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
体育科技

吴数德

季刊

1003-1359

tykj1979@vip.sina.com

18977182992

530031

南宁市星光大道3号

体育科技/Journal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体育刊物,主要刊登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技术、战术和运动医学、生理、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及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学术论文,并介绍国内外有关学科的先进成果,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提供各种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研究

    傅聚王进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标准化的理念引入到体育赛事服务中,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准确抓住工作要点,提高体育赛事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今体育赛事服务中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缺少一套标准化的体系。文章以全国性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并结合体育赛事活动指导、赛事组织、赛事管理、赛事风险等相关内容,梳理出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化的有关内容,为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化整理出明显的概念界定,建立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化体系。

    体育赛事赛事服务标准化服务体系体育服务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肖杨戴剑松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作为一种"神经启动技术",目前国内外都有将tDCS应用于改善运动能力的研究。通过检索、归纳最近 20年来tDCS干预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其干预运动能力的应用成果与研究进展,为提升竞技运动员运动能力提供新视角、新手段。研究表明,虽然目前tDCS干预运动能力的效果结论尚不一致,但已有研究证实,tDCS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人体运动能力,表明tDCS可以作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新手段。但目前缺乏专业运动员尤其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的研究,鲜有将阳极tDCS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研究来对比tDCS联合运动训练与单独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且缺乏长期tDCS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长期tDCS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深入研究,建议未来加深对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经颅直流电刺激运动能力干预效果

    不同训练顺序的同期训练对女大学生肌肉力量与心肺耐力的影响

    武济好吴剑崔建梅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普通女大学生进行 8周不同训练顺序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比较是先耐力后力量训练还是先力量后耐力训练顺序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的效果。为日后普通女大学生进行力量和耐力同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4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先耐力训练后力量训练组(AR)、先力量后耐力组(RA)、力量组(S)、耐力组(E)四组。其中AR组和RA组均在同一训练日中不同训练课次(上午和下午)进行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S组只进行力量训练,E组只进行耐力训练。在试验前后运用科时迈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表面肌电仪、杠铃、皮尺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下肢围度(大腿围、小腿围)、下肢 1RM深蹲、下肢肌群的均方根值(RMS)指标的测试。[结果]经过 8周训练后,S组、AR组与RA组的下肢围度、1RM深蹲负重力量以及RMS值均显著增加(P<0。05),而E组的下肢围度、1RM深蹲负重力量以及RMS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E组、AR组与RA组的VO2max显著增加(P<0。05),S组的VO2max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S组比较,RA组的VO2max显著增加(P<0。05),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无显著差异(P>0。05);AR组和E组的VO2max显著增加(P<0。05),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降低(P<0。05)。与E组比较,RA组的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增加(P<0。05),VO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AR组的 1RM深蹲负重力量、RMS值显著增加(P<0。05),下肢围度、VO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R组比较,RA组 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增加(P<0。05),VO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组和RA组都可以提高受试者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素质,但RA组更有利于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强。因此,RA组训练顺序的同期训练效果更佳。

    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同期训练训练顺序普通女大学生

    剑舞与剑术套路的对比研究

    左梓含庄长宽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在中华文明这个大环境下诞生了剑舞与剑术套路这两种产物。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华武术中的剑术套路与中国舞蹈中的剑舞尽管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这两者各有千秋。从两者的发展历程及特征、表现形式、文化价值、养生推广这四个方面相互比较、相互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

    剑舞剑术套路文化

    重竞技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及其营养补充研究

    张丽琴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好重竞技项目运动员在高原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实施与营养需求,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保证高原训练的良好效果。通过研究重竞技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及其营养补充策略,认为:重竞技项目高原训练及其营养补充需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高原训练生理学效应、高原训练负荷、运动员个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重竞技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中的营养补充应注意训练前中后碳水化合物的优化补充、优质蛋白质和较低脂肪食物的摄入,满足对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及时充足的水分补充,以确保机体在高原训练中具备足够的能量、良好的肌肉恢复能力和水合状态,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重竞技项目高原训练营养补充碳水化合物

