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蛇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蛇志
蛇志

李其斌

季刊

1001-5639

shezhi0771@163.com

0771-5330221

530222

广西南宁市长福路6号

蛇志/Journal Journal of Snake
查看更多>>本刊重点刊登国内外有关蛇类科学与生物毒素的开发与利用,医学基础、临床的研究与实践,微循环研究,亚健康防治,健康养生等生命科学最新科技信息,并用一定版面介绍蛇类养殖与利用,供求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蛇伤注册系统临床应用研究

    刘独玉王威林起庆徐宝灵...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推动我国蛇伤研究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蛇伤病例注册数据库建成后的蛇伤新研究领域.方法 基于该注册数据库,分析了我国蛇伤学者未来可进行更深入广泛研究的6大维度:①在流行病学方面,开展全域性蛇伤流行病学研究、扩大蛇类别性流行病学研究、融合病例分析与实地调查研究以及融合众包信息与病例分析研究.②在蛇伤诊断、治疗与康复研究方面,开展蛇伤中毒识别研究、蛇伤治疗方式研究和蛇伤预后康复研究.③在蛇伤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方面,开展蛇伤中毒自然史研究和抗蛇毒血清真实世界研究.④在蛇伤疾病负担与分担研究方面,开展蛇伤疾病负担研究、蛇伤商业保险研究和医疗政策优化研究.⑤蛇伤医疗机构能力评价研究.⑥其他研究方面,包括开展蛇伤数据年度报告分析、蛇伤诊疗指南研究和抗蛇毒血清存储与调配研究等.结果 我国蛇伤病例注册数据库系统平台对于提升我国蛇伤临床研究有重要价值.结论 该注册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我国蛇伤研究走向新的高度,同时高质量的蛇伤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我国蛇伤病例注册数据库的完善与优化.

    蛇伤注册系统临床应用蛇伤研究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银环蛇咬伤致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范海鹏朱景法黄国亮颜才荣...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银环蛇咬伤致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银环蛇咬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指数(SaO2)、血氧分压(PaO2)、pH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再插管率、住院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及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的RR、HR、PaCO2、SaO2、PaO2、pH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17±2.02)d]、总机械通气时间[(7.21±2.79)d],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8.73±3.05)d]以及住院时间[(12.56±4.36)d]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以及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4,P=0.111).结论 在救治银环蛇咬伤至呼吸麻痹患者时,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及机械通气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患者病情好转后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更快地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治疗时间.

    蛇咬伤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中毒

    广西东北部某瑶族地区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郑宏徐宝灵盛昌灵周怡彤...
    270-272,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广西东北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毒蛇咬伤预防措施和防治手段提供前期基础.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毒蛇咬伤瑶族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咬伤时间、咬伤地点、咬伤部位、致伤毒蛇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87例毒蛇咬伤瑶族患者中,平均年龄(52.01±13.78)岁,男217例(75.61%),女70例(24.39%).毒蛇咬伤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7(40例)、8(68例)和9月份(59例).在田地、山林、村路等户外场所及家中、公厕等户内区域均有毒蛇咬伤事件发生,其中户外咬伤253例(88.15%),户内咬伤34例(11.85%).咬伤部位为上肢148例(51.57%),下肢135例(47.04%),足部3例(1.05%),头部1例(0.35%).致伤毒蛇有7种,其中五步蛇咬伤164例(57.14%),眼镜蛇咬伤62例(21.60%),烙铁头蛇咬伤20例(6.97%),竹叶青蛇咬伤18例(6.27%),蝮蛇咬伤15例(5.23%),蝰蛇咬伤5例(1.74%),银环蛇咬伤3例(1.05%).结论 结合广西东北部瑶族人群毒蛇咬伤流行病学情况,加强少数民族毒蛇咬伤的宣传与教育,制定医疗机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毒蛇咬伤预防救治措施,以提高该地区的毒蛇咬伤防控水平.

