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学院学报

邢克智

季刊

1008-5394

xuebao@tjau.edu.cn

022-23783819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天津农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马述海王萌萌王茜班立桐...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后产生的菌糠制作出的有机肥为底肥进行玉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每 1 kg 土壤中添加12 g菌糠肥料培育的玉米苗期株高比对照增加 18%,地上部鲜质量比对照增加 23.27%,地上部干质量比对照增加 23.89%,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也有显著提升;同时,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养分以及土壤全量养分均有增加,并降低了土壤pH值.

    糙皮侧耳菌糠玉米生理指标土壤性状

    不同磷水平配施有机物料对潮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边思文章可奕王亚萌田秀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在配施油菜绿肥、有机肥和玉米秸秆的 4 个磷水平潮土上种植冬小麦,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对冬小麦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有机物料对潮土无机磷组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磷水平配施有机物料,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除Fe-P降低外,其余各组分含量均增加,增施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 Ca10-P 的比例,土壤有效磷含量与 Ca2-P、Ca8-P、Al-P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含量的直接贡献顺序为:Ca2-P>Al-P>Ca8-P>O-P>Ca10-P>Fe-P,说明在本区域Ca2-P作为主要的有效磷源,与单施磷肥相比,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显著增加了冬小麦产量及地上部磷含量.

    磷肥有机物料无机磷组分

    金钗石斛组培苗壮苗培养研究

    薛缘李得萍易元慧杨丹丹...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金钗石斛组培苗快速生长的影响因素,以生长素NAA、水解乳蛋白、MS培养基有机成分、活性炭四因素三水平设置正交试验,观察金钗石斛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生长表现,从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0.10 g/L活性炭+0.50 mg/L NAA+0.05 g/L水解乳蛋白+1 倍有机成分组合对组培苗各生长效果最好;加入NAA可以明显增加组培苗生长的高度和茎粗.本研究可为金钗石斛组培快繁研究奠定基础.

    金钗石斛基本培养基组培苗壮苗正交试验

    秋水仙素处理对青花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闫瑾邬海艳邹宜芯任玉欣...
    18-2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秋水仙素处理对青花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青花菜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03%、0.05%、0.07%、0.10%、0.20%、0.30%)秋水仙素浸种不同时间(12、24 h),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为对照(CK),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及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浸种 12 h时,各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0.20%、0.30%秋水仙素处理组的活力指数显著增加;浸种 24 h时,各处理组各发芽指标均降低;0.10%~0.30%秋水仙素处理使青花菜幼苗鲜质量、茎粗增加,株高、叶长、叶宽降低,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硫苷含量升高,而丙二醛含量下降;对青花菜测定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0.30%秋水仙素浸种 12 和 24 h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均为第一.综合分析得出,0.30%秋水仙素浸种 12 h为促进青花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组合.

    青花菜秋水仙素种子萌发隶属函数分析

    不同控制灌溉模式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彭劲舟孙书洪薛铸邱菁华...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稻品质的水分管理模式,以水稻品种'津原 85'作为试验对象,采用 4 个不同控制灌溉模式,即控制土壤饱和含水率的 60%(W1)、70%(W2)、80%(W3)、90%(W4)作为灌水下限进行试验处理,并以常规灌溉(CK)作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控制灌溉模式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粳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控制灌溉模式对水稻株高、茎叶干质量存在抑制作用,但能促进水稻穗部含水率的增长;不同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米品质均优于常规灌溉,直链淀粉含量以 W2 最高,超出 CK 0.27%;不同控制灌溉模式下灌溉用水量较常规灌溉减少 3 990~5 415 m³/hm².通过对水稻各项品质指标以及灌溉用水量与降雨量之和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控制土壤饱和含水率 90%作为灌水下限为最佳的水稻灌溉用水管理模式.

    控制灌溉农艺性状水稻品质

    超声波辅助制备河蟹酶解液微胶囊乳液的工艺优化

    符慧靖李彦沈德熊马俪珍...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微胶囊乳液的成囊效果,本试验在前期复凝聚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工艺制备RCEL微胶囊乳液,复凝聚法的壁材分别为明胶-海藻酸钠和明胶-CMC-Na,选择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以香气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波辅助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壁材为明胶-海藻酸钠时的超声波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 50%(×700W)、超声时间 20 min、超声温度30℃;壁材为明胶-CMC-Na时微胶囊最佳试验条件为:功率 40%(×700W)、时间 30 min、温度30℃.在这两个条件下得到 RCEL 微胶囊形状规则呈圆球形,且微胶囊数量多,但在香气感官评分上,壁材为明胶-海藻酸钠时复热后蟹味浓郁,而壁材为明胶-CMC-Na复热后的蟹味较弱.综上,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海藻酸钠为璧材,进行先乳化后超声处理制备RCEL微胶囊乳液,此时的成囊效果最佳,且复热后蟹味最浓.

