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伸臂-负刚度阻尼原理的应力带桥减振控制研究

    王寒硕许坤
    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大跨人行景观桥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应力带桥因具有简洁的结构形式和优美的建筑外观,被逐渐应用于人行景观桥中,但其固有频率低、模态间隔紧密,在风、行人等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振动.因此,为控制应力带桥振动,提出了基于伸臂-负刚度阻尼原理的应力带桥减振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建立了系统广义运动方程,并提出了基于复模态的系统动力特性计算方法.其次,系统地研究了应力带桥负刚度控制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动力行为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关键参数设计准则.最后,基于案例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对应力带桥人致振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的应力带桥减振控制方法与相应参数确定准则可为实际工程中应力带桥的建设提供参考.

    应力带桥人致振动减振控制伸臂阻尼负刚度装置

    GFRP约束ECC短柱偏压试验研究

    史玉英袁婉莹韩强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约束工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轴压柱可显著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延性,但偏压作用下FRP约束ECC柱的性能提升程度和作用机理有待研究.基于此,以偏心距(0、10、30、50 mm)和FRP层数(0、2、4层)为试验变量,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约束ECC短柱展开了竖向加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偏心破坏时受压侧FRP断裂、混凝土被压碎,大偏心破坏时受拉侧FRP撕裂与混凝土横向裂缝近乎同时出现.轴压作用下,轴向变形和抗压强度显著增大;偏压作用下,抗压承载力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而极限位移无明显变化规律.此外,承载力和延性都随着FRP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GFRPECC短柱约束偏压试验偏心距FRP层数

    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塔拉索锚固区受力分析

    王戈田波梁健文凯...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钢管混凝土抗压承载力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斜拉桥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索塔锚固段采用锚固、传力相互独立的索塔锚固构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钢管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钢箱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建立了索塔锚固段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索塔钢板、混凝土和PBL键的受力特性,并把索塔锚固区简化为平面框架模型,给出了塔壁抗弯、抗剪、偏心抗拉承载力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索塔各部分受力良好.

    斜拉桥索塔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锚固钢锚箱受力分析

    单吊点、无风撑梁拱组合体系桥梁受力特性分析

    袁卫兵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吊点、无风撑梁拱组合体系桥梁造型新颖,但与常规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相比,其受力存在差异,拱肋面外稳定问题突出.因此,研究了在恒载作用下的矢跨比、拱轴线、拱梁刚度比和吊杆倾角4个结构设计参数对结构内力和拱肋面外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大矢跨比可以降低拱肋轴力、提高面外稳定性,有效降低拱脚弯矩,但会增大拱顶弯矩;直线型的拱轴线可以更好地贴近于压力线,拱肋受力形式表现为轴压,但其面外屈曲系数有所降低;拱梁刚度比越大,拱顶承担荷载能力就越强,可以降低拱脚弯矩,并提升拱肋稳定性;较大的吊杆夹角可以改善拱肋的受力和面外稳定性.最后,针对各项参数的取值给出了建议,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单吊点无风撑矢跨比拱轴线拱梁刚度比吊杆夹角

    曲线钢箱梁吊装过程安全性研究

    郭水张东张良张旭...
    32-3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曲线钢箱梁较为特殊的力学性能,以北清路快速化改造Z4匝道桥双箱单室曲线钢箱梁吊装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曲线钢箱梁分段吊装施工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对施工安全控制的影响.采用Midas Civil建立吊装施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机抬吊条件下6种吊点布置方案对曲线钢箱梁吊装施工中钢箱梁主梁节点位移、吊索拉力、主梁结构应力等安全性控制参数的影响,并评估了吊点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对钢箱梁分段吊装、架设、风荷载最不利影响等多种施工工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吊装方案,确保分段吊装施工的安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曲线钢箱梁分段吊装吊点布置有限元分析安全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钢桥螺栓关键点识别方法

