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管理
统计与管理

宋辉

双月刊

1674-537X

hbtjxx@163.com

0311-87045971-6402

050051

石家庄市合作路312号

统计与管理/Journal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统计与管理是一份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社会经济的捷径、了解省情省力的窗口。办刊宗旨:面向读者、立足统计、反映经济、服务社会。读者对象:全国统计系统、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徐士博章上峰
    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以2002-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为样本,编制非竞争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建立产业链中观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硬件设备投入和数字化软件投入对产业链安全的影响,并检验行业异质性情况下二者对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产业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促进了产业链安全水平的提升,其中数字化软件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数字化硬件投入,且促进效应在不断加强;不同要素密集程度的产业链数字化程度排序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且数字经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安全呈现不显著负效应.基于此,具体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数字化软件服务投入,重点支持数字化软件服务创新,推广数字化平台建设;2.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支持,提供专项扶持政策,建立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提升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链数字化深度,深化产业链合作,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投入产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

    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董淑太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向世界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而河北省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占工业碳排放的80%以上,实现双碳目标面临较大压力.本文运用2010-2021年河北省规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研发创新指标体系和实施碳排放核算来测度变量,进而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分析研发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层面,发现研发创新活动与碳排放显著负相关;中介效应层面,检验研发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效应"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量,"结构效应"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渠道尚未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层面,得出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后(2016-2021年)研发创新"碳减排"效应大于政策实施前(2010-2015年),高耗能行业研发创新"碳减排"效应大于其他行业.本文验证了研发创新对碳减排的中介机制和异质性特点,以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论证启示.

    碳排放研发创新规上工业技术效应STIRPAT模型

    中国居民财务杠杆率的动态特征分析

    朱晨何启志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梳理现有居民部门杠杆率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GDP、可支配收入和存贷款口径三个角度测度了中国居民财务杠杆率,通过不同口径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中国居民财务杠杆率的动态特征.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Kernel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了2015-2022年中国居民财务杠杆率的空间分异情况和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样本观察期内中国居民财务杠杆率水平整体有所提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情况;内部总体差异逐渐减小,以组间差异为主要差距来源;同时会受到空间交互效应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现象.最后从政府和金融管理机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助力稳定居民金融杠杆率,协调各地区加杠杆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居民财务杠杆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Markov概率转移矩阵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质量统计评价研究

    汪小龙李健鹏孙兆璇童家昊...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针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质量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理论,依据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六个维度的18个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质量整体上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多数省份的发展质量不高;动态分布演进方面,城乡差距呈现出显著的主力驱动趋势,生产力、基础设施则是均衡趋势,文化娱乐是单峰趋势,经济水平则是多峰并行趋势;地理区域方面,各个地区是否邻近中心集聚区域是造成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在短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路径依赖;空间形态方面,我国城乡融合的空间聚集形态主要呈现出"低-高""高-高"的空间溢出格局,表明城乡融合发展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潜力.

    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分布动态演进区域差异空间形态

    我国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生态治理效率评价及其耦合协调研究

    范震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工业企业生态治理效率、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影响的生态治理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6-2021年我国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生态治理效率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但是总体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地区间差距显著,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效应显著.

    生态治理效率科技创新效率三阶段DEA耦合协调

    金融科技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多言寡行"

    陈琪赵爽爽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环境责任"多言寡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环境责任承担过程中的"多言寡行"现象,结论在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2)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影响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且在金融科技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数量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在金融科技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表现为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环境责任"多言寡行"的抑制作用在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当企业面临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时,金融科技对企业环境责任"多言寡行"的抑制作用更强.

    金融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环境信息披露环境绩效

    市级营商环境建设专门机构的效果评估与数据赋能方式研究——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秋菊霍佳良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营商环境政策与制度体系日趋完善,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营商环境建设专门机构,进行行政体制创新尝试,以确保政策与制度高质量落实,此举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战略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各市为研究样本,对其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市级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可以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研究还发现,市级政府营商环境建设专门机构的数据赋能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存在差异.现阶段采取部门合作的方式为营商环境建设进行数据赋能,可以更高效地推进政府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最后,在研究影响专门机构职能完善与发展因素时发现,政府内部因素存在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外部因素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专门机构职能完善与发展的影响力.本研究通过计量分析,对市级政府设立的营商环境专门机构进行了效果评估,探讨了该机构的数据赋能方式,为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机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与策略建议.

    营商环境政府治理数据赋能政府效能挤出效应

    创始人控制权保护机制研究:案例分析与治理建议

    张露丹郭培轩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一个集市场化、法治化及国际化特征于一体的营商生态系统,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显著增强,通过颁布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资本市场的介入,公司创始人面临着股权稀释的困境,导致公司控制权旁落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分析,对创立者控制权保护机制的关键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并就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首先在介绍公司治理理论和双层股权结构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阐述了创始人控制权保护机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随后,通过对雷士照明案例的问题分析,包括内部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影响、个人决策与管理风格、法律与合规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创始人的控制权,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治理建议包括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策略,法律和合规保障,以及个人管理和沟通等方面.

    控制权合伙人制度双层股权结构案例分析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董晓芳樊祥嘉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来源及演进趋势,对加快缩小区域科技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来源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呈"N"字型增长,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南、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西北经济区最为严重;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低水平省份向上转移到更高效率水平的概率逐年变大.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应重视区域异质性、鼓励各经济区相互交流合作,同时应逐步完善以区域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等建议.

    科技创新效率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趋势

    跨境铁路建设能否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276个城市经验数据

    李鑫岩余金艳齐实连家茜...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铁路是指跨越国界、连接不同国家的铁路系统.跨境铁路在促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跨境铁路建设能否提升区域经济体在应对外来冲击的抵御能力,即提升区域经济韧性,这是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究的问题.为此,本研究以2007-2021年中国276个城市为样本探究跨境铁路建设能否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及其具体特征.研究发现,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跨境铁路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境内沿线城市的区域经济韧性且在PSM-DID、IV和安慰剂检验下均稳健成立.中欧班列通过提高财政支出、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抵抗力、恢复力与重组力,进而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还发现中欧班列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存在城市地域、城市规模和城市贸易政策的异质性.

    跨境铁路中欧班列国际物流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