中度ARDS患者46例,23例采用俯卧位者为观察组,23例采用平卧位或侧卧位者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原发病、气道管理等常规治疗,保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应用小剂量激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等治疗ARDS。2组上机后均经鼻腔置入食管测压管,监测食道压和气道压,计算上机12、24 h时吸气末跨肺压、呼气末跨肺压、跨肺驱动压;应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监测仪记录上机12、24 h时非重力依赖区、重力依赖区机械能。比较2组ARDS病因、ARDS程度、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等临床资料;记录上机12、24h时pa(O2)、pa(CO2)、氧合指数。结果 (1)2组男性及中度ARDS比率、年龄、ARDS病因、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ARDS治疗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上机 12、24 h 时,观察组 pa(O2)[(62。01±2。66)、(64。68±2。87)mmHg]、氧合指数[(141。69± 7。98)、(159。83±11。87)mmHg]、重力依赖区机械能[(5。56±0。59)、(7。56±0。94)mJ]均高于对照组[(60。05±4。51)、(62。44±2。35)mmHg;(135。05±8。53)、(139。62±12。63)mmHg;(3。92±0。56)、(4。70±0。67)mJ](P<0。05),pa(CO2)[(44。07±2。87)、(41。73±2。87)mmHg]、吸气末跨肺压[(11。26±1。98)、(6。77±1。77)cmH2O]、呼气末跨肺压[(1。58±0。30)、(-1。88±0。66)cmH2O]、跨肺驱动压[(8。55±2。19)、(7。44±1。84)cmH2O]均低于对照组[(49。45± 2。66)、(48。30±2。50)mmHg;(12。98±1。96)、(10。40±2。40)cmH2O;(1。98±0。60)、(-1。59±0。18)cmH2O;(11。77± 2。71)、(10。49±2。37)cmH2O](P<0。05),非重力依赖区机械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机24 h时pa(O2)、pa(CO2)、氧合指数、吸气末跨肺压、呼气末跨肺压、跨肺驱动压、重力依赖区机械能改善均优于12 h时(P<0。05),非重力依赖区机械能与12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经鼻高流量氧疗可进一步改善氧合,减少胸腔压力差,利于重力依赖区肺部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高流量氧疗俯卧位电阻抗成像技术跨肺压

    机器人导航髓芯减压联合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曹志明彭强李晓彬范磊...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传统髓芯减压联合腓骨移植、机器人导航髓芯减压联合腓骨移植保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髓芯减压联合腓骨移植术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2例(52髋),行机器人导航手术者23例为机器人组,行传统手术者2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因、Ficat分期、手术时间、一次置针成功率、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塌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1年优良率。结果 (1)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因、Ficat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8。17±7。39)min]短于对照组[(55。83±10。66)min](t=-6。754,P<0。001),术中出血量[(47。78±8。06)mL]、X 线透视次数[(8。09±1。35)次]少于对照组[(71。31± 8。97)mL、(13。76±2。68)次](t=-9。817,P<0。001;t=-9。250,P<0。001),一次置针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31。03%)(x2=25。776,P<0。001)。(3)机器人组术前髋关节 Harris 评分[(67。13±4。34)分]、VAS[4。0(4。0,5。0)分]与对照组[(67。38±3。59)、4。0(3。5,4。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822;U=-0。843,P=0。399)。机器人组、对照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35±3。76)、(82。93±3。40)分]均高于术前(t=-4。215,P<0。001;t=-4。744,P<0。001)、VAS[1。0(0,1。0)、1。0(0,1。0)分]均低于术前(Z=-4。290,P<0。001;Z=-4。781,P<0。001);机器人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2。429,P=0。019),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76,P=0。634)。(4)2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术后1年,2组均无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机器人组均未发生股骨头塌陷,对照组3例发生股骨头塌陷。机器人组术后1年优良率(91。30%)与对照组(8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4,P=0。370)。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术中应用机器人导航辅助可减少手术出血和辐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好。

    股骨头坏死腓骨段移植髓芯减压机器人导航

    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GPC3阳性表达的价值

    王思梦段少博齐清华张林林...
    508-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CC)患者GPC3阳性表达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9年5月-2023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290例,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GPC3阳性219例,阴性79例。按照8∶2的比例将290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32例和测试集58例。比较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及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GPC3阳性比率。患者术前均行肝脏超声检查,勾画肝脏病灶区域,将声像图归一化、标准化处理后应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1 046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与GPC3阳性表达高度相关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建立HCC患者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与测试集性别比例、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及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GPC3阳性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在训练集预测GPC3阳性表达的AUC为0。820(95%CI:0。758~0。883,P<0。05),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59。5%、84。2%、51。4%。预测模型在测试集预测GPC3阳性表达的AUC为0。700(95%CI:0。567~0。832,P<0。05),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63。8%、85。7%、56。8%。结论 采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HCC患者GPC3阳性表达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肝细胞癌GPC3阳性超声影像组学模型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期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ⅢC1~ⅣA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马一鸣张明川武豪陈慧敏...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ⅢC1~ⅣA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期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19年10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盆腔淋巴结短径≥1。5 cm或阳性淋巴结数≥4个或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ⅢC1~ⅣA期宫颈癌患者70例,其中35例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者为同步放化疗组,35例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期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者为联合免疫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放疗采用体外适形放疗并腔内照射,放疗第1周给予顺铂增敏化疗,连续5周。联合免疫治疗组在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6个疗程。2组治疗结束后每4~6周行盆腔平扫和动态增强MRI,颈部、胸部和腹部增强CT检查评估疗效,随访1年,记录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及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1)2组年龄、组织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合并症、ECOG评分、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短径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表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至2023年5月,2组均无死亡病例,联合免疫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4例;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2例。联合免疫治疗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88。6%)及客观缓解率(74。3%)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65。7%、51。4%)(x2=6。293,P=0。012;x2=3。916,P=0。048)。(3)肿瘤最大径 ≥4 cm(HR=3。442,95%CI:1。310~9。039,P=0。0121)、未应用信迪利单抗(HR=2。511,95%CI:1。006~6。266,P=0。049)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4)联合免疫治疗组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45。7%)、血小板减少(17。1%)、乏力(2。9%)、恶心呕吐(2。9%)、腹泻(2。9%)发生率与同步放化疗组(51。4%、8。6%、2。9%、5。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淋巴结短径≥1。5 cm或阳性淋巴结数≥4个或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ⅢC1~ⅣA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期联合信迪利单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宫颈癌ⅢC1~ⅣA期信迪利单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疗效

