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政技术》杂志办刊历程回眸

    石中柱
    1-2页

    《市政技术》创刊五十年回顾

    焦永达
    3页

    高分子聚合物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俊李元元周少云白桃...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分子树脂制备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A(动力黏度低于20 000 Pa·s)和高分子聚合物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动力黏度大于20000Pa·s),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和动力黏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还采用了另外2种自制的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B和基质乳化沥青进行层间剪切和直接拉拔试验,测试不同类型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和抗剪强度.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物理性能优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上述3种类型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三大指标均低于乳化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抗剪和粘结强度方面,高分子聚合物高黏改性乳化沥青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化沥青,但在储存稳定性方面低于其他类型的乳化沥青.

    高分子聚合物高黏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层间剪切储存稳定性

    蓖麻油基生物沥青流变特性及水稳定性研究

    邱川施青文胡鹏坤张然...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蓖麻油基生物沥青(castor oil-based bio-asphalt,COBA)的性能,选择3种不同生物油掺量(5%、10%、15%)的蓖麻油基生物沥青及70号基质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及接触角水分敏感性试验等宏观试验对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高温抗变形与抗车辙性能降低,流变性能提高;而低温条件下,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延展性与低温抗裂性能增强;并且生物沥青中的酸性化合物与硅质集料作用生成的羧酸等在聚集体界面累积并结晶,而在遇水后水解,黏附性削弱.均表现为生物油掺量越大,生物沥青性能变化越明显.

    道路工程蓖麻油基生物沥青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接触角水分敏感性试验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共混改善及其性能提升技术

    万民晶田乐鹏张壮牛玺荣...
    18-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对其共混工艺进行了改善.分别采用不同掺量的胶粉和SBS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得到胶粉改性沥青母液和SBS改性沥青母液,通过将这2种母液混合制备得到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通过与传统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研究了共混改善工艺对其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改善工艺显著提升了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当共混时间为30 min时,提升效果最佳;当胶粉掺量为20%时,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提升约30%、低温松弛性能提升约14.6%、疲劳寿命提升约23.7%,而高温蠕变性能几乎不变;综合共混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变化趋势,在30 min的共混时间下,胶粉的最优掺量为20%.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共混改善工艺储存稳定性物理-流变性能疲劳性能

    高原地区道路冷补沥青修复材料性能研究与应用

    杨洪涛王士龙张维昌刘斌...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冷补沥青修复材料的工作机理进行分析,选择2种沥青冷补剂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将确定的冷补沥青修复材料在高原环境下实际应用,经现场铺筑试验和修复效果检测并与室内试验进行对比,提出了高原地区冷补沥青修复材料的适用要求和范围,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冷补沥青修复材料的设计方法,为其在高原地区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冷补沥青修复材料高原地区配合比

    能源隧道附近非饱和土行为的数值模拟评估

    马春景洪海件喻卫华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隧道衬砌中安装换热装置可进行地热能源的利用,为隧道上部建筑供热或供冷,但是热激活会对周围土体饱和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对水敏感的土体如膨胀土等产生形变,进而可能影响隧道结构受力状态.该研究对能源隧道周围土壤中的热量和水分传导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土壤类型和地下水位对能源隧道水力学行为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土体饱和度对换热效率的影响.当饱和地下水位高于隧道时,应考虑自然对流对换热的影响,低于隧道时则不宜用简化的干燥假设来评估换热效率,该研究结果可用于非饱和区域能源隧道的热激活评估.

    能源隧道非饱和土水热迁移数值模拟

    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研究

    汤志立王雪徐千军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开展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考虑因素少、定性分析为主、主观性强、预测精度低等不足,基于文献搜集的43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量有关数据,首次建立了基于9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考虑多种因素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模型.模型训练时,对特征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消除了特征量纲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特征提取与选择以确定最优特征组合,同时采用网格搜索技术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采用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2个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常住人口密度、地均汽车保有量、地均GDP,其在采用不同算法模型时的特征重要性均值分别为0.342、0.187、0.172;特征组合F-1(即使用全部8个特征)为最优特征组合,此时XGB算法模型性能最好,其决定系数为0.970,均方根误差为460.2;采用所构建的BAG算法模型对北京市2020年地下设施开发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误差为9.23%,进一步反映了所构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机器学习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基于Weibull分布的高温高围压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郑栋戚承志卢春生班力壬...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岩石通常处于高温及高围压环境中,深入研究深部岩石的本构关系对于深地矿产资源的开采、地热的高效利用以及岩体的稳定性分析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研究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围压作用下的静态三轴压缩破坏全过程本构关系,基于宏观唯象损伤力学的概念,从岩石的弹性模量随着温度变化的角度出发,得到了岩石在温度作用下的损伤表达式;又基于Weibull分布和修正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将岩石细观均匀化,并结合统计损伤理论,得到了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统计损伤表达式;然后根据推广的应变等价性原理将两部分损伤耦合,得到了岩石在高温及轴压力作用下的岩石耦合损伤表达式.将所得的耦合损伤表达式结合考虑岩石残余应力的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以及有效应力原理,同时考虑岩石内部裂纹起裂阈值的影响,将本构模型分为阈值应变之前和阈值应变之后两部分,得到了一种分段函数形式的可反映高温及高围压影响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分别将岩石在温度为25、200、400、600、800、1 000℃和围压为0、10、20、30、40 MPa情况下的模型本构曲线与试验本构曲线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较好,可以反映出岩石存在临界温度.在围压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岩石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围压的升高,岩石的延性逐渐增强.

    统计损伤理论岩石本构模型Weibull分布高围压高温阈值应变

    长径比与桩侧土体模量变化对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许白杨杨珂范金海施文辉...
    54-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桩基长径比与灌注桩成孔开挖过程引起的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弱化效应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 15组竖向受荷单桩模型,以分析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和桩端荷载-沉降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同一桩长和桩顶竖向荷载下,桩顶竖向位移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同一桩顶竖向位移下,桩顶竖向荷载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桩径和桩顶竖向荷载下,桩顶竖向位移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同一桩顶竖向位移下,桩顶竖向荷载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增大.存在一临界长径比,使得桩端阻力发挥比例和桩顶竖向位移变化率的影响达到最大.当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定值时,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变化对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可忽略;随着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减小且达到某一定值时,桩侧摩阻力开始不发挥的位置逐渐向上移动.

    桩基承载特性长径比弹性模量荷载-沉降曲线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