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学院学报

邢克智

季刊

1008-5394

xuebao@tjau.edu.cn

022-23783819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天津农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萝卜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夏渝静卢树张迎珂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七星'水果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微生物菌剂对萝卜生长、品质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设施大棚种植水果萝卜微生物菌剂最佳施用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菌剂对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T4 处理萝卜总产量最高,经济收益达 23.09 万元/hm2;T3 处理VC含量最高,与T1 不施菌剂处理和T7 常规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 17.9%和 11.0%,其次为T5 处理;T6 处理的总酸度最低,糖酸比最高为 8.65,较T1 不施菌剂处理显著提高 19.24%,与T7 常规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降低最显著的为T2 处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以T3 处理最高,其次是T5 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T1 处理,其次T3 处理;非根际土壤T4 处理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最多;表层土壤施菌剂处理中有效磷含量最低为T3处理,其次是T4 处理,硝态氮含量较低为 T2、T3、T4 处理,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均为 T5 处理.综合来看,施用适宜用量的微生物菌剂能促进萝卜生长,提高萝卜的产量和品质,改善设施土壤性状,其中T4 处理(360 kg/hm2)对设施萝卜的生长和土壤性状改善最好,其次是T3 处理(180 kg/hm2).

    微生物菌剂设施萝卜产量品质土壤性状

    甜菜碱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章可奕李文鑫杜锦田秀平...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小麦在盐土中的萌发和生长能力,采用甜菜碱处理小麦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甜菜碱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0 mmol/L和 80 mmol/L NaCl胁迫下,0.05%和 0.10%甜菜碱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苗高;0.05%和 0.10%甜菜碱浸种能显著提高 80 mmol/L 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长,但 0.05%甜菜碱浸种不能显著提高 40 mmol/L 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长;0.05%和 0.10%甜菜碱浸种虽然能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但和对照比差异不显著;0.05%和 0.10%甜菜碱浸种可通过增加种子的活力来增强小麦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

    小麦甜菜碱盐胁迫萌发

    硅对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氮素吸收转化的影响

    桂枝高建明卢树昌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它在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适当缓解因营养元素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研究硅肥对紫花苜蓿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吸收利用氮素的情况,连续 2年,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对苜蓿的株高、叶色、干重以及与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相关的 3 个指标(吸氮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脲酶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中高度的硅肥施用量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叶色、干重、吸氮量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对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情况也优于不施或少施.结论认为施用硅肥对紫花苜蓿的生长以及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盈余氮素的能力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综合产投比、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建议施用量为 3.2 kg/667m2(SiO2)(T3 处理).

    硅肥紫花苜蓿生理指标氮素吸收与转化

    两种菌糠对平菇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及产酶能力的影响

    霍心平武雪娇高青云熊翌辰...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灵菇菌糠和白玉菇菌糠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平菇栽培基质中,探讨菌糠对平菇菌丝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两种菌糠后,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满瓶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胞外及胞内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 45%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最高值,为 2.61 U/mL;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 30%时,木聚糖酶活性最高,为9.02 U/g;白玉菇菌糠添加量为60%时,漆酶活性最高,为 263.72 U/L;当栽培料中白灵菇菌糠添加量为 60%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 13.44 U/g.

    菌糠平菇栽培基质菌丝生长酶活测定

    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罗希帆王宇杜锦陈帅君...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NOS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微小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发现不同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整体看,放线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比蓝藻,厚壁菌门强;与其他细菌NOS基因的CDS序列及RSCU值聚类分析表明,微小杆菌NOS基因与放线菌NOS基因表现出相近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中性绘图、PR2-plot和ENc-plot分析均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与 7 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在异源转化受体选择中,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较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微小杆菌NOS异源表达,常见 5 种作物均可作为微小杆菌NOS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其中水稻更理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使用规律,对后续开展基因功能验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生物一氧化氮合成酶进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

