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菏兰铁路引入兰考南站方案研究

    陈俊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设计方案比选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因引入新增线路,结合预测运量,既有线路的通过能力远期已趋于饱和,需进行各方案的优缺点分析,并合理选择引入方案.本文通过菏兰铁路引入兰考南站方案研究,选择合理的引入方案,确定合理的线路走向,达到降低工程难度和节省投资的目的.研究结论:(1)本文通过对运输组织、技术经济、车站咽喉疏解近期工程、同步实施线下工程、已实施工程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结合河南省最新城际铁路网规划,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出相对优化的推荐方案,即上下行联络线分别在东西咽喉疏解方案;(2)通过运营条件、线路长度、工程投资等诸多方面的分析,结合沿线村镇分布、联络线设置条件等因素,对引入兰考南站线路方案进行了研究,推荐东绕仪封乡以R=3 000 m限速引入兰考南站方案;(3)本文研究可为类似项目的方案比选奠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运输组织铁路选线实施工程方案比选技术经济

    高铁呼南通道邵永铁路引入邵阳地区方案研究

    谢淑润胡明星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呼南通道作为"八纵八横"国家高铁主通道之一,邵阳至永州铁路是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邵阳地区既有铁路、客流特点、城市规划等因素,研究提出邵永铁路在邵阳地区的引入方案,再根据运输能力适应、既有设备利用、工程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控制、未来持续发展等需求,进一步细化比选,形成邵永铁路引入邵阳地区的优选推荐方案.研究结论:(1)根据邵阳地区既有铁路概况,以及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客运需求,研究提出邵永铁路引入邵阳站和新设邵阳南站两大系列方案;(2)通过比较分析各项具体方案的线路布局、工程投资、运输质量、未来发展等控制因素,推荐采用按线路别引入邵阳站娄邵场调整到发线分工的方案,并预留未来娄邵高铁引入邵阳站的条件;(3)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高铁呼南通道邵永段的勘察设计中,对引入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呼南通道邵永铁路邵阳地区方案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选线思路探讨

    杨毅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的重要国策,铁路交通是承载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湾区由多个城市组成城市群,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铁路既承担区域间运输,又兼顾城区内部客流.铁路线路走向选择受到的制约因素多,选线难度大.本文通过对湾区部分铁路线路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对发达地区铁路线路方案研究总结重难点,提出应对思路和原则.研究结论:(1)复杂城市群地区铁路选线,应根据不同功能、建设条件确定合理的速度目标值等技术标准;(2)城市建成区减少对城市的影响,采用隧道桥梁沿道路通道敷设线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契合城市规划;(3)城市区域内,深化工点设计,合理确定铁路与各种构筑物的间距;(4)适当提高桥隧比例;(5)通过创新车站设计,充分开发地下空间;(6)本研究成果可为复杂城市群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线选探讨

    近海工程多道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刘振明周学明祁晓雨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需要通过多道地震方法查明海域沉积层结构与厚度、断裂分布与活动性特征、基岩起伏与风化层厚度,以及特殊地质体分布范围等.但是在近海海域多道地震施工的条件受到诸多限制,如水深较浅、流速大、养殖区和渔业活动密集等,进而导致采集电缆较短且缺乏姿态控制,同时由于采集电缆较短产生覆盖次数少、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最终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存在信噪比低、多次波发育、电缆姿态不好等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1)地震数据经过联合噪声压制、多次波组合压制、提高覆盖次数、电缆时差校正等技术处理,显著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2)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自浅至深各主要反射层的产状和构造形态清晰,地质现象清楚;(3)针对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噪声类型复杂、多次波压制难度大、速度分析困难等难点和挑战,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近海工程的多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流程,对后续近海工程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的数据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海工程多道地震噪声压制多次波

    中吉乌铁路吉国境内段限制坡度方案研究

    张晓东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位于天山山系南天山的西部,穿越莫尔多套山、费尔干纳山,线路跨越吐尔尕特高山区、阿尔帕高原盆地区等10个地貌单元,线路附近最高点贾曼达万山高程4 205 m,最低点贾拉拉巴德高程722 m,相对高差3 483 m,地形高差巨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吐尔尕特至马克马尔段采用1 435 mm标准轨距、马克马尔至贾拉拉巴德南段采用1 520 mm宽轨距,线路限制坡度的选择是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结论:(1)结合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承担运输货物特点、列车牵引质量、机车选型、工程投资和综合经济性,对限制坡度分段进行研究;(2)标轨段重点对18‰、20‰、24‰、25‰四个方案,宽轨段重点对18‰、20‰、24‰、27‰四个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降低工程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性、匹配运输组织、优化运输条件、保障运营安全性,推荐中吉乌铁路吉国境内段限制坡度采用20‰方案;(3)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境外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限制坡度运营安全工程投资

