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空间始发超长盾构隧道联系测量方法

    王永
    43-4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因施工扰动小、机械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被普遍应用于铁路隧道中.由于盾构法施工隧道一次成型的特点,测量精度对工程整体质量影响较大,在盾构机始发井空间狭小、独头掘进距离长的条件下更难以进行较高精度的隧道控制测量.本文以某盾构隧道工程为例,针对上述不利条件下隧道控制测量设计和实施进行系统阐述,并对该测量方法定向精度进行理论预计.通过对实测联系测量成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理论预计结果进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误差预计理论的正确性.

    铁路隧道超长单向盾构掘进小空间始发联系测量基线方位误差预计

    盾构浅覆土下穿河流施工地层稳定性研究

    付款峰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浅覆土穿越河流施工极易发生地层失稳,造成较大工程风险.依托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展盾构机浅覆土条件下穿河流换填地层稳定性研究.基于工程参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河道换填加固后盾构施工诱发地层的位移过程,分析换填地层扰动变化规律;根据换填混凝土以及河道地层物理特性,采用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开展盾构施工参数对地层稳定性影响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盾构浅覆土下穿换填河流地层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价值.

    盾构浅覆土施工下穿河流地层稳定性隧道抗浮数值分析

    基于离散元法的不同掘进条件下盾构刀盘受力分析

    任如华
    51-5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数的设置对于盾构掘进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需根据土层情况和盾构机性能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掘进速度和刀盘转速.本文以武汉地铁12 号线科普公园至丹水池区间越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为依托,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在PFC3D软件中参照实际参数构建土层和盾构机模型,模拟盾构机掘进过程,研究不同土层参数、掘进速度和刀盘转速条件对刀盘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层参数对刀盘受力和挖掘效率影响较大,刀盘受力与掘进速度呈正相关,而与刀盘转速呈负相关,进而与贯入度呈现负相关,这一规律主要与刀盘对土体的挤压和切削效应有关;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掘进参数时应保证掘进速度和刀盘转速的平衡.

    刀盘受力掘进参数离散元法

    南京粉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施工时空效应实测分析

    史林肯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京地铁 5 号线和 10 号线换乘车站深大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对粉土地区基坑开挖时空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基坑工程相比,粉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明显,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性:坑外地表沉降随时间表现为多阶段变化规律,在各阶段第二层土方开挖时沉降速率最大,总体沉降为长边沉降大、短边沉降小;受基坑开挖效应影响,地表沉降传递范围远高于2.2H(H为开挖深度);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沿深度方向表现为类"抛物型",侧移量表现为西侧变形大、东侧变形小,墙体最大侧移量控制在0.24%H以内;管廊沉降长边方向差异明显,在靠近基坑侧的测线存在显著的沉降差异,该种差异会使结构产生一定大小的剪切力和扭矩,造成结构、防水失效.

    深大基坑土体变形时空效应管廊沉降现场监测

    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铁线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孙丰彪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当新建盾构穿越既有高铁线时,保证高铁运营的安全性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以苏州桐泾路北延工程盾构下穿沪宁城际高铁为例,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高铁桩基变形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实现快速预测施工变形,并对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洞内外复合隔离加固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盾构掘进、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参数的控制.

    盾构下穿高铁线隔离桩数值分析现场监测变形控制

    干法胶粉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性能与碳排评价

    杨帆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的路用性能,采用干法工艺制备胶粉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首先,提出了干法胶粉沥青膜有效厚度计算方法,并借助析漏与飞散试验,以LSPM-25 为研究对象,给出其最佳沥青用量;其次,借助车辙和渗透性试验,对比评价胶粉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借助汉堡轮辙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胶结料类型(SBS、MAC及胶粉)对LSPM-25 混合料的影响特征,并对不同类型混合料的节能减排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干法胶粉LSPM-25 的最佳沥青用量为3.4%、胶粉最佳掺量为20%;路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胶粉-LSPM25 与SBS-LSPM25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接近,均优于MAC-LSPM25 沥青混合料,然而,MAC-LSPM25 与胶粉-LSPM25 的动态模量整体均要高于SBS-LSPM25;在延长荷载作用时间或升温过程中,相同级配下,SBS胶结料变软或粘性降低的节点出现较早.另外,相较于SBS-LSPM25 及MAC-LSPM25 沥青混合料,干法胶粉-LSPM25 表现出优异的节能减排效果,以 1km高速公路计算为例,MAC-LSPM25 碳排放量约为干法胶粉的1.12 倍,SBS-LSPM25 约为干法胶粉的1.05 倍.

    干法胶粉计算沥青膜厚度不同胶结料路用性能力学性质碳排放

    低碳智慧技术在济潍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运用

    江峰清
    73-7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建设行业必然发生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修建智慧道路、低碳道路是道路行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依托济潍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所采取的智慧技术、低碳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实现主动融雪、隧道不降速通行技术原理;通过试验数据自动化采集、质量追溯体系数字化和施工过程智能化,加强了质量控制,实现了智能化减人;植物毯边坡、光伏边坡一体化应用均为减碳提供了相应思路.济潍高速公路低碳智慧技术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借鉴.

    智慧交通低碳主动融冰雪不降速通行数字化

    预应力筋补张拉过程分析与分批优化控制

    吕鹏涛
    76-7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分批补张拉钢筋预应力损失进行分析,推导首次张拉和补张拉后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从力和变形两个角度,研究整束预应力筋张拉与分批预应力筋张拉质量控制要求,并对二者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对于预应力束中各预应力筋,不管尺寸是否相同,分批张拉后整体或为欠张拉状态,或为超张拉状态,预应力筋分批张拉存在较大局限性.建立预应力筋分批补张拉过程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补张拉优化控制理论,以实现通过较少次数的分批补张拉过程即可达到较为精确的补张拉效果.

    预应力补张拉受力分析数学模型优化控制

    单侧多台阶加筋湿陷性黄土高边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黄鑫
    80-8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GDP总量不断增长,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而西部地区机场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但大多机场建设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且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机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特殊问题,如高填方边坡失稳、不均匀沉降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机场高填方边坡工程,深入剖析高填方边坡施工中边坡高度、加筋层间距、筋材模量、压实度等参数对边坡变形影响程度,对于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变形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及路基质量控制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多台阶湿陷性黄土边坡高度加筋层间距压实度变形影响

    基于温度场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开裂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贾玮
    84-8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简化钢板-混凝土剪力墙采取分层浇筑方法下的温度应力分析过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方法相结合求解温度应力.对某块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温度和应力监测,并基于ABAQUS通过二次开发编写Hetval和Film子程序,精确模拟不采取措施施工和采用分层浇筑办法下的混凝土水化放热温度场.结果表明,采取分层浇筑可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和温度差,分层数量越多,温度降低越显著;根据有限元温度场结果得到理论计算所需的综合温差这一中间参数,进而求解混凝土温度应力.根据计算结果,当墙体分六层浇筑时,15 d龄期温度应力约为1.94 MPa,小于该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1.98 MPa,可以保证混凝土不开裂;与试验监测结果相比,误差约为2%,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开裂风险分析方法综合温差温度场水化热分层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