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姚家新

双月刊

1005-0000

xb@tjus.edu.cn

022-23012636

300381

天津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体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正式改为双月刊。1992年以来,本刊一直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6—2003年连续5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1996、1999、2001、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三等奖(体育院校学报中首次获此奖项的期刊之一)。2001年首批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建的“中国期刊方阵”(全国8900多种期刊中仅入选728家期刊,本刊为体育院校学报中惟一一家入选期刊)。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全国仅有60种高校学报获此殊荣)。 2000年在体育期刊中率先被CA(美国《化学文摘》)[本刊为该检索机构收录的惟一一家国内体育期刊]、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刊,同年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02年被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为来源刊。1996年始,被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1997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随之上网,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还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维度审视

    曹莉刘明云周芳郭学松...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挖掘中华体育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体育精神形成于运动实践,形塑于体育人物和运动事件的互构场域中.爱国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无私奉献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遵循,集体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顽强拼搏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构建情境场域、讲好中国故事、强化主体性行动等是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之道.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遵循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女排精神研究

    黄莉付志铭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集中反映了中国体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中华体育精神在排球运动中的一次展现.女排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为中国体育界赢得了巨大荣誉,展示了体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值得理论工作者深入探究.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域下对女排精神进行探讨."女排精神"于 1981 年首次在《人民日报》公开提出,在袁伟民、陈忠和、郎平执教时期的三代中国女排分别展现出女排精神的不同内涵,但在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精神、追求改变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内容上存在共通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女排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上的契合之处,揭示影响中国社会几代人的女排精神能够入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原因,为深入研究女排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女排女排精神党的精神谱系中华体育精神

    运动训练科学化:基本要素、阶段划分与推进构想

    黎涌明
    12-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训练科学化是运动训练实践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对比赛成绩更大程度预测和控制的过程,既涉及经验向科学的迈进,也涉及科学向科学应用的延伸.实践、科学和艺术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 3 个基本要素,运动训练科学化可分为 3 个阶段,第 2 个阶段在不断借助自然科学成果推进的同时,运动训练科学化已开启第 3 阶段.在第 3 个阶段,运动训练科学化将更大程度发挥社会科学的价值,更加注重教练员在科学应用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科学的转化与传播.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可以从系统构建教练员培养体系、打造实践导向的科学化训练共同体、多方机构多方人员相向而行、优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 个方面进行推进.

    训练实践训练科学教练员社会科学

    雪上项目训练分期研究评述及启示

    陈亮李荣刘成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训练分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设置与控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在梳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评述上述项目的年度训练分期特征.在一般准备期,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宜采用经典分期模式,可分阶段加入短期高强度耐力板块训练或高原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宜采用不同素质板块分期组合的形式.特殊准备期,各项目的总负荷量均有所降低,其中越野滑雪提高高强度耐力并降低中等强度耐力;冬季两项减少力量和速度,并保持中低强度射击;北欧两项减少低强度耐力;跳台滑雪加强爆发力并避免体重增加;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在保持多种能力板块转化之后,以维持性训练为主.比赛期,各项目均以专项训练为主,但身体素质训练存在差异,越野滑雪可选择高低强度耐力训练的变化组合;冬季两项加强高强度射击并保持一定的低强度力量和耐力练习;北欧两项保持极限强度练习;跳台滑雪加强力量维持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的训练密度和低强度耐力训练有所增高.

    雪上项目训练分期训练内容训练负荷

    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发展进程中的挑战与中国镜鉴

    祝大鹏漆昌柱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心理服务是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的重要形式,对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发展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我国运动心理学服务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国际运动心理服务在自身方面存在缺乏明确准入标准、从业者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从业者文化胜任力缺位的挑战;在运动心理服务研究上存在定性研究比例失衡、研究技术更新升级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挑战;在运动心理服务实践上存在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缺乏足够重视、教练员心理服务能力建设缺失、运动心理服务职业道德评估与监督失位、运动心理学从业者职业反思匮乏等挑战.面对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我国运动心理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打造运动心理服务的中国方案、拓展服务领域与范围,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运动心理服务理论构建,重视循证实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培养规范、完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运动心理服务质量,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服务运动员心理健康职业发展

    体育科研方法思辩:随机原则在体育科学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审视与应用规范

    张连成高峰卢家瑶陶莹莹...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控制选择偏差、分配偏差,提高实验可比性的主要方法.违背随机原则,将给实验效度带来威胁,进而影响研究质量.在体育科学实验中,应用随机原则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滥用"随机抽样"一词、随机分配方法缺失、随机分配程序不详、忽视分层随机分配、忽视随机分配隐藏和随意安排实验顺序等 6 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体育科学实验研究带来偏差,进而影响研究质量.为合理把握随机原则,提高体育科学实验研究的有效性,从基于随机原则设计实验、使用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清晰交代随机程序 3 个方面提出具体应用规范.提出从随机抽样、随机分配序列产生、分配隐藏、实施过程 4 个方面编制体育科学实验设计中应用随机原则的自检清单,旨在为体育科学实验研究者提供检查指导,进而提高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和研究质量.

    随机原则实验偏差选择偏差分配偏差效度

    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吴相雷陶玉流王鑫王越...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交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在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对现有我国体育学科发展中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行探骊.研究发现,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不能脱离理论支撑而将学科交叉研究停留在实践层面.通过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引入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之中,以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核心内容解释学科交叉,为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提出,在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宏观层通过顶层设计、管理目标、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引领策略;中观层建立学科交叉支撑平台,促进学科网络、专业网络、课程网络各自融通;微观层立足学科交叉实践,形成学科发展与项目环扣、知识环扣、人才环扣的复合型学科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学科交叉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中家庭融合的困境及化解路径

    万炳军徐杰
    49-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体教融合"等系列青少年体育纲领性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家庭力量更深融入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家庭协同参与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成为制约"体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发展中家庭融合所面临的困境及化解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家庭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是运动员生源基础的储备者、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保障者、运动员发展资源的协同者、运动员竞技训练风险的应对者和运动员权益保障的监督者.家庭主动理念和主体认同的缺失、家庭自主能力的不足和家庭利益诉求的受阻是其融于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化解以上困境的关键路径是强化家庭融合角色、塑造传统家庭育人文化、创建家庭参与制度、建设家庭融合智慧平台、设立家庭组织机构,从而提高家庭融入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自主与协同治理能力.

    体教融合青少年运动员家庭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厘定、设计程序与推进策略

    董鹏于素梅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发展为纲的指导思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创新性教学方式.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进行厘定,对其发展核心素养的逻辑进行学理透视.依据深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活动课程理论,结合案例设计,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程序:主题选择—问题提炼—目标设计—内容整合—实施设计—评价设计,并阐释了各步骤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策略:正确处理好学科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系;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优化体育教师一体化培训方式,提升设计与实施能力;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家校社联动,提供主题学习保障.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的现实之困与纾解之策

    李彦龙陈德明常凤肖平...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是为满足全体人民体育需要,从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发展转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现代化.现代化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诉求、新目标、新征程,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基于社会支持系统四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手段"为逻辑主线,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研究认为:主体供给乏力制约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支持网络的形成,客体动力不足制约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普遍参与,支持内容贫乏阻滞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全面发展,支持手段有限阻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社会联结.实现多元主体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供给提供有效保障;提升客体参与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参与提供内生动力;丰富内容体系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改善社会支持手段,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提供关键支撑等纾解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