    徐建平刘桂芬王杨程潜...
    39-4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钢结构桥梁高强度螺栓数量多、脱落风险高和人工检查效率低的难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种通过定位螺母(螺栓头)6个角点和1个中心点来识别高强度螺栓关键点的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实际工程拍摄与数据增强方法,构建了公路钢桥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数据集.然后,设计并搭建了以ResNet50为主干网络的模型,将标注后的训练集转换为热力图并对模型进行训练,进而提出了钢桥节点螺栓编号规则与算法.最后,以正确关键点百分比与准确率为评估指标对训练得到的模型性能进行了评估,利用新采集的螺栓图像对模型进行关键点定位试验和不同光线下鲁棒性试验,并结合实际工程对关键点的识别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试验和实际工程中模型螺栓的识别率均为100%,且现场识别效果优于试验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钢桥高强度螺栓病害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公路桥梁钢结构高强度螺栓深度学习关键点定位

    基于LCA的道路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

    柳根金周朝阳谢含军金程...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的大背景下,道路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确定其工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主要贡献来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通过对道路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创新性地将全寿命周期理论与道路碳排放相结合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长汀路整治工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结合工程实际材料用量和工程图纸,计算出整个工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为36 418 651.37 kgCO2e;材料生产的碳排放总量为33 146 776.91 kgCO2e,占整个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的91%.材料生产与运输阶段主要碳排放来源是路基材料、混凝土、水泥、钢材等.其中:路基材料碳排放量最高,为24 094 956.02 kgCO2e,占材料生产与运输阶段碳排放总量的69.81%.轴流通风机在建设阶段碳排放量最高,占建设阶段总碳排放量的24.94%.因此,认为路基材料与轴流通风机极具减排潜能.

    道路工程碳排放全寿命周期理论

    沥青路面建养碳排放与低碳路径综述

    王甲智冯凯冯家栋姚诗汝...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研究中沥青路面碳排放测算多集中于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且尚未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的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量化方法.为推动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沥青路面建养过程碳排放进行总结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系统地综述了沥青路面建养过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沥青路面建养过程的碳排放情况.从碳排放产生主要阶段入手,结合低碳沥青材料、低碳沥青生产工艺和低碳管理措施,对低碳建养路径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未来应重点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低碳沥青路面建养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低碳路径

    基于建养一体化的高速公路拼宽改建段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陈华夏俊伟王晓路
    61-6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高速公路拼宽改建段路面病害类型及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选择了裂缝率、车辙深度和平整度指数作为拼宽改建段控制路面服务性能的设计指标,针对各指标建立了相应的分析和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建养一体化的拼宽改建段路面设计指标;结合环境参数、交通量、材料参数、分析期等因素以及基于建养一体化的效益费用分析计算,形成了基于建养一体化的高速公路拼宽段路面设计方法及流程.采用该方法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拼宽改建段路面结构进行设计,结果显示,通车3年后,路面技术状况较好,裂缝和车辙病害较少,表明该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拼宽改建段路面性能需求,达到了建养一体化的设计目的.

    道路工程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设计方法建养一体化

    高液限黏土质砾承载比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赵勇杨碧宇孟雄卞晓琳...
    70-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液限黏土质砾属于非均匀、非均质、非连续的混合多相特殊地质材料,其承载比(CBR)强度特性较一般细粒黏土或粗粒填料有较大差异.因此,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的高液限黏土质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细粒土含量和不同击实功下的CBR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高液限黏土质砾的CBR强度受颗粒组成、含水率和击实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仅改变单一因素并不一定能提高CBR值;高液限黏土质砾的CBR强度变化比纯黏性土剧烈,受含水率影响更为明显;若不计算砾石的吸水量,高液限黏土质砾中黏土的含水率超过其液限时,黏土起着润滑作用,将明显降低高液限黏土质砾的CBR值;当高液限黏土质砾在最佳含水率时,其CBR值大于8%,可用于路基各层位的填筑;高液限黏土质砾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需突破以最佳含水率作为碾压含水率控制标准的传统模式,可在对其细粒土含量、压实度、含水率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确定最优的碾压参数控制标准.该研究成果可为高液限黏土质砾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高液限黏土质砾CBR强度颗粒组成含水率击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