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管理
统计与管理

宋辉

双月刊

1674-537X

hbtjxx@163.com

0311-87045971-6402

050051

石家庄市合作路312号

统计与管理/Journal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统计与管理是一份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社会经济的捷径、了解省情省力的窗口。办刊宗旨:面向读者、立足统计、反映经济、服务社会。读者对象:全国统计系统、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城市群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晓驰朱洁周松
    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作为减排增汇的主要载体,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碳源""碳汇"两方面着手,探究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市的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性及影响因素.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构造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矩阵,并以此构建空间关联网络,观察其整体网络特征、个体节点特征、空间聚类情况以及空间溢出传导机制,再利用QAP回归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城市群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关联程度随时间逐步强化;(2)不同城市在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网络中所处地位存在着显著非均衡性;(3)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网络板块内部联系较弱,主要在板块间产生关联溢出;(4)城市间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异会阻碍碳足迹压力空间关联的形成.对此,要根据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减排增汇政策,协同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的良性循环.

    碳足迹压力空间网络关联社会网络分析QAP方法京津冀碳排放

    欧盟中小企业统计实践研究

    都田秀佳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共识.为全面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统计成为统计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全面梳理欧盟统计实践,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探究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统计调查和监测工作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欧盟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和统计体系较为完备,重视质量效益、开展大量统计分析和评估工作、数据整合较好.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建议继续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制度,丰富统计内容,增加统计频次,增强多元统计合作,加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与综合评价,深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统计现代化改革.

    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统计监测国际比较研究统计现代化改革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重庆劳动力就业公平性研究——基于机会公平视角

    石丽红夏政然陈卓尔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公平,就是要破除劳动力市场藩篱,为普通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有效落实同工同酬同保障的原则,逐步提高就业质量.本研究基于重庆城镇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测度收入不平等情况;第二,运用明瑟收入方程对全样本和低收入样本进行回归估计;第三,基于事前估计视角,运用参数估计法测度机会不平等指数,并且运用shapely分解,分析造成机会不平等的成因;第四,尝试把努力变量纳入机会不平等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显示:一是重庆劳动力收入存在较大的不平等,推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二是机会不平等是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三是城镇化、年龄、性别和父辈是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四是劳动力通过增加受教育年限、跨省市迁移、提高职业技能,对收入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中等收入群体机会公平参数估计法Shapely分解

    互联网使用、环境治理效能感与农民参与意愿

    熊春林李一书贺容煜刘芬...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等模型,实证研究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信息获取型和学习发展型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而社交娱乐型则呈现负向显著影响;环境治理自我责任感和自我能力感在信息获取型、学习发展型对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中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在持环境乐观主义的农民群体中,互联网使用对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更明显.对此,应加强使用互联网教育与环保宣传,不断提升农民的网络应用水平和环境治理自我效能感,不断改善农民的环保治理认同感,以此有效发挥互联网使用对积极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转化作用.

    互联网使用农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自我效能感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重庆市数字经济就业效应测算

    李苏慧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对劳动者就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劳动权益保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重庆市202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为依据,采用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测算重庆市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通过分析发现重庆市数字经济部门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强,接着从最终需求角度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重庆市数字经济部门由进出口引致的劳动力比例最大,并进一步测算当数字经济部门的产出发生变动时,与其联系紧密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劳动力增加量最多.基于此,本研究建议重庆市应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差异化就业政策,创造就业机会;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助力就业增长.

    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就业吸纳能力就业效应

    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刘政永孙娜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六稳""六保"两大政策之首.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选取2010-2022年的样本数据,对保定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随后,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三次产业协调度系数指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偏离,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再次,根据前面实证分析,对保定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存在的产业结构内部合理性有待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较为缓慢问题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协调性存在偏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依托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就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其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扩大就业规模;发挥政府职能,消除政策壁垒,促进就业良性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健全人才机制,培养吸纳高素质人才等促进保定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偏离度长期均衡关系协调发展

    山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减缓效应研究——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

    赵静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内涵,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的倡导,通过增加农村保险和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这两个关键指标,重构能够反映普惠金融丰富性和多元性特点以及互联网金融使用便捷性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对山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半对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山西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和便捷性提升较快,但金融服务使用效果和程度欠佳;(2)山西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削弱绝对贫困,但是无法削弱相对贫困,反而会增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增强农民数字普惠金融意识,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消除绝对贫困,还要进一步削弱相对贫困.

    农村普惠金融指数数字普惠金融半对数回归模型贫困减缓效应

    绿色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研究

    李从欣胡诚诚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索绿色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用工具变量法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成立;在不同地区,绿色金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异质性;绿色金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非线性特征.进一步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金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条渠道中,科技创新的作用渠道显著,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渠道不显著.我国应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针对不同地区采用多样化政策支持,不断提高绿色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

    绿色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目标下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研究

    官永彬莫亚辉庞意君莫兰兰...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面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动态测度县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五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继而探索现阶段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分异程度和来源结构.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各尺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小幅波动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差序格局与"东北塌陷"现象;(2)不同政策聚焦、特殊地域地貌、发展水平与建设规模的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具有异质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域、丘陵县域、经济财政低水平县域以及人口面积较大县域是当前共同富裕战略推进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县域;(3)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尼系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波动变化特征,西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非均衡现象较为严峻;(4)我国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异主要来源于超密度贡献,其次为区域间差异,而区域内部差异带来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趋于收敛.

    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化区域差异

    长三角41个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统计研究

    李丽梅刘源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时间截面数据,通过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尝试探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空间分异显著,表现为"东南高、中部平衡、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长三角地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趋势明显,东南区域的"高-高"集聚、西北区域的"低-低"集聚特征显现;3.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的因素作用不同,核心因素是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4.各项影响因子对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演化的解释力呈双因子增强作用,且因子解释力统计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从推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强文旅产业发展的韧性、夯实文旅产业的发展基石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旅产业地理探测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