    奥普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金振钟
    519-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奥普力农治疗前后心功能、肺功能、心率变异性和心肌功能综合指数变化,探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7月河南省电力医院诊治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109例,均在吸氧、控制液体入量、利尿、强心、抗感染、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奥普力农,5 min内泵注负荷剂量10 μg/kg后,以0。1~0。3 μg/(kg·min)维持,必要时增加至0。4 μg/(kg·min),24 h总剂量不超过0。6 mg/kg,必要时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7 d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标准差大于50 ms百分数(pNN50)、每5 min节段平均心博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心肌功能综合指数。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109例中5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住院(15。23±4。02)d,病情稳定出院。治疗7 d,疗效显著51例,有效28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72。48%。(2)治疗7 d后血清IL-6[(12。10± 2。18)ng/L]、IL-1β[(0。17±0。03)μg/L]、TNF-α[(5。53±1。87)mg/L]水平及心肌功能综合指数(0。37±0。11)均低于治疗前[(35。75±5。63)ng/L、(0。37±0。09)μg/L、(14。55±3。14)mg/L、0。93±0。12](P<0。05),PEF[(4。78±0。34)L/s]、FVC[(2。85±0。12)L]、FEV1/FVC[(73。78±2。35)%]、SDNN[(109。37±3。46)ms]、pNN50[(4。39±0。22)%]、SDANN[(80。95±4。20)ms]和 rMSSD[(32。59±2。98)ms]均高于治疗前[(3。35±0。42)L/s、(2。09±0。13)L、(51。65±1。98)%、(77。55±3。59)ms、(3。09±0。15)%、(66。17±3。87)ms、(22。55±1。42)ms](P<0。05),6MWT 距离[(402。51± 34。65)m]长于治疗前[(237。15±34。58)m](P<0。05)。(3)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再住院10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死亡2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3。76%。结论 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普力农治疗的短期效果良好,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肺功能,纠正心率变异性,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奥普力农心功能肺功能心率变异性心肌功能综合指数

    征稿启事

    522页

    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梁利杰房佰俊曹伟杰王敏芳...
    523-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病患者应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探讨预防后发生IFD突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10家医院203例应用泊沙康唑预防IFD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化疗患者9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12例。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当天或入院后出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0。5×109/L)时给予泊沙康唑口服预防IFD,记录预防治疗4 d以上或停药后7 d内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D(PPP-IFD)及未确定IFD发生情况。发生PPP-IFD或未确定IFD者为IFD突破,IFD突破后启动抗真菌治疗,继续给予泊沙康唑口服或经验性联合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IFD感染史、血液病治疗方法、泊沙康唑预防时机、泊沙康唑预防疗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周、使用胃肠外营养等临床特征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FD突破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应用泊沙康唑预防IFD后发生IFD突破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3例患者IFD突破发生率为17。73%,其中化疗患者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3例。(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周(3。30%)、泊沙康唑预防疗程≥2周(3。30%)的化疗患者IFD突破发生率低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周(10。99%)、泊沙康唑预防疗程<2周(10。99%)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泊沙康唑预防时机、化疗类型及有无合并症、IFD感染史、胃肠外营养的化疗患者IFD突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泊沙康唑预防疗程(HR=1。643,95%CI:0。074~2。467,P=0。027)是化疗的血液病患者泊沙康唑预防后发生IFD突破的影响因素。(3)有IFD感染史(16。07%)、糖皮质激素剂量>2 mg/(kg·d)(11。61%)、泊沙康唑预防疗程<4周(11。61%)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FD突破发生率高于无IFD感染史(4。46%)、糖皮质激素剂量≤2 mg/(kg·d)(8。93%)、泊沙康唑预防疗程≥4周(8。93%)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移植类型、泊沙康唑预防时机、中性粒细胞减少天数、有无合并症及是否使用胃肠外营养、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FD突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D感染史(HR=6。062,95%CI:4。068~8。640,P=0。003)、泊沙康唑预防疗程(HR=2。526,95%CI:1。202~3。331,P<0。001)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泊沙康唑预防后发生IFD突破的影响因素。结论 泊沙康唑可有效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IFD感染,有IFD感染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警惕IFD突破的发生,血液病患者延长泊沙康唑预防疗程有助于减少IFD突破的发生。

    血液病泊沙康唑侵袭性真菌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