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
体育科技

吴数德

季刊

1003-1359

tykj1979@vip.sina.com

18977182992

530031

南宁市星光大道3号

体育科技/Journal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体育刊物,主要刊登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技术、战术和运动医学、生理、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及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学术论文,并介绍国内外有关学科的先进成果,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提供各种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影响

    王震黄燕娥李兵马海峻...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最佳振动频率和负重量。[方法](1)18名受试者;(2)负重半蹲起,4 种振动频率;(3)测试下肢肌肉 7块。[结果](1)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2)30%负重,4 个振动频率对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40Hz振动对腓肠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3)50%负重,肌肉激活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加,股四头肌有显著性(P<0。05),40Hz振动对腓内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4)0Hz刺激,3 种负重股内侧肌和股外头肌激活水平较高(P<0。05),其中 30%负重下肢肌肉激活效果较好;(5)30Hz刺激,无负重对胫骨前肌较明显(P<0。05),30%负重和 50%负重对下肢其他肌肉激活水平有增加趋势;(6)40Hz刺激,30%负重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外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其他下肢肌肉水平较好;(7)50Hz刺激,30%负重对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肌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胫骨前肌较好,但无负重对腓肠肌内侧激活效果较好。[结论](1)随着负重量增加,下肢肌肉群激活有增强的趋势,股四头肌最为明显,且振动频率在 40Hz左右效果较好;(2)在低频振动下,大负重对下肢肌肉激活较好,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小负重对下肢激活效果较好。

    负重振动半蹲起下肢肌肉群表面肌电

    我国女子水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

    沈杰吴佑宏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女子水球竞技运动水平,文章剖析了国内外女子水球发展历程和专业队训练模式,阐述了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成才路径和发展方向的启示。研究发现,系统化的训练是关键所在,包括强化运动员的手臂及腰腹部力量训练,提升运动员在水中转身及控球精准度和力量,强调亮剑精神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国外女子水球运动员的培养侧重于专业的运动训练,也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在国内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人数较少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的教练员和训练设施、科技支持与资金投入有待加强等,所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是提升国内女子水球训练水平的重要举措。

    女子水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路径启示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表现的影响

    郭烨雷婷杜熙茹
    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以下简称INT)对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以 30名男子水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为期 7周,每周 3次,每次 60 min的INT。对照组运动员进行每周3次,每次 60 min,持续 7周的传统体能训练,实验干预前、后分别进行 5项专项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为 50m自由泳、15 kg负重踩水、水球掷远、6×5 m往返游和 25m运球;使用SPSS 25、GraphPad Prism 9。3。1 对前后测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 5 项测试指标干预前后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 15 kg踩水外,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各专项能力后测成绩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0 m自由泳、6×5 m往返游、25 m运球3 个项目中,体能训练和年龄阶段两组变量均有显著主效应,并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进一步简单效应结果显示,乙组体能训练的简单效应显著,INT对这3 个项目成绩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传统体能训练。[结论](1)INT对解决水球运动员水陆运动能力的转化、提高训练效率具有实际意义;(2)可为基层水球教练提供结构化、高操作性的体能训练指导方案;(3)INT的效果与运动员年龄特征和设计方案时对提高某些素质的侧重相关。[建议](1)可将INT与水球专项训练计划结合设计;(2)内容设计除了根据运动员的年龄阶段有所调整之外,还要注意补偿性、对称性和综合性;(3)练习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反复强调正确的动作模式,并对运动员发力做出清晰的指令。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水球青少年专项能力

    轻器械韵律操对ASD儿童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干预研究

    王天鑫栾雨凤张艺文杜熙茹...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轻器械韵律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儿童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锻炼途径,同时为家长、特殊学校、ASD康复机构等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 16名 7~10岁已确诊的ASD儿童,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对其大肌肉动作发展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8周的干预后,两组练习对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都有提升作用,整体来看轻器械韵律操干预在提升儿童大肌肉运动能力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干预后实验组的物体控制能力相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升,身体位移运动能力在干预后两组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ASD儿童轻器械韵律操大肌肉运动能力

