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质斜坡地层倾斜锚板抗拔承载力分析

    王洪涛徐涌帅门燕青刘浩...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合理估算锚板抗拔承载力是保持锚板基础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聚焦土质斜坡地层中埋设的倾斜条形锚板,构造了一种极限状态下非对称的锚板上拔破坏机制,并假设土体破坏服从非线性强度准则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基于该破坏机制,利用上限法与变分原理,推导锚板极限抗拔承载力及锚板上方土体破坏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系统研究各参数对锚板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推导得到了锚板极限抗拔承载力及锚板上方土体破坏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并与现有文献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2)斜坡倾斜锚板上方土体破坏范围呈现一定的非对称特征,随锚板倾角增大,土体破坏范围逐渐向坡下方向偏移,土体破坏范围与土体剪胀系数、初始黏聚力正相关,与非线性系数、重度、地表荷载负相关;(3)锚板埋深比、埋设角度、地表倾角、土体黏聚力及剪胀系数对锚板抗拔承载力及土体上拔破坏范围会产生显著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重视,以实现锚板基础的最优布设与承载能力有效发挥.

    土坡倾斜条形锚板承载力上限法非关联流动法则

    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路基翻浆冒泥特性研究

    张家生贾羽丁瑜王晅...
    11-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及细颗粒迁移特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论:(1)循环荷载幅值对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加,试样产生的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路基翻浆冒泥程度也不断增加;(2)加载频率对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一定影响,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试样的最终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均有所减小,试验结束后翻冒的泥浆质量减少;结合试验现象来看,加载频率的增加并不能加剧翻浆冒泥的程度,但能显著缩短翻浆冒泥发生的时间;(3)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梯度驱动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从而产生翻浆冒泥病害;(4)本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提供参考.

    重载铁路翻浆冒泥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细颗粒迁移超孔隙水压力梯度

    基于改进YOLOv7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

    陈仁祥潘升杨黎霞高晓鹏...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钢轨表面缺陷是铁路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十分重要.钢轨服役的复杂环境使其可能沾染污渍,同时钢轨缺陷形状往往不一致,为解决钢轨附着污渍导致误识别以及缺陷形状不一致导致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YOLOv7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构建数据集时以包含污渍的钢轨图像作为负样本的方法,利用标签差异使网络学习区分缺陷和污渍的特征,克服了对污渍误检测问题;(2)通过可变形卷积与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对YOLOv7完成改进,即通过对卷积采样点添加偏置的方式实现可变形卷积替换固定卷积,实现网络对缺陷几何形变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将通道注意力机制嵌入网络中,利用其为不同通道特征加权的特点使网络关注缺陷特征,从而增强了缺陷特征提取能力;(3)通过将钢轨表面缺陷数据集加载于构建的改进YOLOv7网络实现端到端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可为钢轨表面缺陷智能化检测提供新方法.

    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注意力机制可变形卷积

    电力线路跨越铁路断线路线冲击力仿真研究

    孙继星杨加生王鑫胡凯旋...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跨越铁路的电力线路在风载荷及覆冰作用下会出现断线落线情况,威胁铁路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该问题开展研究,建立了柔性导线结构断线模型,得到了跨越铁路的电力线路断线路线冲击暂态过程,获得了挂线点高度、交叉角度对断线冲击力及冲击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断线冲击力随着挂线点升高而增大,对于35 kV电力导线,挂线点高度为120 m时,碰撞力幅值接近20 kN;(2)断线冲击力随着电力线路与铁路线路的交叉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交叉角度从15°增加至90°时,碰撞力减小近50%;(3)结合本文的研究方法,计算获得京张铁路110kV电力线路断线与防护结构的冲击力13 kN,35 kV电力线路断线落线碰撞力8.4 kN,该数据设计了防护结构的横梁布局,同时上述成果可为电力线路防护棚洞强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输电走廊电气化铁路导线最大断线力防护棚洞

    重载列车编组与运行对双线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肖烨罗小勇范亚坤罗亦泳...
    34-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重载列车编组与运行对双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朔黄重载铁路线上一座32 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建立重载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重载列车通过双线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分析重载列车不同编组方式、重载列车双线对开运行等因素对双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动力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重载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高;(2)重车编组对桥梁的位移响应和动应变影响最大,对加速度的影响最小;空车编组对桥梁的加速度响应最大;空重混编次之,其中重车在前空车在后的混合编组对空车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空车脱轨;(3)重车空车双线对开运行下桥梁的动力响应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加,与重车单线运行下桥梁的动力响应规律相似;在相同车速下,双线对开运行下桥梁的跨中竖向动力响应峰值均比重车单线运行下略大,而横向动力响应峰值比重车单线运行下小;(4)当重车与空车入桥距离差值为车体长度的整数倍时,桥梁的动力响应峰值与重车空车同时上桥时基本相等;当入桥距离差值为车体长度一半的整数倍时,桥梁的动力响应峰值有所降低;(5)本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重载铁路双线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列车编组双线桥梁有限元模型现场试验动力响应

