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管理
统计与管理

宋辉

双月刊

1674-537X

hbtjxx@163.com

0311-87045971-6402

050051

石家庄市合作路312号

统计与管理/Journal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统计与管理是一份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社会经济的捷径、了解省情省力的窗口。办刊宗旨:面向读者、立足统计、反映经济、服务社会。读者对象:全国统计系统、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CMC算法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党红陈艳娇李建丽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MCMC算法是一种基于随机采样的统计计算方法,通过构建马尔可夫链,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抽样和模拟.文章基于蒙特卡洛马尔可夫链的相关原理,重点分析蒙特卡洛马尔可夫链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MCMC算法及相关算法的原理,包括蒙特卡洛方法的原理和三种常用的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接受拒绝采样和重要性采样、马尔可夫链的原理和平稳状态、MCMC算法的原理及两种经典的采样算法—Metropolis Hastings算法和Gibbs采样;其次,着重研究MCMC算法的应用,包括蒙特卡洛方法在拟合参数、求解不规则面积以及接受拒绝采样的应用,马尔可夫链在租车还车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使用MCMC算法估计回归系数的应用;最后,文章指出MCMC算法的改进方向,促进MCMC算法更广泛的应用.

    数值模拟蒙特卡洛方法马尔可夫链MCMC算法

    机器学习在金价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王星月王晓玲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COMEX黄金期货每日收盘价共 2019 个数据点,探讨机器学习技术在黄金价格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与效能.数据集被分为 80%的训练集和 20%的测试集,以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首先,以ARIMA(3,1,3)作为基线模型,其性能表现不佳.随后,运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BP 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模型以及小波神经网络,以评估它们在金价预测中的性能.最后,小波神经网络在测试集上的性能指标显示出良好的预测精度,同时BP神经网络也展现了卓越的预测能力,共同印证了机器学习技术在黄金价格预测领域的有效性.文章的结果对于金融市场分析师和投资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以更准确地理解和预测黄金市场的动态.

    金价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小波神经网络预测评估

    基于MGWR模型的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古丽斯坦·库尔班尼牙孜吴晓晓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 2010 年和 2022 年中国 280 个主要城市数据,对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析,并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中国不同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和差异化空间尺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一是经典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难以刻画不同变量对因变量的空间尺度差异,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不同尺度展现各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因此其回归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二是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且在空间上的异质性最强,同时拥有较小的影响尺度,这意味着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局部化,而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的影响尺度较大,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是显著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解决空间异质性问题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鉴于此,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些政策启示.

    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异质性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李海芹王俊党金芳赵俊霞...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领域探索"区块链+"的热情高涨,对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识别应优先开发的项目.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建立了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价值评价模型.同时以 12 个项目为例,计算各项目的开发价值度,结果表明,该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价值评价结果与目前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该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该评价体系可对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开发价值衡量起到关键性作用,帮助区块链企业识别应优先开发的项目,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可为国家区块链相关政策落实提供参考.

    区块链应用场景价值评价扎根理论AHP-熵权法

    数字金融、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蒋艳朱建华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我国30 个省份(去除西藏)2013-2022 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引入农村产业融合这一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来实现;数字金融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时存在自身门槛效应,数字金融超过门槛值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通过异质性分析得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数字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要加大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

    数字金融农村产业融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证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近20年国内外文献计量分析

    吴湘繁冯太平李潇潇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提升了组织运营效率与决策能力,为业务增长和创新提供了全新动力.本文以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作为中英文研究文献的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对此分析了国内外文献的年发文量、高产作者发文数量、研究热点与主题分布、高被引文献以及发展趋势.在研究热点方面,国外关注微观层面而国内更注重宏观层面;在研究主题方面,国内外的学者都很关注基础概念和应用实践,但国外英文文献更集中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在研究发展趋势方面,国外学者更关注前沿领域而国内学者更关注基础应用.建议未来的研究可分层次进行量表的开发与测量结构的验证,扩展理论的应用以探索不同的机制,以及拓展新的研究视角.

    人工智能技术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国内外文献计量分析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影响投资者信心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瑞纲罗国宇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将是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工作的主基调.本文以 2004-2022 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下称"董责险")对于投资者信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能显著提高其投资者信心,该结论经过替换核心变量、PSM等检验后仍保持稳健.通过作用路径分析,我们发现董责险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渠道,从而提高投资者信心.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或股价风险较高的企业,董责险对其投资者信心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在拓展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董责险有利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本文的结论为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保护、提振投资者信心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层在活跃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任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投资者信心投资者情绪风险承担水平代理成本公司治理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研究

    彭勃张红岩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 2012-2022 年 31 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莫兰指数I、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 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展现出了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同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显著空间异质性,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但随时间变化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呈下降趋势.2.我国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3. 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呈现β收敛,从收敛速度来看东部、全国、中部、西部依次降低.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

    我国数字产业双重集聚水平测度、演化特征与融合发展研究

    敖兴坡韩沈超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11~2022 年我国 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数字产业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水平,分析其演化趋势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种集聚模式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研究结论如下:1. 时间维度上,我国数字产业地理集聚水平和虚拟集聚水平呈现反向变化趋势,前者稳中略降,后者微幅上升;2. 空间维度上,地理集聚水平和虚拟集聚水平均表现为由东至西呈阶梯状下降特征;3. 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同时地理集聚的空间关联性更强;4. 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呈小幅上升趋势,表明数字产业双重集聚的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数字产业地理集聚虚拟集聚莫兰指数耦合协调度

    能源转型能否降低PM2.5污染?——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侯建朝陈静静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转型和大气污染防治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厘清二者关系并实现二者协同治理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政策涵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 41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城市能源转型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能源转型对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转型能有效改善PM2.5污染,这一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且此效应在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均得到验证.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释放减少大气污染红利的重要机制,即能源转型随着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对改善PM2.5污染表现出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推动了对减少大气污染动因以及能源转型改善PM2.5污染的机制、效应和地区差异等的理解.

    能源转型PM2.5污染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