    新时代优秀蹦床运动员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武荣荣张慧荣许晴晴
    18-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优秀蹦床运动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分析得出,当前优秀蹦床运动员产生理想信念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风气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提出完善优秀运动员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组织、激励机制,形成教育引导优秀运动员养成良好习惯、营造良好氛围的长效机制,构建运动队与家庭、学校、社会共管下的优秀运动员教育体系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新时代蹦床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运动员理想信念教育

    球本位视域下足球射门技术发展策略探究

    王壮张翔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足球射门技术发展历史,一直强调的是人本位足球射门技术教学与训练,即把研究放在人身上,重点研究人的射门技术动作,强调人对球的控制、处理等。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球本位观念已成为当前射门技术新的研究理念,即关注球的空间位置,强调球的运动轨迹及变化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空中球的研究较为匮乏。文章分析当前足球射门技术的发展理念、教学训练方法及存在问题,以球本位为指导理念,在不同维度下力求探究提高足球射门技术的发展策略,以实现锋线球员综合射门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球本位足球射门技术发展策略

    男性精英运动员感染新冠后症状统计及重返赛场的相关因素研究

    陈根丁杰桂超王志彬...
    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统计某球类团体项目男性精英运动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表现情况,并探讨影响运动员早期重返赛场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 19名纳入样本的新冠感染男性运动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收集运动员的基础数据、感染新冠期间的症状、康复性训练时受影响时间和重返赛场情况;进行百分比统计、描述性统计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被感染的运动员首发症状中咽痛(52。6%)及发热(47。4%)较常见;发病期发热(100%)为基本症状,其次是咽痛(84。2%)、咳嗽(78。9%)、咳痰(73。7%)、鼻塞(68。4%)及头痛(68。4%);转阴后恢复训练初期运动员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憋气(42。1%),其次是各种头部不适(21。1%)和胸闷(15。8%)。被感染的运动员转阴时间为 8。63±1。01天,发热天数为 2。79±0。79天,最高体温 38。52±0。43℃,康复性训练时受影响时间 4。84±4。25天。重返赛场与发热天数(r=0。466,P=0。044<0。05)、康复性训练时受影响时间(r=0。694,P=0。001<0。01)呈正相关性,康复性训练时受影响时间与发热天数(r=0。525,P=0。021<0。05)呈正相关性;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r=0。489,P=0。033<0。05)呈正相关性。发热体温低于 38。5℃时,发热天数常为 2-3天,体温等于 38。5℃时体温从 1-4天不等,发热体温超过 38。5℃,发热天数常为 3-4天。[结论]男性精英运动员在感染新冠后首发期症状中咽痛及发热常见,发病期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痛、咳嗽、咳痰;转阴后的康复性训练期主要症状是憋气、头部不适和胸闷。运动员感染新冠后能否尽快重返赛场与发热天数和康复性训练时受影响时间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运动员康复发热重返赛场

    中外优秀男子高尔夫球选手一号木杆下杆技术动作分析与诊断

    刘智鑫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和方法]运用Simi Motion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对中外优秀男子高尔夫球职业选手一号木杆挥杆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解码下杆动作技术特征,总结技术规律和特征背后的理论支撑。[结果]我国选手平均最大杆头速度、平均球速及击球效率均低于国外选手;击球阶段用时与杆头最大速度、球速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平均杆数与击球距离、击球阶段用时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击球距离与球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球速与平均杆数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下杆技术重心位移变化中,通过讨论各坐标轴位移变化增量发现,加速旋转阶段和击球阶段组间差异明显。[结论]我国选手可适当延长加速旋转阶段用时,同时适当缩短击球阶段用时,杆头最大速度易产生,从而影响球速,以此提高我国选手的击球效率;我国选手在加速旋转阶段X轴重心位移太大,Y轴重心位移变化不够,致使髋部侧移不明显和下杆系统转动的稳定性被破坏,不利于击球效果,故下杆髋部侧移和旋转加速动作可优化。

    男子高尔夫球选手下杆技术分析

    推动"体医融合"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施路径分析——基于One Health理论

    田祯祥
    30-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与疫情常态化的双重特殊背景下,立足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目标,探究我国体医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旨在有效地推动我国体育与医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的建设与发展,为早日实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伟大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该研究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产业、企业、机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体医融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