    水稻组培耐盐突变体筛选体系的研究

    伍文文杨勇张楠李志彬...
    30-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组培诱导突变体技术来开展水稻耐盐突变体筛选体系建立研究,为水稻育种新材料的获得提供新方法.本研究以'日本晴''C418''C34''C210'四个粳稻品系为材料,利用N6+2.0 mg/L 2,4-D,附加 4 种不同NaCl浓度作为诱导培养基,进行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突变体筛选,同时结合再生植株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水稻不同品系之间的愈伤诱导率及继代存活率总体趋势呈下降状态,在 150 mmol/L达到最低;而愈伤组织分化率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 150 mmol/L浓度下分化率为 0%;通过再生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发现该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脯氨酸(Pro)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因此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认为,最佳的NaCl筛选浓度为 100 mmol/L,对获得水稻耐盐突变体筛选最为有利,研究结果为水稻耐盐突变体诱导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水稻组织培养耐盐突变体筛选

    银耳酵素体外消化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孙嘉蔚张恩泽代瀚哲单振广...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体外消化对银耳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种发酵的 3 种银耳酵素为消化对象,以·OH清除率、DPPH清除率、·O2-清除率和铁原子还原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分析它们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3 种银耳酵素在体外胃肠消化过程中,除了酵母发酵银耳酵素的DPPH清除能力在肠消化阶段有降低外,其余的抗氧化性均增强,且胃液比肠液更利于促进抗氧化能力的提升.3种银耳酵素经模拟胃肠消化后仍具有较 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混合菌种发酵银耳酵素的·OH和DPPH清除率最高,乳酸菌发酵银耳酵素的·O2-清除能力最强,二者的铁离子还原力相近,可为开发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银耳酵素提供科学依据.

    银耳酵素体外消化抗氧化活性

    花生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陆星蓉蒋星宇胡欣邱钰桁...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改性剂,通过限氧热解法在 200℃下制备花生壳生物炭用于吸附水中的罗丹明B.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罗丹明B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时间、生物炭投加量等对罗丹明B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罗丹明B溶液体积 25.00 mL、初始质量浓度 1.00 mg/L,转速 150 r/min的条件下吸附 75 min,此时去除率达 97.90%.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82)能够更好地描述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更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花生壳生物炭罗丹明B吸附KOH

    围产期前后奶牛血清糖脂代谢参数的差异性研究

    赵欣雅田雨佳陈星星魏勇跃...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奶牛围产期不同时间血清糖脂代谢参数的变化规律,按照体况(3.25±0.5,5 分制)、体重((570±50)kg)随机选取 13 头青年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在产前 14 d(ap14)、7 d(ap7)和产后 1 d(pp1)、7 d(pp7)、14 d(pp14)、21 d(pp21)采集血清,检测糖代谢参数(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糖)和脂代谢参数(血酮、低密度脂蛋白、胆碱酯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结果表明:奶牛在pp14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浓度显著低于ap7 和pp1 中的浓度(P<0.05);ap7 奶牛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pp7、pp14、pp21 中的浓度,且在pp1 奶牛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pp14 和pp21 中的浓度(P<0.05);pp7、pp14、pp21 奶牛血液中的BHBA水平显著高于ap14 中的水平,pp14 奶牛血液中的BHBA水平显著高于pp1 的水平(P<0.05);ap7、pp1、pp7 血液中的HDL-C浓度显著低于pp14、pp21 的浓度(P<0.05);奶牛血液中的CHO水平在pp1、pp7 中显著低于pp14、pp21中的浓度,且在 ap7 中显著低于 pp21 中的浓度(P<0.05).结果说明:围产期奶牛血液糖脂代谢参数的改变反映了奶牛产后糖代谢和体脂动员发生明显变化.

    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脂肪动员能量负平衡酮病预防

    小丑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霍佳昕胡秀彩夏苏东吕爱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类创伤弧菌病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2019 年 6 月,天津某养殖场患病小丑鱼(Amphiprion percula)主要表现为腹部出血、肠道炎症和腹水等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发病死亡.本研究从患病小丑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VA-1 菌株,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测序、人工感染试验以及药敏特性等研究,结果显示VA-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半乳糖、葡萄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松二糖、果糖等的试验结果为阳性.Blast检索显示,VA-1 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Vibrio vulnificus(MH244242.1)序列相似性为 100%,系统发育树分析与Vibrio vulnificus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该菌株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氨苄、阿齐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和万古霉素耐药.人工感染斑马鱼显示该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3×105 cfu/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鱼类有较强致病性,本研究为小丑鱼创伤弧菌病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小丑鱼创伤弧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