    无砟轨道对不同地形下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张永亮刘沛王春阳刘苗...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对多跨简支梁桥下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32 m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线桥一体化模型与单墩模型,采用反应谱法研究3种典型地形条件下轨道纵向约束效应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跨越平坦地形时,受轨道系统与端刺的影响,线桥一体化模型的墩底内力呈边界处小、中跨大的抛物线型分布,与单墩模型相比,中跨区域的桥墩处在地震反应放大区;(2)跨越V字形地形时,该区域各墩底内力呈现临界墩底内力显著增大、中跨高墩的墩底内力明显减小的U字形分布特征;(3)跨越∧字形地形时,该区域各墩底内力呈现以中跨矮墩为中心、且其墩底内力显著增大、相邻墩底内力明显减小的∧字形分布特征,中跨矮墩在抗震设计时应加以重视;(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类似典型地形条件下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的抗震设计.

    高速铁路简支梁线桥一体化模型桥墩地震反应

    移动荷载作用下正交异性桥面板应力响应分析

    田亮邢守航樊立龙赵雪敏...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正交异性桥面板在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但在往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引发疲劳开裂.准确评估桥面板在移动荷载下的应力响应是后续开展疲劳分析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必要.鉴于此,本文建立连续三跨正交异性桥面板实体-板壳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Dload子程序实现移动荷载施加,全面分析桥面板在不同加载工况下的应力动态响应过程,以便明确典型构造细节的受力状况,为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疲劳性能评估与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加载中心线接近盖板-U肋连接焊缝或U肋开口正上方时是钢桥面板的最不利加载位置;(2)对于盖板-U肋节点,单轮加载分析即可较好地反映其应力响应状态,而对于U肋-横隔板连接处以及横隔板弧形切口区,双轮加载导致的应力影响不可忽略;(3)不同加载工况下,横隔板弧形开口区总是处于高应力态,属于钢桥面板的最不利受力部位,容易引发疲劳破坏;(4)本研究成果可用于钢桥面板结构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评估.

    桥梁工程正交异性桥面板移动荷载有限元分析应力响应

    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开裂及受力分析

    袁松王峰潘英东张生...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探明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本文首先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先行洞的受力规律,然后基于该受力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后行洞开挖的先行洞荷载-结构计算模型,进而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先行洞仰拱衬砌的开裂原因,最后评价先行洞二衬的安全性并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论:(1)当后行洞开挖前,先行洞二衬对称受力且各截面的安全系数大于2.4;当后行洞开挖后,先行洞二衬处于偏压受力状态,仰拱右侧的安全系数仅为1.25,其内表面恰是最大拉应力所在位置,与现场仰拱衬砌的开裂位置吻合;(2)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是由于后行洞开挖导致的隧道偏压受力以及仰拱不均匀沉降;(3)提高支护抗力系数有助于改善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但支护抗力系数高于某值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4)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无导洞法裂缝成因数值分析双连拱隧道安全性评价

    挤压性地层TBM隧道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李志军王明年王志龙于丽...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主要围绕挤压性地层条件下双护盾TBM的设备选型与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但是针对管片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针对管片结构所受围岩压力的研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结合TBM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重点研究双护盾TBM隧道管片在挤压性地层中的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采用遗传蠕变模型,模拟了围岩变形的时序效应,并将其整合到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中,因此形成了一种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计算方法,通过考虑第一阶段的超前变形量,构建了基于等效开挖洞径的围岩特性曲线公式;(2)利用厚壁圆筒的弹性理论,推导出了管片-豆砾石组合支护的刚度计算公式,同时,建立了临界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3)基于收敛-约束法分析原理,推导出了组合支护力与组合支护位移的公式,进一步形成了管片形变压力的计算方法,最终这一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得以验证;(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挤压性地层TBM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

    挤压性地层管片双护盾TBM形变压力隧道

    装配式站台雨棚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常玉珍况久毅
    69-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促进装配式技术在铁路设施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基于"榫卯型"节点的装配式站台雨棚结构体系.为研究"榫卯"连接的装配式"Y"形单柱站台雨棚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单层单跨两榀铺屋面板装配式站台雨棚试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破坏模式、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论:(1)试件滞回曲线呈现出捏拢效应,表现出剪切滑移特征;(2)试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为1/17,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大于4.5,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3)塑性铰依次出现在扁梁梁端和预制柱柱脚,破坏模式为"梁铰"机制;(4)参数分析表明,随着雨棚柱纵筋配筋率的增加,雨棚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延性均增加,随着扁梁与柱线刚度、雨棚板板高增大,结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增大,但结构延性降低;(5)本研究可为装配式站台雨棚在铁路设施施工应用以及工程设计方面提供依据.

    装配式站台雨棚榫卯型节点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