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中心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模预测方法研究

    王锴楷
    44-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郊)铁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团,是服务都市圈通勤客流的轨道交通系统,合理的市域(郊)铁路线网规模预测对线网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首先分析影响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模的主要因素,结合多中心都市圈特点,分析其对市域(郊)铁路线网规模的影响;然后以常规线网规模预测方法为基础,针对多中心都市圈自身特点,基于熵权法构建市域(郊)铁路综合预测方法;最后选取厦漳泉都市圈为实例,分析并预测厦漳泉都市圈2035 年市域(郊)铁路合理线网规模为789.0 km.

    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模预测方法

    基于LS-DYNA的煤岩体动态冲击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姜世超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煤岩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大部分动态荷载试验均为瞬时完成,对于一些破坏损伤细节难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岩石Holmquist-Johnson-Cook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煤岩试样在低速冲击荷载下的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同时借助LS-PrePost后处理器重现整个试验过程,从而再现煤岩冲击破坏的损伤过程和破坏细节.研究表明:(1)基于HJC本构模拟的煤岩冲击荷载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测应力-应变曲线相吻合,其中模拟应力峰值为7.03 MPa,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8.1%.(2)在3.693 m/s冲击荷载作用下,煤岩两端先发生破坏形成小碎块,后沿煤岩轴向发生拉伸破坏,形成轴向裂纹并贯穿煤岩试件,最后产生径向裂纹;在低速冲击状态下煤岩破坏形成大小不一的碎块且形状没有明显规律,大小块体约各占一半.(3)煤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其能量消耗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能量消耗速率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加最后趋于平缓.

    煤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LS-DYNAHJC模型冲击载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铁路领域应用技术的专利态势分析

    张文丽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研发,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于铁路运输领域,有望推动"北斗+铁路"的中国优势转化为全球产业竞争优势,因此,亟需同步推进专利相关工作.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在卫星导航系统+铁路领域的专利布局数量和质量上已具有较大程度上的先发优势,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铁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壁垒.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铁路领域应用的相关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厘清优劣势,同时学习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专利布局经验,探索我国自主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保护、产业化及标准化经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态势分析专利布局铁路领域

    铁路路基特殊部位压实质量检测指标及标准研究

    张守超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路基特殊部位(桥台锥体、电缆槽及水沟基底、地基处理垫层、支挡结构反滤层)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的薄弱点,目前相关标准规范对上述路基特殊部位的压实质量检测指标及标准尚不完善或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本课题通过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针对铁路路基特殊部位特点,对压实质量控制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动态变形模量Evd指标作为铁路路基特殊部位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分析,提出路基特殊部位采用动态变形模量Evd控制标准建议值.

    铁路路基特殊部位压实质量动态变形模量检测指标控制标准

    基于钻爆法的拱墙预制装配式衬砌技术研究与实践

    向永峰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隧道施工机械化发展趋势,本研究着重探讨"钻爆法+拱墙预制装配式衬砌结构"实施条件、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系统阐述该技术中的拱墙装配式衬砌结构设计思路和配套施工设备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两种不同拼装方案,将传统爆破施工和拱墙装配式衬砌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该技术在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和资源节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建设条件,同时提出工程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并对未来深入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钻爆法拱墙装配式衬砌隧道结构设计机械设备施工优化

    南阳东站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研究

    宋颖
    66-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是一座城市生命的延续,而建筑是城市特有的文化表达,建筑自身的文脉传承,是重新展现城市门户的身份标识.本文以南阳东站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性设计与高完成度的建筑技术营造来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在南阳东站建筑设计中,依托高铁站房功能及位置特殊性,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综合运用隐喻、抽象、提炼等设计手法,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符号融合到建筑设计及室内装修设计中,通过大跨度空间桁架结构及在大空间范围内植入小体量的光庭等创新技术,达到改善建筑环境、节省建筑能耗的目的,最终营造出既延续地域文脉又不与现代设计技术脱离的新时代地标建筑.

    站房设计地域特色历史文脉传承创新

    重庆地铁6号线刘家坪站无砟轨道接驳改造方案研究

    王嘉斌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规划伴随其发展需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既有地铁延伸线方案可能较早期规划有所调整,继而造成延伸线轨道要从未预留接口的车站进行接驳改造.以重庆地铁 6 号线东站延伸线为例,对刘家坪高架站无砟轨道接驳改造方案进行研究.改造方案不仅要满足无砟轨道接驳铺设要求,还要做到安全可靠、尽量减少中断运营时间、方便后期养护维修.基于此,提出合成树脂枕先浇筑道床、长轨枕后浇筑道床、短轨枕先浇筑道床、预制道床板4 种无砟轨道改造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技术特点,可对其他线的无砟轨道接驳改造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既有线改造无砟轨道方案对比

    超高性能混凝土拱架设计与应用

    毕银博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一种新型水泥基工程材料,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与钢材相比隐含二氧化碳当量和隐含能耗更低,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要求.目前,UHPC在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和防护工程等领域已逐步应用,但在隧道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文章研究设计一种装配式UHPC临时支撑拱架,可替代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钢拱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在某隧道CRD工法下临时竖向支撑施工中进行应用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UHPC拱架替代钢拱架的可行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隧道施工拱架临时支撑绿色施工

    宁波市域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钢管桩基础钢吊箱设计施工

    于峥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象市域(郊)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全长8.276 km,是国内首座市域(郊)铁路跨海大桥.该桥深水区非通航孔引桥基础采用钢管打入桩,并采用斜桩设计,承台采用高桩承台.承台钢吊箱围堰整体结构包含侧壁系统、底板系统、内横梁支撑吊装系统、内纵梁悬吊系统四个部分.采用工厂加工制造+整体拼装+海上驳船运输+浮吊整体吊放就位的施工方案.钢吊箱围堰受力结构简单、结构整体性强、材料投入少、周转利用率高、下放就位速度快,总体施工周期短、安全性高,为宁象市域(郊)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能够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钢管打入桩承台钢吊箱围堰设计及施工

    高速铁路四线80m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设计

    王树旺
    83-8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九铁路为速度350 km/h高速无砟铁路,横向布置四线,桥址位于孔垄北站且跨越梅济港.为尽量控制线路纵断面,减小结构高度,经方案比选,主跨采用80m简支系杆拱桥,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截面,为目前国内首座高速铁路四线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通过结构参数比选,确定合理结构尺寸,并建立空间杆系和实体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自振特性、空间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同时对全桥进行车桥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桥设计合理,各项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高速铁路四线钢管混凝土系杆拱参数比选计算分析车桥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