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神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神州
神州

赵焕军

月刊

1009-5071

shenzhouzzs@126.com

010-68605010 56921666 57472928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神州/Journal SHEN ZHOU
查看更多>>《神州》杂志受众定位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热爱红色历史文化的广大人群、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老中青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文学作品谈《美学散步》中"虚实"艺术

    李沛萱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一书中谈到艺术创作的"虚实相生",而这一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对体悟其意境、把握其思想表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虚实"为视角,从诗歌、小说与戏剧三个角度分别论述"虚实"对塑造文学审美感受的独特作用.

    "虚实"《美学散步》小说诗歌戏剧

    《西厢记》与《塞莱斯蒂娜》悲剧美学特征之比较

    周清清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厢记》和《塞莱斯蒂娜》都是描写爱情悲剧的经典作品.两剧在情节设置上、主题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然而它们分别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在悲剧作品中的美学特征自然也是不同的.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通过对两剧主人公、戏剧冲突、悲剧类型、悲剧结局作一比较,试图揭示出中西方悲剧精神及审美观念的不同.

    《西厢记》《塞莱斯蒂娜》悲剧美学比较

    牛与土地的情义

    卿秀文
    5-6页

    浅论叶嘉莹对于朱彝尊爱情词《静志居琴趣》中"弱德之美"的解读

    彭博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嘉莹作为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卓有成就的诗词大家,以其教学教研成果为基础,近年出版了一系列古诗词著作,引起来了学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叶嘉莹词学理论的"弱德之美"为研究切入点,在结合叶嘉莹对于朱彝尊爱情词《静志居琴趣》的解读中,深化了解其"弱德之美"的理论来源及美学特质.

    叶嘉莹《静志居琴趣》弱德之美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意象研究——以镇江三巷菜市场改造为例

    祝瑞璠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在对节点含义分析中,阐述了观察者可以进入到战略节点,并将其作为重点.比如;道路节点、具备一些特征的集中点[1],基于城市意象理论,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中的老三巷菜市场改造实例,对城市意象元素进行细分,并且转换为现实中的具体要素,并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调研显示:老三巷菜市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中的南片区,总用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周围形成了三巷路、伯先路、京畿路、宝盖路、迎江路和大西路等城市道路骨架组成的网格状道路网络.因大龙王巷以"居"为特色,周围建筑多以居住为主,巷口众多,交通便利,人群和车行流量大,但菜市场现状较为杂乱,对院内临时大棚搭建的半开放市场进行节点标志性建筑改造.由于标志建筑物缺少,城市界限不明显,区域界定比较模糊,道路、地标以及各个节点都将给三巷菜市场意象空间改造工作带来影响.

    "居住型"历史文化公共空间意象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

    宗美琳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具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念领域的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导致世界各民族精神家园日渐荒芜.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出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困境,并提出了对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基本价值融通

    浅析地域文化对传统建盏的影响

    朱信丛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盏在我国陶瓷历史上独树一帜,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被专用茶器,要了解建盏首先要从中国的茶文化说起,正是独具地域特色的福建茶文化衍生了在釉色及造型方面与其他窑口生产的瓷器大相径庭的黑瓷艺术精品--建盏.本文从独具人文精神的福建茶文化、特殊的瓷土釉料以及技术精湛的烧制技艺等多个维度来探究地域文化对传统建盏的影响,从而让广大读者对建盏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地域文化建盏茶文化

    博物馆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新形态

    赵梦琦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依托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的商品,是公众与博物馆互动的活动形式之一.①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新相融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无形的文化与一定的产业形态结合起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新形态,是更充分地发挥文物的历史文化的价值.

    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分析

    张继军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社会进步中逐渐发展的,体现了人们的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逐渐走向衰亡,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主要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分析数字化保护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从多元文化存在的时空视角审视保山民族团结进步问题

    杨一涛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基调的多元文化交汇地,文化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只有认识保山多民族文化存在时空交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才能更理智地审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当地社会的民族团结进步.

    保山多元文化民族团结进步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