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学院学报
宿州学院学报

桂和荣

月刊

1673-2006

szxyxb2004@163.com

0557-3680407

234000

安徽宿州汴河中路55号

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宿州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宿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 1673-2006,CN 34-1289/Z),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为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数据、华艺线上图书馆和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皖北文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李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北是国家一带一路节点及长三角、中原经济、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区,开展皖北文化研究对推动其跨越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分析得出2023 年以前皖北文化领域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层次以实际应用和开发为主导,学科领域呈现多元化.安徽省内高校和科研人员是主要研究力量,但缺乏跨学科合作,研究主题聚焦于皖北文化的开发利用,学术传播度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未来可以加强跨学科合作、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打造领军人物以推动皖北文化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知网皖北文化计量分析研究情况

    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路径探析

    张帆吴一柳
    6-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印证历史、资政育人、推动发展等多种功能和作用,数字和信息技术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传播和展示、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皖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分量厚重,利用数字和信息技术保护、管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因此,需要在把握现状的基础上,革新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统筹协调,增强支持力度;明确发展目标,厘清建设思路;遵循正确原则,抓住关键和重点,进行扎实有序地推进.

    皖北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

    新时代包公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践

    杨国志邓观鹏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包公文化主要包含"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执法必严"的公正思想、"亲老孝正"的孝顺思想、"廉洁为先"的自律思想.包公文化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传承弘扬包公文化既有助于培育和塑造正确价值理念,培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推进包公文化的育人实践,需要着力深挖其思想内涵,以增进包公文化育人的"深度";搭建传播媒介矩阵,以拓展包公文化辐射的"广度";注重感知的技术介入,以提升包公文化体验的"强度";创新符号载体建设,以增强包公文化体验的"热度",全方位凝聚包公文化育人的合力,以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时代功效.

    包公文化包拯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杨冰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赋能理论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直接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 31 个省份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两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具体维度来说,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作用乡村振兴;此外,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影响效果最好,中西部次之.

    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研究

    黄张送陈海明周兴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为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确定21 个影响因素变量,并给出预期作用方向;经由SPSS 22.0 版软件对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后,得到具有显著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与预期作用方向对比,二者之间的结果完全相同,证明所提方法在分析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乡村振兴Logistic回归模型培训费用培训方式

    安徽自贸区建设中保险业发展路径探析——基于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刘静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险业在自贸区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安徽自贸区的设立为保险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着重分析自贸区建设为安徽保险业带来的三大机遇,以及保险公信力不高和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挑战.借鉴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保险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保险行业公信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以及将保险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最后得出结论:安徽保险业应抓住自贸区建设的机遇,通过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并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自贸区建设农业保险保险业创新

    安徽省茶叶市场资源开发前景预测及产业振兴路径——以黄山区为例

    陈佳陈胡月英
    33-3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安徽省茶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绿色经济等乡村治理理念,分析安徽省茶叶产业现状和市场开发情况,对茶叶贸易规模进行预测,并提出茶产业振兴路径的优化建议,旨在促进安徽省茶叶生态产业振兴,确保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安徽省茶叶资源市场开发产业振兴产业扶贫

    亳州方言"V啥V"构式义及其形成机制

    王绍玉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亳州方言中的"V啥V"相当于普通话里的"V什么V",是现代汉语表达否定态度的常用构式之一.在分析"V啥V"结构特征、语用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V啥V"构式义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将构式整体对构式部件的压制作用与部件对于构式整体也有积极贡献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构式的结构成分及构式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多方考察,发现"V啥V"由"V啥"结构与"V⋯⋯"结构"截搭"形成,"V啥V"主要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观点或动作行为否定与劝阻,其间交互主观化和结构的语法化并行.

    亳州方言"V啥V"否定重新分析

    徽州民歌的语言特质及其保护

    贺晶晶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民歌是安徽特色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民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重视,徽州民歌对徽文化的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徽州民歌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基因,反映着地域性的社会实践.文本以徽文化与徽州民歌的渊源关系为背景,分析了徽州民歌语言的特质,探讨徽州民歌发展的困境,提出传承保护徽州民歌的建议,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提供实践借鉴.

    徽文化徽州民歌语言特质传承保护

    《庄子》寓名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视角——以《德充符》中的寓名翻译为例

    明平植董杰张瑞娥
    47-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虚构的人名别具特色,它们不同于普通的人物专名,在理解庄子思想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系统地考察中外译者的《庄子》英译本,发现对这些含义深刻的寓名中外译者采用了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用来处理寓名的翻译效果如何评价?文本以《德充符》中的寓名翻译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评估不同翻译方法,发现不同翻译方法向目的语读者传达的信息含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庄子》的思想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庄子》寓名翻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