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孙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Journal SuZi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孙子》的"攻守"观

    周亨祥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的"攻守"观不仅在战术战役上指导意义重大,在战略层面政治视野下所蕴含的要义更为深刻.作为战争中的基本作战手段,孙子对攻与守的论述,虽言简但意深.他认为决定攻、守的依据不仅取决于己方条件,更取决于对方的战场表现.从战术层面上看,攻守双方更看重的是"天""地""将""法"诸方面条件和因地制宜的正确指挥;但从战略层面来看,制约战略进攻方和战略防守方的"有余"及"不足"的重要条件之中,"道"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战略进攻首先要受到双方"道"的制约,对"道"的分析判断,又影响和决定着战略决策的一系列环节.

    《孙子兵法》

    《太白阴经·行人篇》与《孙子兵法·用间篇》之比较研究

    方捷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白阴经》是唐代李筌的论兵之作,其《行人篇》吸收了孙子《用间篇》的诸多观点并有所阐发.综合比较《行人篇》和《用间篇》在基本理念、用间方法和用间保密等方面的异同,可以产生新知.这些成果对不断完善孙子用间理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先贤留给我们的遗产.

    《行人篇》《用间篇》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中动态系统的领导力思想

    孙怀玉王革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兵法》中的现代领导力研究呈现"理论丛林"状态,没能充分或系统地体现其理论观点.本文运用"动态系统观的领导力"理论框架——"领导环境—领导精神心理—领导行为—领导绩效"对照《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领导力内容与该框架相契合,从内容到体系进一步加深了对该书的理解,促进了现代领导力理论与《孙子兵法》中领导力理论相融合.

    《孙子兵法》领导力动态系统观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西周战略考

    段汉中
    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人以商王鬼神战略为镜鉴,根据敌我实力消长,先后采取退避、依附、结盟、封建等战略,寻求在多方战略博弈中构建权力均势,建立了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战略格局.本文回顾西周重大战略决策和执行历程,归纳总结其特征,探讨西周战略得失.

    战略趋避均势封建

    孙、吴兵学思想比较研究

    王志鹏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武被称为"兵圣",吴起被称为"兵家亚圣",世以"孙吴"并称,两人的地位就如同儒家的孔孟.所以,两者的兵学思想研究有很大的可比性.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比较研究兵学思想战略战术问题

    《荀子·强国》显现的治政与强兵原则

    王芸芸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荀子·强国》议政兼论兵,显现出一定的治政与强兵原则.荀子推崇以道德之威治国,促成修政与强兵的因果相续关系:国家以礼义为本修政,自然达到兵劲城固的效果.秦国治政强力而行,尚"便"从事,虽成就威势,但终因其缺失礼义本统,与王霸失之交臂,其补救之方在于节威反文,实行儒政,以宣美政教风俗.明确强国之本在于义道,即当以敦比积微为务,成乎安强之治.

    荀子《荀子·强国》治政强兵

    王真以道家思想言兵与《孙子》思想的会通

    姚振文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王真以道家思想言兵,在中国兵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深入分析老子道家思想和孙子兵家思想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比较了王真言兵主张与孙子思想的会通之处及不同特色,充分肯定了儒、道、兵三家思想融合的思想价值.其主要内容为:王真的反战观念与《孙子》的慎战思想;王真的政治战略思想与《孙子》的全胜思想;王真的军事谋略思想与孙子的兵者诡道思想.

    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孙子》会通

    服饰视角管窥戚继光军事管理

    于芹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夏衣冠是礼乐文明的符号.戚继光为明朝抗倭名将,文章通过《戚少保年谱耆编》戚继光经历中关于服饰的记载,结合馆藏画像,对戚继光以及戚家军的服饰进行考察,并对礼仪在明代生活的具体表现进行揭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戚继光军事管理的思想内涵,以及礼仪制度在明代的继承和发展.

    戚继光履历明代服饰画像

    俞大猷"先谋后战"军事思想探析

    迟硕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俞大猷在他四十多年的戎马岁月中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先谋而后战"就是其中之一.他强调每战都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不打无准备之战.作战前,要谋兵、谋军械;实战中,要谋战场、谋战机、谋战略.他还主张平时勤加练兵,挑选精兵组建一支节制之师;注意军械的使用,在北方改造战车,组建车营;在东南建造、使用战斗力更强的闽船.

    俞大猷先谋而后战军事思想

    "守在四夷"理念在东汉北部边防的运用

    徐昊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建立之初,在其北部边防的治边理念上由前汉的"多事四夷"转为"守在四夷",这一转变的动因包括东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边疆问题的决策体制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压力.东汉政府通过设置职官来监护内附的诸夷、利用夷兵以夷制夷、内徙边民以期实现守在四夷的治边成效.总体来说,在北部边防上实施"守在四夷"的策略是对当时内外环境变化的应对,其实施取得了巩卫北部边防以及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的效果.

    东汉守在四夷北部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