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白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血液净化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 依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45) 与试验组 (n=45),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2周后的焦虑抑郁 (HAD) 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2周后, 试验组的HAD评分明显降低, 并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较高,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 并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心理护理血液净化下肢静脉血栓

    新生儿下肢血栓形成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研究

    王远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下肢血栓形成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下肢血栓形成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确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 结合护理诊断结果和护理验制定新生儿下肢血栓形成个性化护理方案, 予以试验组个性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血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儿护理后的PT、TT、APTT、FIB均较对照组患儿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栓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较对照组患儿的85.71%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新生儿下肢血栓形成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改善护理效果, 还能够发挥辅助临床治疗的作用, 进一步改善患儿疾病治疗效果.

    新生儿下肢血栓形成个性化护理方案凝血功能护理满意度

    预防性护理对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郭爽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对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实行盆腔手术120例患者纳入研究主体对象范畴, 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SDS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 对照组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 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 对照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 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与观察组9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 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盆腔手术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心理层面负担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预防性护理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于妮妮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次实验将针对下肢骨折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并预防深静脉血栓, 提升护理有效率.方法 该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 均实施了下肢骨折手术, 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36例, 根据患者手术进行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 随后分析手术结果.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 观察组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为11.1%, 低于对照组的38.9%,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更短, 康复速度更快.与此同时, 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患者是否能够按时复诊等方面表现更好, 体现了综合护理的全面性和延续性.结论 针对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 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此同时, 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有助于后续的康复治疗.

    综合护理下肢骨折术深静脉血栓满意度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体会

    刘月月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该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00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行术前、术后基础指导和健康宣教, 研究组加行综合护理指导,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皮肤颜色变化例数、轻度肿胀例数、静脉血流缓慢发生例数和手术后出现DVT情况.结果 对照组下肢皮肤颜色变化、轻度肿胀、静脉血流缓慢发生分别为16%、18%、14%, 高于研究组4%、4%、2%,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对照组DVT 10例, 研究组3例,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综合护理模式, 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 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综合护理模式恶性肿瘤下肢静脉血栓不良反应价值分析

    保守疗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价值观察

    杜欢欢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给予保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固定、康复训练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治疗1个月,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81.7±2.9) 分、总有效率 (94.55%) 、生存质量量表GQOLI-74评分 (69.5±6.7) 分均优于对照组 (76.4±2.1) 分、 (76.36%) 、 (58.7±5.8) 分, 且研究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2.3±0.7)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3.1±0.9)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给予康复训练、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具有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肌痉挛、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作用, 避免了手术风险, 疗效显著.

    膝关节针灸推拿半月板损伤康复训练保守疗法

    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的临床分析

    杨春雷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普通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应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和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97.38±14.86)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62.13±18.94) m L, 术后住院时间为 (9.84±2.33) d, 优12例, 良18例, 可7例, 差8例, 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85.27±15.46)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18.49±19.67) mL, 术后住院时间为 (7.31±2.56) d, 优27例, 良13例, 可5例, 差0例, 优良率为88.89%,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和治疗优良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 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疗效更为显著, 可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跟骨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比较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体会

    马虹飞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方式分成了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四项指标 (PT、aPTT、TT、Fbg) 改善情况,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PT、aPTT、TT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Fbg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可有效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率, 改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 缩短住院时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效果

    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洪彦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将患者分为术前发生下肢DVT组与无DVT组, 各40例, 通过分析患者术前静脉造影结果, 得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发生率, 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最终确定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无DVT组造影距受伤时间显著低于DV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应调整后, 得出股骨粗隆部骨折、造影检查距受伤时间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结论 髋部患者术前下肢DVT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因此, 股骨粗隆部骨折及受伤后等待时间较长者需关注是否存在术前下肢DVT.

    髋部骨折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的影响

    张敏芝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治疗组联合脉络舒通颗粒治疗, 以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考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4%) 显著高于对照组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 显著低于对照组 (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 可以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且具备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钙脉络舒通颗粒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