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通发展,守正出新:从黄梅戏演变中的融通性看地方戏曲的传承

    闻雯王婷婷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剧种的发展历史上,黄梅戏不是历史渊源最深厚的,但无疑是发展较快的.回顾黄梅戏两百多年的发展与嬗变历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萌芽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繁荣昌盛,黄梅戏呈现出多元多向度融合的文化属性.它融于乐种,在不同剧种、民间艺术中不断吸收、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特征;它融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于"乡野"中凸显人民属性,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着家长里短;它融于时势,在历史变迁的洪流中彰显时代气息.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通过回顾黄梅戏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融合性发展之路,为地方戏曲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黄梅戏演变过程融合性地方戏曲

    国内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的脉络与热点分析

    林轶张凯悦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回顾与梳理国内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主题,以CSSCI数据库中2001—2021年有关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的2721篇有效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运算,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计量分析发现,国内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分为萌芽起步、快速增长、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共现分析发现,该领域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作者与发文机构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不紧密.聚类分析发现,"保护"与"传承"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基础要素和关键支撑,"乡村振兴"是当下学界关注的热点主题.突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动向紧跟国家政策倡导,可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切实的参照.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CiteSpace研究热点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多维解读

    代艳丽张涵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构筑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精神谱系.从价值之维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从历史之维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精神积淀.立足实践之维,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精神根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代价值历史发展传承弘扬

    基于汉字类型学的自主文字观

    吴建明李葆嘉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属于表音文字系统,基于这种文字类型的语言文字观在学术界影响力巨大,是一种优势文字观.相对于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表音文字系统,以汉字为代表的文字系统是一种孤立或独有的文字体系.文字类型差异背后必然存在文字观的差异.该文认为汉字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类型学特征:汉字符号包括意符和言符,不只是记录言语的工具;汉字最合理的类型学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基础构件之上的"形素文字";汉字具有独立于有声言语的二重性编码策略.汉字类型学是建立自主文字观的关键,不能简单地用言符中心主义的标准来定义或评价.

    汉字意符类型学形素二重性

    维度形容词的维度类属

    徐今尹嫣然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类型学研究的推动下,维度形容词日益受到关注.维度形容词的维度是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点,但各个维度形容词究竟表示几维?这个问题尚未经认真探讨.维度有三个界面,一是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维度,二是物体在认知世界中依凭自身的维度特性形成的认知凸显维度,三是维度形容词在语言世界中所蕴含的词的维度,三者不可混为一谈.维度形容词的维度不由它所修饰物体的维度决定,而是形容词本身所关涉的维度."长—短""高—低/矮""深—浅"是一维形容词,"宽—窄"是二维形容词,"厚—薄""粗—细"是三维形容词,日语有专门的零维形容词"粗い—細かい",它不与三维形容词"太い—細い"同形,汉语的"粗—细"则是三维和零维的兼维形容词.

    维度形容词类属

    心智模式:语言能力的基石

    孙仕光刘睿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智模式浮现能力是人类语言知识或能力的基石.语言知识就是语言模式.语言模式是人类在感知世界并同时接收言语输入后浮现出来的一种心智模式.语言能力就是人类利用这些模式产出言语和识别言语的能力.语言模式的形成是渐进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粗糙、不完备到精细、完备,从不稳定到稳固.在模式形成的初期,儿童易产生识别错误、过度延伸错误.语言模式具有能产性或泛化能力.语言模式成熟、完善之后,语言模式识别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心智模式语言模式浮现统计式学习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的困境与对策

    由田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汉语教学在海内外的蓬勃发展,广大教师需要应对许多新情况.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一些教师由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阶段教学面临一些困境,这些困境表现出普遍性和规律性特点.文章比较分析了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的特点,并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一方面,把教学内容从"A+B+C"模式转变为"(A-)+(B+)+(C+)+D"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八个意识,按照大纲意识、篇章意识、辨析意识、难度+1意识、方法论意识、补充意识、目的语意识和文化意识来把握教材、设计课程,并分别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用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操作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汉语教学困境对策八个意识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英语演讲者身份建构研究——以TED演讲为例

    谈谷雨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用身份论的提出基于身份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强调交际者身份为顺应交际目的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和可协商性的特点.以语用身份论为指导,探究TED英语演讲者身份类型、分布情况和话语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演讲者除了其默认身份,还建构多种变异身份类型,并采用显性、隐性和认同三种话语策略推动身份在交际语境中的动态性、修辞性和顺应性.这为英语演讲话语分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培养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语用能力提供启示.

    英语演讲语用身份身份建构

    译者技术能力驱动下的翻译技术教材编写研究

    李晗佶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使着翻译这一"经验性"的实践活动逐渐呈现出"技术化"的倾向,翻译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职业译者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同时也被纳入现今的翻译教学体系之中.作为高校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习得.文中选取了市面上10本翻译技术教材,结合译者技术能力框架对教材的编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体系不清晰、实践与理论不平衡和配套资源缺乏三方面问题,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项研究不仅能为翻译技术任课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参考,同时更有助于完善未来教材的编写实践,以期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翻译技术翻译技术能力翻译教学

    基于"三美原则"看唐诗中叠词的运用——以《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李白诗选》为例

    贺琪涵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叠词作为传统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其使用可以让诗文更具意向美、音韵美、表达美;而英语中为避免用词重复,很少连续用两个一样的词.因而如何在英语中再现唐诗叠词原本的美学特征,对于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许渊冲教授的"三美原则"为基础,分析许译《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李白诗选》中的叠词翻译方法,以期推动业界对唐诗叠词翻译的关注.

    "三美原则"许渊冲叠词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