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张苏展

双月刊

1001-1692

shyzhl@zju.edu.cn

0571-87783654

310009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实用肿瘤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86年11月,双月刊,每逢双月10日出版,大16开,72页,定价6.00元。主编系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编辑部专职人员4人,其中编务1人。每年均能准时出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肿瘤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刊突出实用性,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蛋白/多肽指纹图谱临床检测专家组袁瑛
    489-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在肿瘤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日渐突出.本专家共识旨在全面梳理蛋白/多肽指纹图谱的检测分析方法和在肿瘤临床领域中应用的潜力,围绕蛋白/多肽指纹图谱的定义、临床意义、检测技术、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在肿瘤诊断、治疗决策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一系列关于蛋白/多肽指纹图谱检测和应用的共识推荐,旨在提升医疗企业从业人员和临床医技人员对其的认知水平,促进蛋白/多肽指纹图谱相关检测产品的研发、转化和在临床肿瘤诊疗全流程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肿瘤蛋白/多肽指纹图谱质谱诊断治疗预后

    第十二届《实用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以姓名汉语拼音为序)

    505页

    透明病理——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肿瘤表型中的实践

    钟燕岑沛立周金云金晨涛...
    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几十年的肿瘤生物学研究深入解析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识别出肿瘤在发生过程中的各种生物特征.然而,有效地将这些肿瘤的生物特征进行成像以辅助患者的临床管理仍具有挑战性.核医学分子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探究肿瘤的体内生物学特征提供了机遇.本文梳理了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在表征肿瘤生物特征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体表型策略的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肿瘤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肿瘤生物标志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核医学分子影像

    肿瘤影像学:临床应用现状、进展及挑战

    张晓辉罗晓芸肖美玲姚琼...
    514-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早期、精确诊断是精准医学时代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光学、X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不同影像模态可从微观-介观-宏观水平表征肿瘤功能、代谢和解剖等信息变化,在肿瘤早期检测、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不同影像方法在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肿瘤影像学在设备发展、影像探针/对比剂研发和临床转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肿瘤X线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妇科放疗十年回顾与展望

    郑光浩楼寒梅
    52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影像学、计算机技术和放疗设备的进步和迭代带动了妇科恶性肿瘤整体放疗技术的革新.现代妇科放疗技术以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为代表,在体外放疗(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EBRT)和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BT)领域,应用图像引导的精准放疗技术,结合过程肿瘤退缩的概念,将精准放疗带到新的高度,改善了局部和盆腔控制,提高了放疗增益比,降低晚期胃肠道和泌尿道毒性.其毒性是二维时代观察到的一半.尤其对于大肿瘤者,BT的插植技术为常规技术不能达到理想计划目标的患者提供了特殊的放疗解决方案.大分割的照射技术为复发晚期患者提供无创的局部治疗方案.基于放疗的整体治疗策略的优化,包括同步化疗和辅助化疗提升了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放疗技术的提升需要放疗技术的体系建设和培训,以达到规范化和同质化的治疗技术标准.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放疗近距离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欢迎订阅《实用肿瘤杂志》

    530页

    三级淋巴结构对黑色素瘤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苏欣宇王佳钰康东林邹征云...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内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对其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2013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间 78 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黑色素瘤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TLS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分析TLS与患者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78 例患者中,38 例存在肿瘤内TLS,40 例不存在肿瘤内TLS.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肿瘤内存在TLS的患者较不存在TLS者平均总生存期更长(53.07 个月 vs 40.69 个月,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内TL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存在肿瘤内TLS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D3、CD4、CD8 和Foxp3 阳性细胞数均高于不存在肿瘤内TLS者(均P<0.05).结论 黑色素瘤患者原发灶中肿瘤内TLS的存在与良好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黑色素瘤三级淋巴结构预后肿瘤免疫微环境

    基于深度学习的鼻咽癌放疗临床靶区体积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研究

    钱杰伟陈雪梅李军程品晶...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U-Net的鼻咽癌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自动勾画方法,并与基于图谱的自动勾画方法(atlas-based auto-segmentation,ABAS)比较,进而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勾画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9 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鼻咽癌放疗的患者的CT定位影像150 例并进行预处理,构建基于U-Net的自动勾画模型,其中 90 例作为训练数据集,10 例作为验证集,其余 50 例作为测试集,以医师手工勾画结果为金标准,计算U-Net自动勾画模型对鼻咽癌CTV和OARs的自动勾画精度,并与ABAS勾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Net的CTV和OARs(脑干、脊髓、左眼球、右眼球、左晶状体、右晶状体、左视神经、右视神经、左下颌骨、右下颌骨、左腮腺、右腮腺、左颞叶和右颞叶)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分别为(0.76±0.03)、(0.93±0.02)、(0.92±0.03)、(0.93±0.02)、(0.94±0.03)、(0.90±0.03)、(0.91±0.02)、(0.78±0.06)、(0.77±0.05)、(0.95±0.04)、(0.95±0.02)、(0.80±0.04)、(0.81±0.03)、(0.77±0.05)和(0.76±0.04).除CTV、视神经、腮腺和颞叶外,U-Net模型自动勾画的其余器官的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值均≤5.60 mm且重叠比(overlap ratio,OR)值均≥0.80.U-Net较ABAS模型自动勾画的各个器官的DSC更高,HD更低且OR更高(均P<0.05),勾画各个器官的耗时也更少,总体耗时降低(176.73±54.08)s(P<0.05).结论 U-Net自动勾画模型能较好实现鼻咽癌放疗CTV和OARs的自动勾画,为临床医师的勾画提供参考并提高勾画效率,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自动勾画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鼻咽癌深度学习U-Net放射治疗自动勾画

    地舒单抗对比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倾向评分匹配队列研究

    黄香刘谦吴昕煜金楠...
    542-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9 月至 2022年 7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骨改良药物治疗(地舒单抗 90 例,唑来膦酸 86 例)的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后进行 1∶1 匹配,分为地舒单抗组 66 例和唑来膦酸组 66 例.比较两组患者无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RE)生存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截至 2023 年 7 月 20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 18.3 个月,两组患者中位至首次SRE发生时间均未达到.地舒单抗组和唑来膦酸组治疗后 1 年无SRE生存率分别为 80.3%(95%CI:68.7%~89.1%)和 63.6%(95%CI:50.9%~75.1%).与唑来膦酸组比较,地舒单抗组降低SRE发生风险(HR=0.48,95%CI:0.26~0.90,P=0.022).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为低钙血症,唑来膦酸组关节痛发生率更高(P=0.028).结论 与唑来膦酸比较,地舒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可延迟SRE的发生,且关节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

    乳腺癌骨转移骨改良药物地舒单抗唑来膦酸骨相关事件

    《实用肿瘤杂志》列为浙江大学国内一级刊物

    《实用肿瘤杂志》编辑部
    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