    广西瑶族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犀角地黄汤治疗五步蛇咬伤的临床效果

    张美吉张勇黄玮杰赵玉楣...
    273-27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五步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五步蛇咬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抗蛇毒血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犀角地黄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WB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患肢疼痛程度评分及肿胀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IB、TT、APTT、PT、WBC、TNF-a、hs-CRP、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及患肢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IB高于对照组,TT、APTT、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TNF-a、hs-CRP、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患肢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治疗五步蛇咬伤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五步蛇咬伤犀角地黄汤凝血功能障碍炎症指标肿胀疼痛程度

    泻火解毒法治疗原矛头蝮蛇咬伤的临床观察

    陈福伟王世军张美吉赵玉楣...
    277-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泻火解毒法治疗原矛头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原矛头蝮蛇咬伤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蛇伤胶囊(泻火解毒法治疗毒蛇咬伤代表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天时的患肢周径差、肿胀消退时间、治疗疗程及患肢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天时的患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5、7天时,治疗组的患肢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治疗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3、5、7天时,治疗组的患肢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泻火解毒法治疗原矛头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蛇伤胶囊原矛头蝮蛇咬伤泻火解毒法肢体肿胀临床疗效疼痛评分

    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

    蒋四海刘可轩肖桂娥李佳林...
    28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8例诊断为血液毒素毒蛇咬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抗蛇毒血清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外周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肌酐清除率(CCR)及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PT、APTT、INR、FIB、TT及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中毒症状,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必净抗蛇毒血清血液毒素毒蛇咬伤临床疗效

    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邓佳亮潘益辉苏君
    285-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应用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对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观察组采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症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T、TT、APTT、DD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B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发生休克、脏器出血、皮肤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抗五步蛇毒血清在改善凝血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方面的效果优于抗蝮蛇毒血清,且安全性高.

    竹叶青蛇咬伤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并发症

    蝮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救治1例

    陈芷若王雨欢邱雪辉占鳌...
    28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蝮蛇咬伤是常见的危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1例蝮蛇咬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高龄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救治,取得显著效果.

    蝮蛇咬伤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医药临床报道

    不同病情急性胸痛患者血清hs-cTnⅠ、BNP、D-D水平的表达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卢康康
    29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急性胸痛患者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cTnⅠ)、脑钠肽(BNP)、D-二聚体(D-D)的表达水平,分析急性胸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情分为致命组(致命性急性胸痛)和非致命组(非致命性急性胸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表达水平,并对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致命组的hs-cTnⅠ、BNP、D-D表达水平高于非致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命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比例高于非致命组,阿司匹林服用史的患者比例低于非致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hs-cTnⅠ、BNP、D-D均为致命性急性胸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阿司匹林服用史是致命性急性胸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胸痛的病情越严重,血清hs-cTnⅠ、BNP、D-D水平越高.急性胸痛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hs-cTnⅠ、BNP、D-D均为致命性急性胸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司匹林服用史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予以针对性保护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胸痛超敏肌钙蛋白脑钠肽D-二聚体危险因素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与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

    刘金星刘先发
    297-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与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LT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PRV组(n=103)和LTV组(n=97).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和Murray急性肺损伤(mlIS)评分、炎症因子、循环功能、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1)水平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下降,且APRV组患者的PaO2、SpO2、O1水平高于LTV组,PaCO2水平低于LT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mlIS评分均下降,且APRV组的APACHE Ⅱ评分及mlIS评分均较LTV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下降,且APRV组的IL-6、PCT、CRP、WBC均较LTV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静脉压(CVP)、心率(HR)均有下降,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有上升,且APRV组的CVP、HR均较LTV组低,CO、MAP均较LTV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比较,APRV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均较LTV组短,死亡率较LTV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V用于ARDS的治疗效果优于LTV,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血气功能、炎症反应、循环功能和肺功能,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