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探析

    孙冬王煜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高校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大数据时代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共同呼唤科学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内涵丰富,由一系列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要素组成,包括高校内部各组织间的协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及大数据技术支撑机制,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性、整体性和创新性.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对高校党建工作坚守政治性、提升科学性和提高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党建工作立足现实环境、直面现实问题和提升工作能力的表现.

    大数据高校党建协同机制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郑兴东丁增稳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逐渐深入企业的内部,对融资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科技型企业由小规模逐渐稳步向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国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制度尚未完善,为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制度,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但仍受到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的影响.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和作用机制的探讨,分析社会资本影响科技型企业融资效率的路径,提出完善商业信用机制、优化融资环境、推动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等策略.

    科技型企业社会资本融资机制融资效率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状态空间法的港口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陈豪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港口的货运吞吐量不断上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吞吐量的增加,船舶压港、货物压库以及港口生产作业过程中对能源的过度消耗等现象屡屡发生,港口对资源的占用越来越显著.港口容纳能力的大小将影响到港口未来的发展.因此,研究港口资源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以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构建港口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其中合适的评价指标,利用状态空间法构建了港口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以上海港为研究对象,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上海港未来港口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趋势.仿真结果显示:2019—2025年,上海港港口资源承载力值处于0.89~0.96之间,说明上海港的港口资源承载能力仍处于可载范围之内.

    承载力港口资源系统系统动力学状态空间法

    基于SWOT分析的平遥古城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杨霞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遥古城作为知名世界文化遗产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更好统筹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平遥古城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提出整体嵌入+功能布局、数智赋能+场景转换、主题演出+互动体验、专业平台+文创产业、全域整合+品牌塑造等融合策略,以期为平遥古城生产性保护、内涵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平遥古城SWOT分析非遗旅游融合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河南地区为例

    张晓宁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商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的繁荣和振兴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完美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推进,河南地区商文化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河南地区商文化起源与发展过程,重新阐释古代商文化精髓,学习吸收其深厚久远的文化积淀,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同时,对"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有助于传播优秀商文化,进而助推商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传承、创新以及传播.

    商文化传承发展

    契丹北、南大王院的职能与地位概论

    齐雨欣姜维公黄为放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契丹北、南大王院是辽朝管理部族的重要机构.契丹建国之初,由于迭剌部强大难治,耶律阿保机分迭剌部为北、南二院,各设夷离堇统之.至辽末,两大王院地位有所变化.北、南大王院地位崇高,主要有维护皇权统治、镇戍边疆地区、处理本部事务等诸多职能.随着五京体制的建立,北、南大王院在辽朝职官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由部族"在朝官"演变成为契丹"北面边防官"体系中的一员.

    北、南大王院部族职能边防体系

    "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研究

    李文文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多可挖掘的思政资源.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研究在充分分析"公共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路径的角度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并以"公共伦理"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思路的具体实践与效果呈现.

    课程思政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

    党史教育融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及途径

    庞宝庆王鹏飞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党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丰富专业课程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还能加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党史教育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专业教师

    "创客文化"背景下思政"创课"的内涵、特征与框架设计

    朱海霞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客文化"是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对"创客文化"背景与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思政"创课"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解读思政"创课"创新教学的概念,明确思政"创课"在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提升思政课程设计质量中的定位.从内容、形式、方法等维度上解析思政"创课"的整合性、实践性、科技化等重要特征.从思政创客的目标、内容和评价角度提出对于思政"创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的框架设计.

    "创客文化"思政"创课"创客教育

    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孙奇张曦文赵泽宇代兴梅...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获得感是检验思政课实效性的试金石,也是审视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着眼点.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需求清单,对于高校落实落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培养德才双优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该文着眼于思政课获得感,从学生、教师、高校、社会四个方面,着力从深化思政课认知程度,增强思政课品行效度,确保思政课方法适度以及提升思政课情感温度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为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供现实参考.

    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