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赵景来

双月刊

1002-3976

TJSHKX@126.com

022-2336929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7号

天津社会科学/Journal Tianjin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倡导“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观点,传播新信息”,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密切关注现实,致力于探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活跃于理论前沿,并以一个个选题、重点栏目形成了刊物独具的特色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由"的阴暗面:探析西方世界秩序的思想基础

    释启鹏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强大的观念性动力,自由主义在世界体系演化过程中展现出复杂的两面性:对内倡导保护私有财产和有限政府,对外则为殖民活动和帝国扩张论证合法性.自由主义者将边缘地区贬低为落后、蒙昧的野蛮之地,声称"先进"文明的使命就是通过殖民等手段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形态,从而使其步入现代社会.作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同频共振"的连接器,自由主义思潮将资本主义在国内取得的生产优势扩展至全球,从而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等级制、剥削性的世界体系.以"自由"为名,中心国家在几百年的扩张过程中建造了一个并不自由的世界秩序.

    自由主义帝国主义公民身份世界秩序世界政治学

    民营经济与新发展格局:发展动力与促进机制

    周文张奕涵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在于增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动力,一是要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以强有力的内生动力支撑体系确保内需主导下的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二是要以国内大循环赋能国际大循环,构建起强有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不容忽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而且能够提高国内大循环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与推动力.从民营经济增强新发展格局发展动力的作用机制来看,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内需主动力,形成供需双向牵引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制度变迁与体制机制改革,并可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与水平.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产权保护不足、市场进入壁垒、科技创新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负外部性等问题亟须政府的合理规制与监管.为此,需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支持,为民营经济创新提供可靠保障;进一步完善多方参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引导民营经济走长期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民营经济新发展格局内需主动力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分析

    刘戒骄刘冰冰翟羽佳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制度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除根据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支持措施外,还必须将改革成果和好的做法转化为长效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聚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完善、行政垄断等问题,完善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聚焦产权不清晰、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升民营企业治理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聚焦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增强民营企业吸纳优质高端要素的制度.只有统筹推动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企业治理、资源配置等各项长效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建设合力,才能更好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公平竞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素配置

    《天津社会科学》简介

    142页

    普罗诗歌的发生与日本诗学背景

    罗振亚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翼诗歌诗学理论资源来自苏联和日本.大革命失败后中苏交流的阻滞和郭沫若、蒋光慈等倡导者多在日本的地缘因素,使中国普罗诗歌主要接受福本和夫、藏原惟人为代表的日本普罗文学理论和创作影响.从大众化的艺术取向,到写实主义的写法,再到大我的集体形象、鲜明的政治立场、红色鼓动的情调,都不无"借鉴"痕迹.只是"镜像"资源的"中国化"转换不力,模仿中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把握有所误差,造成了中国普罗诗歌明显的缺陷.

    普罗诗歌日本诗学镜像照亮转换

    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使命与文学理想的再造——以京派文学批评家为中心

    文学武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京派批评家深知文学对于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进步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在摒弃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同时,却又强化了文学的社会和思想功能,期冀用文学重新燃起民族精神的希望.他们还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就和局限进行了较为深入、冷静的思考,重新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元素,由此探讨实现中国文化真正复兴的途径和可能性.他们积极介入社会公共领域,利用现代媒介传达自己的批评观念,拓展了现代批评空间,他们发现和扶植的文坛新人更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在中国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关键时刻,他们肩负起文化使命,高举文学理想的旗帜,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京派批评家文化使命文学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西传统中的反历史思想

    晁天义
    16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传统中都出现过某种程度的反历史思想,但二者的成因与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与知识论,是催生反历史思想的两大主要因素.在中国,反历史思想主要是社会变革现实需要的产物,知识论所发挥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而在西方,反历史思想主要以源自古希腊的本质主义知识论为依据,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引发反历史思想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就影响而言,中国的反历史思想没有导致中国史学传统的中断,也没有颠覆中国史学崇高的社会地位;相反地,西方反历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西方史学传统的中断,西方史学的独立性和社会地位也因此受到压制.如何评价一种文明中的反历史思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加以认真研究.

    历史学反历史思想知识论社会变革

    Abstracts

    174-176页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