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李凤亮

双月刊

1000-260X

sdxb@szu.edu.cn

0755-26536133

51806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文科楼1627房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深圳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以鲜明的办刊特色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关注,被确立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障碍及实践路径

    文丰安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将数字要素注入乡村振兴战略,是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变化,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选择,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着数字乡村治理缺乏活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难、数字技术在农村二三产业中的应用不足、乡村数字人才体系有待开发等方面的障碍.新发展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精细化;增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意识,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补齐乡村人才缺失短板,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从而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

    家庭能动主义:农村新三代家庭的结构韧性及动力机制

    李永萍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再生产逐渐卷入现代化进程,在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的糅合下,中国农村家庭变迁路径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虽然父代家庭和子代家庭之间的独立性增加,家庭结构在形式上具有核心化的趋势,但是面对现代性压力,代际之间依然存在着广泛且灵活的合作模式,形成了新三代家庭的结构形态.新三代家庭是父代支持子代家庭的模式,家庭资源约束条件决定了父代在城乡关系中的位置,故新三代家庭可区分为"半工半耕"家庭和"老漂"家庭两种形态.新三代家庭结构突破了家庭现代化理论隐含的线性变迁路径,其"虚分实合"的结构性特征赋予代际整合一定的弹性,这不同于传统三代家庭.后者是一个基于伦理统合的有机整体,代际整合具有比较显著的伦理刚性.根本而言,新三代家庭产生于农民家庭对现代性压力能动性调适的过程中,是家庭能动主义的实践表达.家庭目标定义了农民家庭能动性调适的方向,而家庭资源决定了农民家庭能动性调适的空间,外部的压力由此转化为新三代家庭再生产的动力.家庭能动主义为理解转型期农民家庭性质提供了重要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家庭能动主义城乡中国家庭结构家庭目标家庭资源

    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及践行路径

    席伟健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文化之维,是揭示中国文化赋能经济增长并实现经济人文双重繁荣现象内在规律的思想体系,其生成发展源于新时代的改革创新实践,对中国经济多重转型、全面突围和提质升级等变革过程具有纲领性和普适性的重要意义.聚焦时空视阈中人文经济学产生的内外因,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呈现历史传承、现实发展和合作共赢三大逻辑.究其理论内涵,则需要强调经济发展目标所涵括的人文蕴涵、整体效益、历史价值和文明互鉴等 4 个重要方面.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的践行路径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文明成就,努力传承创新新时代中国文化;探索人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规律,创造以社会效益增长为目标的优质文化产品;以历史遗产项目为载体,赋能区域国别交流.作为一种旨在解决社会科学知识供给不足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将带来经济学理论的范式创新.

    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人文经济学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

    人文经济学主体构建:创新人力资本生成的文化逻辑与运行机理

    张佑林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片面强调生产要素的作用,只见"物"不见"人",导致其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力不从心.人文经济学讲求以人为本,将现代经济学研究重心从"物"转向"人",认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人"即创新人力资本的引领作用.基于创新人力资本概念界定需要,以及各类文化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将文化划分为创新型文化与保守型文化两大类型.其中创新型文化所蕴含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对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规约与激励等 3条渠道,对不同类型创新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内源性的影响.作为创新人力资本构成的 3 大主体即企业家创新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以及政府官员创新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路径推动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创新人力资本概念引入现代经济学研究范畴,经济发展是一个在创新型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创新人力资本阶层的主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途径而实现的基要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发生上升性变革的过程.

    人文经济学文化人创新型文化创新人力资本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24年度学术报告

    周建新朱学平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文化产业研究指明了方向.2024年共出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著作和蓝皮书 273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51 篇.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文化新质生产力成为研究热点,发文量持续增长,文化创新驱动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与文化更加深度地融合;新型文旅消费成为大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数字化更好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研究关注产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注重全景式观照;文化产业学术会议交流更加频繁密集;学术期刊持续对文化产业研究保持高度的关注.其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新质生产力、人文经济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数字文化产业、新型文旅融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学术热点.2024年文化产业研究仍存在理论建构较为薄弱、对国际化发展关注不够等问题.未来学界应加强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文化新业态以及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新质生产力人文经济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乡村文化振兴数字文化产业新型文旅融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谁在玩网络游戏:用户画像及未成年人监管

