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姚家新

双月刊

1005-0000

xb@tjus.edu.cn

022-23012636

300381

天津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体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正式改为双月刊。1992年以来,本刊一直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6—2003年连续5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1996、1999、2001、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三等奖(体育院校学报中首次获此奖项的期刊之一)。2001年首批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建的“中国期刊方阵”(全国8900多种期刊中仅入选728家期刊,本刊为体育院校学报中惟一一家入选期刊)。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全国仅有60种高校学报获此殊荣)。 2000年在体育期刊中率先被CA(美国《化学文摘》)[本刊为该检索机构收录的惟一一家国内体育期刊]、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刊,同年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02年被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为来源刊。1996年始,被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1997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随之上网,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还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阻滞因素与推进路径

    王家宏郑国荣
    373-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剖析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探究其阻滞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消费有三条目标指向和六点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以科技创新驱动体育消费结构性升级、以市场拓展拉动体育消费需求端增长、以产业融合带动体育消费价值链提升.针对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消费发展中数字化技术利用不足、复合型人才培育不足、绿色化理念践行不足、保障性体系建设不足等阻滞因素,提出促进体育消费数实融合、推进体育消费人才培养、瞄准体育消费双碳目标、建立体育消费政策机制、建构体育消费法治体系等路径.期望为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新质生产力体育消费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问题判别及其克服

    赵富学
    381-38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是对优势资源、元素凝练及教学创新的高度整合与集中展示,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推理法等,对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关键教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团队综合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支撑、教学模式嵌入融合、教学方法适应创新等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度的因由解析、判别和回应,提出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有助于明确不同类型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和行为准则,使教师能够依据各类型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做到有效区分和适应教学,更好地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各类型课程的教学平衡与互补关系,充分展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成果,加快形成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打造一批卓越且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典型示范课程,进而为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思政推进工作提供实践参照和建设样板.

    体育课程课程思政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体育教学

    新时代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重点任务与推进策略

    尹志华降佳俊周清源陈伟峰...
    38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形成中国学校体育话语体系的关键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为结合新形势持续推进体育课程标准修订,制定地方和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做好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以体育课程实施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完善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质量监测,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数字化转型.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知水平,建立开放型的体育课程改革制度,强化教研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支撑引领,塑造体育课程改革的特色文化,提升体育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体育课程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沉浸式体育消费推进路径研究

    周结友刘婉亭
    397-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体育产品、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革新了传统体育市场的供给内容与形式,沉浸式体育消费市场悄然兴起.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与理论分析法,运用"沉浸理论",对沉浸式体育、沉浸式体育消费概念进行界定;从参与体验内容与形式、目的两个方面对沉浸式体育消费进行划分;归纳出沉浸式体育消费的供给特征,包括数字技术集成性、虚拟现实融合性、高度心智具身性和产品聚焦年轻化;提出未来沉浸式体育消费的推进路径,应以纵向研发深化和横向普惠覆盖为主干,朝着制度链、价值链、产业链、区域链、群众链五个战略布局全面推进.

    沉浸式体育数字技术集成虚拟现实沉浸式体育消费数字经济

    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体育赛事权利的理论证成与权利配置

    沈协田思源
    405-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法》第 52 条第 2 款明确了体育赛事传播权.从发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功能和权利体系化的角度考虑,立法应当在现有体育赛事传播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体育赛事权利.体育赛事权益是价值综合体,涵括了财产性投入和价值性投入,由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与相关主体共享.体育赛事权利是一系列权利所集合而成的"权利束",既包括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和相关主体基于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投入而产生抽象份额权,还包括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在体育赛事权利的实现路径上,进一步确立"投入—权益—收益"的体育赛事活动收益的分配路径,明确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管理权的内容和限制.

    体育产业体育赛事权利体育赛事传播权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体育赛事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主场馆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启示

    曾梓铭魏德样陈国艺张文静...
    41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主场馆区的产业结构特征,旨在推动"场馆—产业—城市"高质量发展.选取我国第九至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区为样本,以其 3 000 m范围内 12 类产业的POI信息为研究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和产业指数等研究方法,从产业数量、产业空间和产业圈层 3个方面探索不同建设性质主场馆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主场馆区总体呈现"改扩建场区>早期新建场区>后期新建场区"产业数量分布特征和"生产性服务产业>消费性服务产业>公共性服务产业"产业类别数量特征,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期待基本契合;(2)主场馆区的产业集聚呈现"中心—外围"扩散特征,还具有"隔断式—单热点""密布式—多热点""空心式—多热点"空间特征;(3)主场馆区整体呈现"四圈层"产业圈层结构,由内及外表现出"功能性—公共性—市场性"的产业圈层特征,但不同建设性质场区的产业重点集聚圈层各异.从多重叠加和精细开发相结合、圈层协同和因地制宜相契合、短期效益和长期规划相衔接 3 个维度提出实践启示,助力大型体育场馆科学嵌入城市高质量发展.

    主场馆区产业结构产业集聚POI数据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大型体育场馆全运会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

    张晓琳
    421-426,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新媒体传播为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解释力提供了重要载体.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体育文化数字化战略意义,进而提出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认为,中国体育文化数字化战略意义在于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提升中国体育形象构建国际文化秩序、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现阶段,传播主体专业能力匮乏、传播内容降低体育文化引导力、传播方式呈现碎片现象、国外受众存在认知偏差是中国体育文化新媒体传播面临的困境,进而制约体育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进程.为此,本文提出加大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新媒体传播内容生产制度、推动新媒体传播平台品牌建设、创新新媒体传播外宣叙事手段的破解路径.

    数字化体育文化新媒体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

    伏开鑫陈颇易小琅陈震宇...
    427-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实体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对我国实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从体育用品制造业视域,就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中介视角,采用 2013-2021 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赋能作用,数字经济间接提升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且科技创新能力中介作用略强于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打造体育用品"智慧园区",构建"数体"耦合的"供需匹配智能系统";架构"数体"科技创新生态圈与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挖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建构区域"数体"协调整合—优势互补机制等多条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体育用品制造业中介效应科技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审视、行动逻辑与实现方略

    季彦霞吕万刚伍艺昭何文革...
    435-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其高质量供给,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讨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发展现实、行动逻辑与实现方略.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目前存在创新要素激活不够、供给内容协调不足、绿色发展成效不高、服务效度提升不显、供需结构存在偏差等发展瓶颈.数字赋能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要遵循构建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的赋能体系、创新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赋能工具、强化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的赋能价值的行动逻辑.要通过全链条增效、整体性协调、绿色化发展、多维度开放、多元化共享打造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通过数字化供给手段创新、数字化供给信息创新、数字化供给机制创新、数字化供给模式创新,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新发展理念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发展现状、制约瓶颈与纾解方略

    段嘉琦沈克印
    44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现实举措.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洞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与治理内在联系基础上,审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的发展现状、制约瓶颈与纾解方略.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的政策体系逐渐形成,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治理主体多元协同,投入机制日益完善;治理手段趋于智能,基层治理成效显著.针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中存在的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通畅及资源要素不充分等制约瓶颈,提出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治理的要素保障等纾解方略,进而助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标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