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WI-HDR的寒冷地区高速服务区室内热舒适研究

    陈为刚
    46-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寒冷地区既有高速服务区室内舒适状况实测统计分析发现,TSV-TCV平均投票统计分析结果不能满足室内热舒适Ⅱ级要求,存在室内热扰多、冬季冷风渗透导致的温度过低现象.基于此,本文采用RWI与HDR指标对其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出不同工况下各区域所对应的RWI值与HDR值,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建立适用于高速服务区建筑的RWI∗与HDR∗修正计算公式,并分析服务区人员的RWI∗、HDR∗值与室内温度对应关系,给出高速服务区室内环境热舒适范围;采用"走行路线实验法"对既有服务区热湿环境及舒适情况进行实测分析,以便对能源孤岛型建筑——高速服务区室内热舒适环境营造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高速服务区动态热舒适过渡空间RWI-HDR指标指标修正

    离子土壤固化剂和水泥处理淤泥的固化效果及机理

    蒋水兵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离子土壤固化剂(ISS)和水泥固化处理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Atterberg极限、含水率、pH值、无侧限压缩试验(UCT)与直剪试验(DST)等方法,研究离子土壤固化剂与硅酸盐水泥复合条件下对海洋淤泥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最佳配比ISS∶水为1∶50,NaOH的加入进一步显著降低了固化土的含水量致使强度大幅提高;ISS-NaOH-水泥固化土样加固效果最佳,该稳定剂组合使用不仅可以节省水泥用量,还可加快固化速度,缩短水泥 7d内的凝结时间,达到固化要求,并提高了固化土的强度.

    离子土壤固化剂水泥淤泥质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考虑地温影响的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田振宇何永旺韩赟邢培刚...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海拔隧道由于其特殊地理条件,易导致进出口高程相差较为悬殊,致使隧道洞内外温差较大,同时隧道穿越山岭,原始地温随埋深变化而随之变化.本文针对高海拔寒区隧道提出一种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可精确描述高海拔隧道埋深与原始地温之间的关系.通过红原 2 号隧道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较好地模拟隧道不同区段的原始地温,冬季时,隧道进深1 300 和3 500m处,洞壁最低温度分别为-5.49℃和-0.07℃;隧道进口风速为3.32 m/s,中部风速为2.66 m/s,数值计算结果相比理论计算结果存在-12.86%误差.研究成果可为西成铁路沿线隧道建设提供防寒保温建议.

    高海拔寒区隧道原始地温温度场数值计算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设备选型与刀盘关键参数研究

    秦大伟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选型合理与否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顺利进行起决定性作用.结合青岛地铁 2 号线东延佛合区间与合汉区间盾构选型总体要求,对地层渗透系数、岩土颗粒级配、地下水压力、施工效率、施工场地与环境影响及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制定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方案,并对拟选用盾构设备开展关键部位选型及设计分析,包括盾构扭矩、推力、螺旋机出土率、刀盘开口率以及刀具配备情况等,从而选择最适合工程实际工况的盾构设备.重点对刀盘参数和刀具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刀盘设计不仅要满足刀具强度,还要充分考虑刀间距和刀具耐磨性,以保证盾构掘进施工效率,从而实现最佳掘进效果.

    地铁隧道盾构选型土压平衡刀盘参数设计适应性分析

    高速铁路简支梁钢阻尼减隔震支座设计与试验研究

    刘俊
    64-6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减震、隔震原理,通过在球型钢支座上加装软钢屈服器类型的减震榫阻尼元件,研发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高速铁路简支梁的钢阻尼减隔震支座.支座具有结构简单、物理模型明确、减隔震及耐久性能优异、能适应减震大位移要求、方便震后更换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支座竖向变形、摩擦系数和剪力销破断力实测值小于设计值,符合铁道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支座滞回曲线形状较饱满,塑性变形能力很强,在多次循环荷载作用下仍具有良好耗能能力;支座减震率随地震强度增加而增大,完全能满足桥梁在罕遇地震工况下的减隔震性能要求.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支座减隔震效果明显,与振动台试验结论基本一致.

