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蔡志明

双月刊

1007-0893

szzxyjhzz@yahoo.com.cn

0755-83228956

518035

深圳市笋岗西路市二医院中研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Shenzhe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双百”方针,立足深圳,倚托港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点报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于飞刘明慧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佳木斯中心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5例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证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 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同时评估其疗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高于对照组的 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IL-6、IL-10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感染、腹胀各 1 例,观察组患者仅腹胀 1 例,均症状轻微,针对其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已缓解.结论:大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症状,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柴胡汤针灸

    安列克联合宫腔球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观察

    翁玲玲宋艳袁亚楠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安列克联合宫腔球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安列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效果、临床指标、应激指标、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术后 2 h、术后 24 h,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安列克联合宫腔球囊填塞可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时间,并能减轻应激反应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剖宫产安列克宫腔球囊填塞

    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温海群张金梅张晓雁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评价其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云浮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晚孕期孕妇 100 例为研究对象,把临床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 50 例孕妇设为观察组,把临床产检胎儿无异常的 50 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所有胎儿的UA和MCA血流参数进行规范测量,记录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胎儿UA的RI、PI、S/D均高于对照组,MCA的RI、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的MCA和UA的RI比值、MCA和UA的PI比值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胎儿UA和MCA血流阻力指标参数可以反映胎儿宫内缺氧情况,能够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胎儿宫内窘迫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脐动脉

    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后巩膜加固术后持续性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研究

    许文俊李元元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持续性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8 年 1 月至2023 年 3 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因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后 1 个月仍存在持续性黄斑部视网膜脱离者 26 例(26 只眼),其中 5 例(5 只眼)伴板层黄斑裂孔.给予患眼进行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观察患者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玻璃体腔注气术后6个月,共23只眼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复位率88.46%,复位效果较好.玻璃体腔注气术前患者眼轴长度短于后巩膜加固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气术后 6 个月患者眼轴长度长于玻璃体腔注气术前,但短于后巩膜加固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气术后 6 个月,共观察有22只眼BCVA提高,4只眼视力较差,术前术后视力无变化.与玻璃体腔注气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BCVA均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气术对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持续性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的治疗效果显著,复位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视力.

    持续性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病理性近视玻璃体腔注气术后巩膜加固术

    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并绝对铁缺乏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影响

    白士先李素华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罗沙司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肾性贫血及绝对铁缺乏患者的贫血指标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1 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合并绝对铁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符合条件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多糖铁复合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罗沙司他进行治疗,疗程为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比容(Hct)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SI、TIBC水平、TSAT高于对照组,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rhEPO,罗沙司他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指标及铁代谢指标.

    肾性贫血绝对铁缺乏维持性血液透析罗沙司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对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玉秀史亚方李丹丹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对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10 月至 2023 年 9 月郑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 178 例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9 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及牙周袋深度(PD)、龈沟液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牙周炎,可明显减轻牙龈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病理状态.

    牙周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腔粘贴片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张亚杰韩学昌葛军甫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EC)手术患者疼痛因子、凝血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40 例)、全麻组(40 例).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1)、术后 12、24 h(t2、t3)时血清 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等疼痛因子水平.术前(t0)、t1、t2、t3 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外周血簇状分化抗原(CD3+)、CD4+、CD8+等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结果:复合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2.472,P = 0.01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t2、t3 时血清5-HT、PGE2、NPY水平均低于全麻组;t1、t2、t3 时TT、PT、APTT、FIB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高于全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对腹腔镜EC患者的麻醉效果,抑制分泌疼痛因子,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并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不同导管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

    李红义翟成凯曹臣龙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导管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中心静脉导管组、胸腔引流管组与三腔气囊导尿管组,各组均为30 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分别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管和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引流.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置管时疼痛发生率、置管时出血量、二次置管率与调整引流管率,平均切口大小、肺复张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引流管组和三腔气囊导尿管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三腔气囊导尿管组患者置管时疼痛发生率、二次置管率与调整引流管率以及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低于胸腔引流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患者平均切口大小明显短于三腔气囊导尿管组和胸腔引流管组,且三腔气囊导尿管组短于胸腔引流管组;术后1 d、3 d、5 d,中心静脉导管组和三腔气囊导尿管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胸腔引流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三腔气囊导尿管组切口感染、肺水肿/皮下气肿、胸膜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引流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胸腔引流管与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导管,而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和三腔气囊导尿管患者置管时疼痛发生率较低,能够降低二次置管率、创伤性较低,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自发性气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管三腔气囊导尿管

    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初产妇分娩镇痛疗效观察

    范文杨海霞王利娜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临床上用于初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7 例.对照组联合应用 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观察组联合应用 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 1 min、出生 5 min时,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的1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浓度为 0.15%与0.2%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初产妇分娩中镇痛效果均良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产程进展较快,新生儿结局较好,但联合浓度为 0.15%的罗哌卡因不良反应较少.

    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初产妇

    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术救治效率的影响

    黄咏欣雷艳林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不同时间救治的 377 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前收治的患者设为传统管理组(183 例),将 2022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后收治的患者设为改良管理组(194 例).传统管理组采用常规胸痛中心PCI术救治管理模式,改良管理组采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指标、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管理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静脉采血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各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急救流程,大大提升ACS患者PCI术救治效率,有效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再次入院,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