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王建廷

季刊

2095-719X

lhzd@public.tpt.tj.cn

022-23085036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软土地区超深基坑设计优化分析

    王淞刘永超张建新宋昭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一中心医院新址基坑工程位于天津西青软土区,具有超大、超深的特点.开挖后由于工期因素,需要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启明星软件和Plaxis 2D有限元模拟对优化前后的典型剖面进行对比,并将开挖实测数据与模拟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支护桩已经完成的条件下,优化后方案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支护桩的弯矩和截面变化处于合理范围内.同时,在北侧和西南角设立两座出土栈桥,有利于提高开挖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部分区域支护桩最大侧向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值比原方案有所增加,变形依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对类似的超大深基坑工程方案优化提供借鉴.

    方案优化支护桩侧移地表沉降数值模拟

    热管置入式墙体供暖季传热性能分析

    张志刚刘巧丽姚万祥
    9-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墙体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热损失占据了冬季供暖能耗的一大部分,因此降低墙体热损失是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管置入式墙体(wall implanted with heat pipes,WIHP)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被动式利用技术.通过TRNSYS软件建立了一个新的WIHP传热部件,并通过实验测试进行模型验证.对WIHP不同方向的传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两种WIHP的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在工作期间,南向WIHP、西向WIHP和东向WIHP均可以提高内表面温度,减少墙体热损失,节能效果显著.

    热管置入式墙体动态传热热流量热损失节能率

    不同含铝材料对水泥石固化氯离子能力的影响

    张旭王英翔胡东光余海燕...
    16-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化学分析、XRD、SEM 等方法研究了掺加不同含铝材料(矿渣、偏高岭土、高铝水泥)水泥石对氯离子固化能力的影响,同时又测定了其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铝材料掺量的增加,水泥石中弗里德尔盐(Friedel's salt)的含量显著增加;矿渣、偏高岭土、高铝水泥掺量分别为 50%,25%,20%时,固化率达到最大值;SO42-会显著降低水泥石对氯离子的固化率;含铝材料掺入合适的量对水泥石的强度有促进作用,并确定偏高岭土、高铝水泥的最佳掺量分别为 20%、10%.

    氯离子含铝矿物固化能力

    基于SEM的环境治理PPP项目责任分担障碍诊断研究

    任志涛张松浩李海平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责任分担障碍严重制约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实施效率.基于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析出环境治理PPP项目责任分担障碍因素范畴.结合结构方程,以天津市双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诊断分析各障碍因素作用大小及其路径.结果表明:责任分担障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利益诉求、风险感知、监督管理和合作意愿,其中,利益诉求是责任分担障碍症状的根本原因.关键障碍因素包括融资压力、投资回报、政府信用风险、补偿激励监管和履约信誉.笔者依据诊断结果设计环境治理PPP项目责任分担全景式保障策略,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分担结构方程模型障碍因素环境治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津市乡村人才回流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王磊刘笑羽曾建丽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振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乡村人才回流的诸多现实问题,以天津市的乡村回流人才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天津市乡村人才回流的动力机制,构建乡村人才回流产生的CSWB动力机制模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的乡村人才回流动力机制的内在机理;系统提出促进乡村人才回流的对策建议,进而为增加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人才回流与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人才振兴人才回流动力机制扎根理论乡村振兴

    天津滨海新区居民职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曹珊珊马辉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百度地图时空大数据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职住空间分布特征和通勤交通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滨海新区就业地与居住地在空间分布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不同功能区内的职住空间匹配存在较大差异;居民出行以长距离通勤为主,平均通勤距离为 9.1 km;副城区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就业中心.同时,从地理位置、发展特性、人口特征及公服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增强空间策略系统性、土地混合利用、丰富居住产品类型、发展快速交通体系等相关对策.

    滨海新区百度地图大数据职住空间通勤特征

    NaCl/Na2SO4 混盐溶液纳滤脱盐分质效果研究

    杜永亮张光远苑宏英赵冲...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纳滤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分质效果,在实验室搭建的纳滤装置上,采用纳滤膜VNF1-4040,研究了NaCl和Na2SO4 混盐溶液的脱盐分质过程,考察了在不同质量浓度比混盐进料条件下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进料温度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工况条件下,纳滤膜对Na2SO4 始终有着良好的脱除效果,截留率保持在 97.5%以上.对于质量比为 1∶9 NaCl/Na2SO4 混盐,其Na2SO4 截留率均优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其它混盐溶液.膜通量越低,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越高,NaCl截留率越低,脱盐效果越好.当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分别为 26 LMH、2 g/L和 10℃时,Na2SO4 截留率最高,分别为 98.41%、98.24%和98.80%.纳滤膜对混盐溶液中NaCl的分质效果较好,产水中NaCl的质量浓度占比保持在96%以上.

    纳滤膜高盐废水NaCl/Na2SO4混盐脱盐分质负截留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李兆阳张浩李诚王少坡...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电化学氧化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采用间歇式反应器,以COD、氨氮、总氮为主要考察指标,对比了钌铱-石墨、钌钛-石墨两种电极板的去除性能;分析了氨氮、COD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以氨氮为去除目标时,利用正交实验得到了去除氨氮的优化运行条件为pH = 6.0,电流密度为 10 mA/cm2,极板间距=1.0 cm,氯化物浓度为 2000 mg/L,反应时间为 50 min,90%以上的氨氮以氮气的形式被去除;以COD去除率为考察目标时,优化运行条件为pH = 7.0,电流密度为 10 mA/cm2,极板间距为 1.0 cm,氯化物浓度为1 500 mg/L,反应时间为 50 min;优化条件下运行时,氨氮去除率可达 99.0%以上,COD去除率为 41.1%;三维荧光分析发现,水中有机物荧光强度有明显下降.

    电化学氧化正交实验二级出水钌钛电极三维荧光光谱

    基于自适应滑模的直流微网光伏发电控制策略

    潘雷殷畅张静梅庞毅...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光伏直流微电网运行时存在光伏发电端光照不均、负载端突变导致的微电网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光伏直流微网有限时间非奇异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该方法根据两个光伏发电单元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变化来构建控制器中的状态变量,结合有限时间非奇异滑模控制策略,使两个光伏发电单元输出电压快速相等并达到设定值,进而减小由于负载突变或光照不均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光照不均、负载突变带来的母线电压波动问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直流微电网滑模控制自适应有限时间

    基于GAT-BILSTM-Res的水质预测模型

    杨振舰庞瑛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质数据在时间维度的依赖关系以及水质监测站点在空间维度的依赖关系,基于海河流域天津段实际监测的历史水质数据,设计了有效提取时空特征的方法,提出一种融合图注意力网络(GA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以及残差块(ResBlock)的时空水质预测模型(GAT-BILSTM-Res).该模型首先通过GAT捕获水质监测站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空间相关性模型;同时通过Bi-LSTM捕捉水质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并对时间相关性进行建模;然后将时空特征融合,输入残差块;最后使用全连接层对预测结果进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线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 6.6%~25.2%的性能提升.

    水质预测图注意力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残差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