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探索
高教探索

双月刊

1673-9760

gaojiao@gdjy.cn

020-83566017

510045

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室

高教探索/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前沿性,保持学术高品味,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院系治理现代化何以实现——基于堕距理论的分析

    张启富郑雅倩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院系治理现代化决定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进程.基于堕距理论系统审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中院系在行动者选择策略、制度结构设置以及文化环境营造方面出现的多重滞后表现,认为利益相关者传统管理思想与共治理念之间的张力、校院两级在制度运行上的冲突以及院系治理资源供需矛盾等因素共同形塑高职院校院系治理现代化困境.为此,应以共享治理成果为导向,促进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识;以吸纳社会资源为基础,构建多元的资源供给路径;以权责匹配为原则,完善制度体系;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驱动,大力推动数字治理.

    高职院校院系治理治理现代化多重堕距

    人学视域下高校德育的现实藩篱与理路建构

    张成林曾俊豪杨翠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场域中,"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及其所树立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人学与高校德育的缘结所在,亦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然而,高校德育在实然向度中境遇诸多的现代性问题,人学也由此尽显困顿.对高校德育进行现实考察发现,在人学空场的境况之下,物化德育的滋生、"五唯"问题的突显、德育主体的偏离是显见的现实藩篱.需认识到,依托人性回归来唤醒人本德育是高校德育场的本真诉求.为此,高校德育基于终极价值的人本性范导从以下相互联系、相互包摄的三维度进行建构:从人的自然性维度,进行人化德育的嵌入;从人的社会性维度,发展人性德育;从人的自为性维度,凸显德育主体.

    人学高校德育主体性

    高校思政课说"理"内涵与机制创新研究

    晨曦葛玉荣林谷俞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新论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思政课的本质"问题.高校思政课说"理",应然包括:治国理政的政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以及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的事理.通过融合高校思政课说"理"方法、发挥高校思政课说"理"艺术、增强高校思政课说"理"效能、评估高校思政课说"理"效度,实现思政课社会政治属性与教育教学属性的价值统一.

    思政课说"理"机制创新路径勘察

    中华美学精神在高校美育中的转化与生成路径研究

    蒋晶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西方美育思想的引进至新时代美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景观、思想和话语资源,而礼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内核和中华文明的精神表征,在当下仍需进一步挖掘其现代性涵义及价值.文章概述了中华美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立足于大举推进美育的国家意志和战略背景,思考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高校美育中的当代转化,在阐释美学与美育关系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和生成路径,以期对高校美育实践有所裨益,并提供新的研究进路.

    中华美学精神高校美育转化路径

    当代大学生网络虚拟性骚扰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苗高萌李乐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性骚扰现象出现了显著的"虚拟化"特征,这表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失范行为获取了虚拟性特质."虚拟性骚扰"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主流违规失范行为之一.通过对近期集中爆发的高校"虚拟性骚扰"案件进行分析,归纳出该行为借助互联网的隐匿性、分享性、即时性等特质所呈现出的系列新变化,包括骚扰的方式由完全隐蔽转化为局部公开、内容由言语接触转化为影像获取、主体由单一主导到集体参与、目标由欲望满足到获取利益等四个方面.研究立足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与行为基本模式,实现了"虚拟性骚扰"的内涵界定、逻辑厘清与防治策略构建,有助于推动高校开展校园性骚扰防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

    虚拟性骚扰性骚扰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失范行为

    技术应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基于国内外42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王换超郑燕林马芸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技术应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作用效果,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42项技术应用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应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对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两个维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种类的技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模式、教学规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调节作用组间差异显著;教育水平和教学周期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调节作用组间差异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应用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建议,即推动现代技术深度应用,构建批判性思维培育机制;聚焦技术与学习模式整合,探索批判性思维培育路径;兼顾教学横纵双维度,增强批判性思维培育效果.

    技术批判性思维实验研究元分析

    "调"以精准把脉 "研"以科学助力——评《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质量调查报告(2022)》

    王坤庆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