    超声波复凝聚法微胶囊蟹味

    响应面法优化秀珍菇多糖提取工艺及初步结构分析

    李想张平平张焕张洋洋...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秀珍菇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初步结构,以新鲜秀珍菇子实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含量和铁还原力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秀珍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多糖最优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 3.2 h、提取次数 2 次、浸提温度 90℃、液料比 20 mL/g,在此条件下秀珍菇多糖含量的预测值为 53.02 mg/g,实测值 53.98 mg/g,铁还原力值 0.634,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符合良好.结构分析表明,秀珍菇多糖为吡喃糖构型的多糖,立体结构疏松、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在所测试的温度范围内,即 300℃以内没有解体,热稳定性较好.本研究优化了秀珍菇多糖的提取工艺,经初步官能团分析确认其为多糖构型,为后续秀珍菇多糖功能性物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秀珍菇多糖提取工艺响应面分析初步结构

    三赞胶悬浮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田添侯海峰李晓雁权桂芝...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悬浮饮料中内容物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困扰饮料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本研究旨在研究三赞胶的悬浮稳定性,为悬浮稳定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方案.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 0.35%的三赞胶溶液热冷却后即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能,离子的添加和 pH 的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三赞胶的悬浮性能,并将三赞胶的使用量降低至 0.10%.提高悬浮能力的离子影响性排序为:乳酸钙>柠檬酸>氯化钙>复合磷酸盐,其中乳酸钙在添加质量分数为 0.02%时,三赞胶溶液的悬浮性能提高 51.85%.在pH为 4 的环境中三赞胶的悬浮性能提高 120.13%,且三赞胶凝胶具有很好的回复性,加入CaCl2的三赞胶悬浮体系剧烈震荡后,被破坏的悬浮性能在 48 h内即可恢复.综上,三赞胶可以在热冷却后展现较好的悬浮能力,通过添加离子和调节pH的方法,其悬浮性能进一步提高.三赞胶可以在低质量分数下展现较好的悬浮性能,更适用于酸性悬浮饮料中.

    三赞胶悬浮性能回复性

    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效应研究

    魏俊利薛淑霞孙妍王雪惠...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2溶液,水油相比 1∶2,乳化剂Span80 1%,搅拌速度 1 200 r/min为最佳制备工艺,微球包埋率达 91.04%,微球平均粒径(16.51±11.87)μm.通过人工胃肠液对疫苗微球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微球在体外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 16 h释放率分别为 0.8%和 98.1%.用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做示踪标记,口灌免疫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疫苗能耐受胃的酸性环境影响,通过前消化道到达后肠.免疫保护效应研究表明,口腔灌注疫苗后,出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疫苗组在初免后第 14 天血清效价达到峰值 1∶322;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率在初免后第 14 天达到峰值27.06%,吞噬指数在初免后第 14 天达到峰值 1.65.初免后第 28 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活菌攻毒,对照组死亡率 58.82%,疫苗组死亡率 13.33%,免疫保护率为 77.33%.本研究优化了鱼类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工艺,疫苗免疫评价结果表明,该口服疫苗可以有效激活鱼体免疫反应,预防鱼类疾病发生.

    迟缓爱德华氏菌口服疫苗肠溶微球免疫保护效应

    养殖与野生半滑舌鳎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杨艳凤王庆奎石洪玥徐大为...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的半滑舌鳎与野生半滑舌鳎的营养价值孰高孰低,目前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国标法检测养殖与野生半滑舌鳎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养殖半滑舌鳎氨基酸总量含量明显高于野生鱼.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养殖与野生半滑舌鳎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Trp).养殖与野生半滑舌鳎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 72.45 和 62.70.养殖半滑舌鳎肌肉脂肪酸总量高于野生鱼,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量是野生鱼的 7.6 倍,EPA是野生鱼的 5.5 倍,DHA是野生鱼的 9.0 倍.半滑舌鳎肌肉富含矿物质,其中养殖半滑舌鳎肌肉中硒含量是野生鱼的 4.0 倍,磷含量比野生鱼高20%,但钙含量比野生鱼低 23%.结论:养殖半滑舌鳎肌肉整体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均高于野生半滑舌鳎.

    半滑舌鳎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