    胡鹏林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游戏是新世纪发展起来的数字文化产业业态,其用户规模、用户群像、细分用户画像等发生多次变化.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分为起步、高速、高质量等 3 个阶段,用户的互联网普及率、网络设备使用率、网络游戏使用率决定了网络游戏产业规模和产业业态.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是网络游戏用户画像的核心要素.2000 年以来用户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青年用户下降、老年用户上升,高学历、高收入用户下降,低学历、低收入用户上升.当前,弱势群体是网络游戏的主要用户,其中未成年用户占比较高,但不是消费主力;低学历、低收入用户占比高,但消费能力不强;自由职业者、农村劳动者及外出务工者等用户数量及消费占比高.从未来趋势来看,因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加剧等原因,未成年用户规模及占比将会下降,老年用户将大幅增加;海外用户、女性用户、新型智能设备用户将会持续增长.未成年人是网络游戏用户的特殊群体,需要针对其用户习惯构建监管机制:网络设备拥有率和使用率高、设备差异大,亟待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网络游戏使用率高、用户规模大,亟待建立疏导与监管协同机制;居家上网率高、节假日上网时间长,亟待强化家庭监管责任制;用户付费率低、退费率高,亟需优化游戏企业源头监管机制.同时,各方力量应合力推动网络游戏设计从低层次的快感转向追求高层次的美感,引导用户在网游中获得高层级的精神文化体验.

    网络游戏用户画像未成年用户监管机制未来用户趋势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乡村产业融合

    赵宏马银隆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理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1 年中国 30 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农业新质生产力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整体上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第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且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中介效应明显大于农业龙头企业.第三,非农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效应大于农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效应在农村受教育水平高的区域显著存在,在农村受教育水平低的区域则不显著.第四,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融合一般在 550公里省际地理边界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系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新发展格局下应合理布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产业融合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与机制效应

    陈建兴季强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如果不能实现充分流动,将导致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利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这一外生冲击,采用地级市层面数据,研究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带来的数据要素流动是否可以提升新质生产力,实证结果显示:数据交易平台显著提高了地级市层面的新质生产力.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对于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高产业结构及高人力资本地区的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它通过降低地区间资源错配程度、增加科研技术从业者数量、改善地区劳动力结构等途径提升新质生产力.数据交易平台设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破数据在不同企业或地区之间的交易壁垒,降低数据的流通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交易.通过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交易平台有助于引导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改善城市层面的资源错配.因此,要积极推动场外数据交易向场内转移,建立统一权威的数据交易标准体系,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持续深化数据交易平台的功能与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效应.

    数据要素数据交易平台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机制分析

    迫使偏离年龄规范的消极生命事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理论洞悉与本土典型例证

    张小虎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历程研究范式被誉为当今有关人类生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就,而迫使个人偏离年龄规范的消极生命事件对个人犯罪行为的影响是生命历程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年龄规范定义了个人生命全期中重大生命事件的正常序列,一个人循此序列将会构建正常的生命轨迹.而迫使个人偏离年龄规范的选择适应的消极生命事件会客观影响个人正常生命轨迹的形成,甚至会导致个人犯罪生涯的启动和持续.经由监狱访谈进行的对我国有关典型案例的经验性考究,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迫使偏离年龄规范的消极生命事件对个人犯罪行为的重大影响.消极生命事件发生在敏感年龄阶段会对个人随后的生命轨迹乃至职业惯犯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由于消极生命事件的纵向关联作用,即使有些消极生命事件是发生在个人非敏感年龄阶段的成年时期,如果这个成年人应对消极生命事件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的能力较弱,则发生在其身上的消极生命事件也会导致该成年人的非常态生命转型而步入犯罪.

    生命历程年龄规范消极生命事件犯罪行为典型例证

    科技发展权的规范构造:国际法视角

    郭晓明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的时代挑战,科技领域的国际发展法关注技术合作和共享,反对技术对抗和垄断.在当今"南北失衡"的国际科技发展格局与"数字霸权"的语境下,各国在科技主权形式平等的表象背后,面临着高低有别的国际科技地位和相差悬殊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打破战后国际科技秩序中基于技术依附和垄断的科技制度霸权,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发展法聚焦技术合作和科技制度平权,旨在构建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科技治理机制.一方面,科技领域的国际发展法以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科学技术进步为制度归宿,共享共惠的科技发展总原则要求各国有权平等、安全、普惠、开放地享受科技的利益.另一方面,各国基于科技领域的国际发展法实际或应当享有包括科技自决权、科技和平权、科技惠益权和科技共治权在内的四项核心发展权利.为了推动国际科技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当前主要作为国际软法的国际发展法未来将在科技领域发挥更加显著的规范作用.

    国际发展法科技创新国家国际科技秩序科技发展原则科技发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