    托洛旋扭构造带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高芳芳邓睿王栋李嘉雨...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西南某铁路隧道穿越托洛旋扭构造带,为查明其砥柱及旋回层的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对其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及应力特征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划分三个区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情况验证分析并探讨该旋扭构造带内隧道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结论:(1)托洛旋扭构造带为向西南方向收敛的顺时针旋扭,主要由环形砥柱和两个旋回层组成;(2)根据"无限平板集中力偶"理论,推测该旋扭构造带旋卷应力场影响范围约为65.3 km;(3)该旋扭构造带发育于红层软岩中,砥柱岩体完整性略好,物理力学性质总体优于旋回层,但岩体结构类型无明显的分布差异规律;(4)旋回层隧道施工更易遭遇涌突水、软岩大变形、高地温、放射性及采空区等工程地质问题;(5)表生不良地质发育主要受旋扭构造环形断层及撒开断层控制;(6)本研究成果可为穿越类似构造发育地区的铁路、公路地质选线以及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旋扭构造成因机制应力特征隧道工程地质

    高速铁路大范围穿越采空区关键技术研究

    赵斗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太焦铁路是第一条穿越大面积采空区的高速铁路,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穿越采空区分布最广、分布最复杂的高速铁路.本文针对太焦铁路采空区特征,开展高速铁路大范围穿越采空区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查清采空分布、合理选择线位、确定安全的路桥隧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研究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方法耦合采空区勘察技术,在宽达37 km的采空区密布带上找出了200 m的安全通路,提出"两咽喉、一通道、六绕避、二治理"地质通廊;(2)研究形成多维空间选线技术,线位绕避采空区密集、时间久远难以查明的古窑等区域,平面无法绕避时,部分区段线路以隧道形式从采空区下方安全深度通过;(3)研究形成隧道下穿采空区技术,通过围岩稳定性和隧道下穿采空区距离研究,提出隧道支护措施以及探测和预报、质量检测方法;(4)研究形成路基整治技术,针对采空区埋深大、沉降要求高的特点,通过缩小注浆孔间距、调整浆液成分、加大注浆压力等措施,保证了整治效果,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高速铁路采空区关键技术

    变透水边界与起始坡降下软土路基固结模型

    杨强魏征
    40-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路基沉降问题是引起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发生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软土地区路基土沉降预测水平,本文考虑土体的非达西渗流效应、土体边界透水能力的变化以及变形非线性特征,建立相应的分段线性化固结模型.其中,起始坡降渗透模型用来反映土体的非达西渗流过程,连续排水边界用来描述土体边界透水性能的变化,e-lg(av0)关系用来表示土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然后,应用一些算例分析探讨边界透水性能变化、土体非线性变形以及非达西效应下土体的固结行为,以期为软土路基工程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土体的非达西效应越强(即起始坡降值越大),边界透水性能越差(即连续排水界面参数越小),相同时刻下的固结滞后现象越明显;(2)起始坡降值能同时影响固结过程及最终结果;(3)连续排水边界和起始坡降下初始压缩系数对沉降过程的影响比较显著;(4)本文固结模型可模拟深厚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相关结论可应用于深厚软土的堆载排水加固过程.

    软土路基固结起始坡降连续排水边界

    活动断裂带大调整量无砟轨道设计与试验研究

    张政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满足跨活动断裂带线路铺设无砟轨道需求,提升该地区无砟轨道的线路平顺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大调整量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和轨枕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的受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以及疲劳试验研究,分析结构刚度、位移和应变变化情况.研究结论:(1)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与温度荷载叠加作用下,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轨枕位置,为3.47 MPa,各部件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且在轨枕尺寸和材料优化后进一步降低;(2)疲劳试验中随着疲劳加载次数增加,结构横、纵向刚度在疲劳前后变化分别为3.4%和24.2%,结构应变小幅增加,未见塑性变形与明显损伤;(3)仿真与试验结果可为活动断裂带地区无砟轨道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活动断裂带无砟轨道大调整量结构参数优化疲劳试验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

    贺钢邹泉锭肖世国齐远...
    52-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其路基-轨道梁结构对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简单合理确定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轨道梁结构的挠度和内力以便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拟静力法将车辆动力荷载转换为等效惯性力,结合梁体边界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方法,推导出了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2)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弯矩沿梁体长度均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抛物线型分布模式,二者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10%、5.6%;(3)梁体剪力沿长度呈跨中为零的线性分布,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约为5%;(4)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方法可为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基础梁Timoshenko梁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