    高速铁路简支梁钢阻尼减隔震支座滞回曲线振动台试验

    被动式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设计优化与评价

    李兵兵
    68-7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既有高速服务区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应用超低能耗技术设计的某服务区"被动房"进行效果评价与优化,在高效围护保温结构体系、优越的气密性、无热桥、节能≥75%的新风系统、地源热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研发,使建筑节能效果显著提升;对服务区整体优化设计方案与传统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及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方案的超低能耗服务区综合楼其保温性能、室内环境完全符合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本文方案可为解决孤立供能的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高速服务区优化设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

    TBM隧道施工诱发地下水环境负效应演化过程研究

    宋勤
    72-7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隧道穿越微风化凝灰岩、节理密集带及断层破碎带时,极易诱发隧道内涌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流失、地表塌陷等问题.本文基于泄水孔+深孔联合泄水设计,研究适用于高水压环境下的新型联合泄水式管片.在此基础上,基于等效衬砌法,利用有限元软件系统分析TBM隧道掘进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开挖面涌水量及地下水位在超前注浆与未注浆两种工况下的演化特征,并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隧道总涌水量和地下水位降深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隧道超前注浆造成孔压比随地质岩层渗透系数增大而降低,并使渗流场影响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控制;超前注浆导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开挖面拱顶孔压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有效降低总涌水量上升速率;地下水位降深随隧道掘进距离增大而增大,且地下水位降深与掘进距离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TBM隧道穿越不良地层诱发地下水环境负效应问题的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TBM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演化特征等效衬砌新型泄水管片超前注浆

    大跨度异形空间钢结构连体方案设计与分析

    张涛
    76-7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程采用一种大跨度异形钢结构连体连接两侧建筑主体框架结构以实现建筑效果,主体结构高度为35.4 m,连体跨度为81.92 m.在"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对正交正放网架和正放四角锥网架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指出钢结构连体采用正交正放网架方案更为合理,建设及运营更具安全性、耐久性.在确定连体结构方案以及连体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连体结构变形、受力特点、构件应力、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关键节点进行数值分析,依据结果对关键节点进行构造设计,以保证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大跨度异形钢连体空间结构连接方式整体稳定节点构造数值分析

    双线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变形影响的研究

    高崇
    80-8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建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造成的影响,以昆明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工程,以穿越角度、净距与地层损失率为影响因素,针对双线盾构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地表沉降量、净距以及地层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穿越角度与地层损失率为定值时,净距与地表沉降量呈负相关,与竖向最大位移正相关;穿越角度与净距为定值时,地层损失率与地表沉降变化呈正相关,与竖向最大位移正相关.(2)随净距增加,地表沉降槽曲线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地表沉降最大值向双线隧道中心轴线移动,沉降最大值为13.96 mm;而随着地层损失率增加,地表沉降槽过渡成"W"形,沉降最大值出现在隧道左、右线中轴线上,为21.94 mm.(3)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可为最大沉降值超过控制值提供预警信息.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施工变形

    基于精细化有限元的钢桁梁桥节点高强螺栓连接受力性能

    高永吉
    85-8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常泰大桥北接线大跨径钢桁梁桥节点连接方式,采用精细化有限元方法建立高强螺栓连接试件分析模型,探究在单向拉伸作用下螺栓和钢板的受力性能.根据相关文献试验结果,利用荷载-位移曲线分析高强螺栓连接试件轴向拉伸静摩擦阶段、滑移阶段和承压阶段三个阶段受力特征,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钢材等级、摩擦系数、预拉力和螺栓缺失对高强螺栓连接试件抗剪承载力影响;基于强度包络法,给出螺栓连接强度的计算方法.

    精细化有限元钢桁梁桥节点高强螺栓连接受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