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科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陶瓷科学与艺术

邹明林

月刊

1671-7643

sacm@xcsa.com sacm111@126.com

0733-22660096

412007

湖南株洲高新区珠江南路248号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Journal Ceramics Science & Art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唐三彩对当代陶艺创作的启发

    方俊祥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制瓷、陶史就基本贯穿了中国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开始慢慢掌握制作技巧;再到黑陶开始精进了烧造工艺,至此开始了在泥料、釉料、制作和烧制工艺上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其中唐时期的唐三彩意义非凡,成就颇丰.唐三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当代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引导陶艺家在创作中寻找自我,实现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唐三彩当代陶艺釉彩

    浅谈中国画对陶瓷绘画艺术的影响

    赖云霞刘欣瑜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笔墨章法、色彩构成和独有的构图形式而流传于世.它和陶瓷绘画从不同层面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都促使着文化的传承发展,它们之间有着不可打破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感受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双方不论以什么形式表达,所呈现的画面内涵都还是蕴含在中国文化中,两者有着类似的美学思想、精神意境等等.综合各种角度问题,不难看出中国画的层次越来越高.此篇文章中,将从多个层面去讨论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

    中国画陶瓷绘画影响

    《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研究

    徐庭丽汤红艳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视域下,信息化技术+课程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质生产力.景德镇在国家陶瓷创新试验区建设机遇下,借助AI、VR、3D打印等信息化技术助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地域高校陶瓷设计与制作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本文针对《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新岗位、新技术的人才需求,探索信息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提高人才链、技术链、岗位链和需求链的匹配度.

    信息化技术陶瓷产品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

    陶瓷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王晓晨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与行业需求的不断升级,如何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陶瓷工匠精神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陶瓷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陶瓷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浅谈潮州手拉壶《君德》的造型设计美学

    余淮洲
    29页

    高校通识课程陶瓷艺术鉴赏的思政教学研究

    谢葵萍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通识课程建设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陶瓷艺术鉴赏课程,秉承德育为先、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传统美学、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本文从课程开设意义、思政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探究高校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高校通识课程陶瓷艺术鉴赏

    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宫珍珍
    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有效挖掘瓷器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并融入思政教育,能进一步助力高校思政育人.基于此,本文一方面分析了陶瓷文化蕴含哪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探究陶瓷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期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实效.

    陶瓷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

    浅析汉代陶塑的艺术特征

    戴高升范文轩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风格雄浑磅礴、原始灵动.陶器雕塑作为这一时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充分体现了汉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艺术特征.本文旨在总结汉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为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和陶瓷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汉代陶塑艺术特征

    数字经济背景下佛山陶瓷文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方玮琦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佛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对象,探讨数字经济对其发展的赋能.佛山以其悠久的制陶技艺享有"南方陶艺之都"之称,然而,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其陶瓷文创产业面临人才缺口、企业规模不足、品牌影响力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培养"数字+陶瓷文创"专业人才、培育龙头企业与品牌、创新数字文创应用等策略,以期实现佛山陶瓷文创产业在数字经济中的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文创产业佛山陶瓷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陶瓷典籍的翻译——以《陶记》为例

    范丽菁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记》记载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组织形式、陶工的分工情况、原料的品级与来源、器物的名称与样式、釉的制备与类型、瓷窑的形式与原因、瓷器的烧制工序与火候、瓷器的销路与地域,以及封建王朝和官吏豪绅剥削陶工的情况,并对当时陶瓷业不振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1].本文基于对蒋祈所著《陶记》的英译,对部分句子的翻译策略进行剖析和探讨,提高典籍西译的准确性,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跨文化交际陶瓷《陶记》陶瓷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