    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运用特征及竞赛策略研究

    刘昕岱王子闻刘卫国
    13-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录像观察法对李娜 2014年澳网公开赛 7 场比赛接发球局各阶段的技术类别、回球路线的使用频数与效果参数进行量化。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配对样本T检验对使用频数与得失分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李娜澳网接发球局得分不低于失分,得失分集中分布于开球阶段;(2)李娜澳网接发球与接发抢攻拍均主要采用正反手击球技术,回球线路较多选择对手的大角度正反手位,且得分并不低于失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李娜关于开球与相持的竞赛策略。

    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特征竞赛策略

    中药提高不同项群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

    杜蒙蒙余章彪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运用中药提升运动员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将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快速力量项群、速度性项群分别与 3种系统相结合。[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整理法,将能提高运动员各系统功能水平及不同项群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中药分别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和结论]通过中药对运动员机体各系统的干预,其活性成分能有效增强 3种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运动能力:(1)中药能增强运动员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水平以及泵血功能等,提升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运动能力;(2)中药的干预能增强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保护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有效增强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运动员的运动能力;(3)中药能促进运动员睾酮的分泌,防止运动性低性血酮、维持ATCA的稳定等,有效提升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中药运动项群运动能力

    "和嘘勒—导引术"壮医养生价值探析

    韦东谊陈立群韦健尹静茹...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嘘勒—导引术"基于花山岩画的图式以及壮族其他地方出土文物资料挖掘整理的壮族导引术,是以壮医学理论为指导用于保健与治疗疾病的养生功法;其术式以调理三道两路为主要内容,既注重宏观道路的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又关注微观注重三气同步运行的"动""通""衡"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功效。

    花山岩画和嘘勒导引术壮医养生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运动处方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和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窦正毅俞玲
    24-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医结合背景下科学健身运动处方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社区老年女性76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1±6。5)岁,研究周期 48周,并对 76名社区老年女性实验前后的骨强度指数、T值、体重(kg)、体重指数、无机盐(kg)、肌肉重量(kg)、体脂肪量(kg)、蛋白质(kg)和内脏脂肪量(kg)指标进行统计和梳理。[结果]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女性肌肉重量和蛋白质水平,降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肪量和内脏脂肪水平。健身运动处方抗阻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女性骨密度T值和骨强度水平,并提高和保持较好的无机盐水平。[建议]老年女性熟练掌握并长期坚持有氧运动锻炼的同时,务必重视抗阻力训练的有效运用,动作的规范,强度的合理更有利于骨密度的提高和稳定。

    体医结合运动处方老年女性体成分骨密度

    新冠疫情下普通高校学生BMI分布特征及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宋鹏慧于芳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分布特征及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 2021年某大学 20616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 12087人,女生 8529人。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测试仪器采用京天元体质健康测试仪。[结果](1)大学生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65。04%的学生BMI处于正常范围之内;(2)BMI正常组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最高,其次为超重组、低体重组和肥胖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不同BMI等级下大学生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1 000m/800m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肺活量、50m跑、1 000m/800m跑与BMI等级正相关(P<0。01);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与BMI等级负相关(P<0。01,P<0。05)。[结论]BMI等级与大学生各体质指标具有相关性,BMI异常会对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新冠疫情大学生BMI指数体质健康

    "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赵洪波高函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现已成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相互交融、融为一体,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功能和影响力。在"互联网+"影响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存在以下机遇:(1)国家为两者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两者融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3)人民健身需求不断增强为两者融合提供持续的动力。现存挑战:(1)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普及度不高;(2)广大居民普遍缺乏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3)体医资源分布不均且使用率不高;(4)各有关部门联动协同不足;(5)新型体医交叉人才缺乏;(6)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基于现存挑战提出多个发展路径:(1)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认识;(2)加速互联网技术渗透融合,推动产业新业态;(3)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使用效率;(4)加强部门联动,完善体医融合现代化治理体系;(5)培养新型体医交叉人才;(6)加强法治建设等手段,全面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互联网+"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