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决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李明星

半月刊

1002-6487

tjyjc3220@163.com tjyjc3220@sohu.com

027-87814524/1400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东一路19-2号

统计与决策/Journal Statistics and Decis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立足统计理论,关注经济热点,推介决策方法,传递学术信息。本刊特色:观点新颖,内容务实,风格泼辣,统计与决策结合,理论实务并重。读者对象: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统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场一体化、专业化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18个城市群的视角

    李荫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作为分工协作的重要平台,其市场一体化加深专业化分工程度,以此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文章基于2002-2022年中国18个城市群20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视角下的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专业化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不仅提升了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水平,而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城市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城市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较为显著;外围城市受到市场一体化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心城市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总效应不显著;2012年以后较2012年以前年份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市场一体化通过加深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发展。

    市场一体化专业化分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

    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田京京李锴昕帅雨婷李勇...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构建了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目前处于中度协调水平;(2)耦合协调度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随后依次是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除西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外,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正在缩小,整体极化现象减弱,各省份绝对差异缩小,东部、西部、东北地区极化现象相对较弱,而中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3)科技创新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受教育程度能够促进耦合协调度提高。

    工业智能化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农业增加值出口与价值链嵌入度测算及特征分析

    裴韬武李董林杨晓颖李春顶...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中国农业嵌入国内价值链(NVC)和全球价值链(GVC)的关键节点,文章基于2017年内嵌中国各省份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各省份农业增加值出口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农业NVC嵌入度、GVC嵌入度以及NVC与GVC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份农业增加值出口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且整体农业价值链嵌入度较低。(2)从NVC嵌入度来看,中国各省份农业增加值出口目的地集中度较高,其中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调入地。(3)从GVC嵌入度来看,美国和IPEF是中国各省份农业增加值出口的主要经济体和区域多边合作机制。(4)从NVC与GVC的联动效应来看,中国农业NVC与GVC的联动效应较强,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是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因此,从总体层面构建农业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深化与主要农业合作伙伴和主要农业合作地区的关系,构建国内价值链嵌入水平提升与全球价值链融入相衔接的联动机制,是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有效措施。

    中国农业双循环NVCGVC内外联动效应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

    郭巍郭晓丽乔晗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体育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全国工商企业登记注册微观数据,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全国3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不高,区域不平衡性有所加剧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总体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未出现明显极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差异的主要来源;(3)从演变特征来看,体育产业发展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发展水平与其邻域状态具有协同性;(4)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收敛速度差异较大。

    体育强国体育产业统计测度时空演变收敛特征

    金融让利、收入增长与消费促进

    马克卫苏毅洁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金融机构部门让利的分阶段影响效应测算与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设计构造涵盖"收入形成—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全过程的经济影响动态传导分析模型系统。利用2022年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实际数据,全面测算"金融机构部门让利"这一政策导向下宏观经济运行各机构部门在收入分配与使用环节受到的影响,系统展示金融让利的宏观波及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让利有显著的投资促进效果,能拉动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长,进而促进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张,对于我国新内需体系的构建有积极影响。

    金融让利资金流量模型稳态结构分解收入增长消费拉动

    数字普惠金融、要素配置效率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赵璐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要素配置效率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更强。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势,持续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构建要素配置新机制,凝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动能;因地制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引导地区间现代产业体系均衡化建设,以加速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数字普惠金融要素配置效率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董捷董书丹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家庭资产的积累,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逐渐上升。商业健康保险作为重要工具,在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商业健康保险的持有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在控制人口统计特征、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持有商业健康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增加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占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影响主要通过预防性储蓄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商业健康保险对城镇地区、中西部地区和高收入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以及提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具有更显著的促进效应。

    商业健康保险风险金融资产预防性储蓄倾向得分匹配(PSM)健康风险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技术距离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

    郑文清李玮玮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技术距离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可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距离会影响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果,当技术距离不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当技术距离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发挥挤出效应;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在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据此,应构筑数字服务贸易安全屏障、践行技术追赶战略、组建区域自主创新联盟,以充分释放数字服务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赋能作用。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技术距离自主创新门槛效应

    研发强度目标、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链现代化

    陈战波祝建波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研发强度目标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研发强度目标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发强度目标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强度目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表现为在沿海地区和低技术水平地区显著,而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水平地区不显著。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强度目标会通过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包括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改善数字经济环境和优化数字基础设施。

    研发强度目标数字经济发展产业链现代化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王方露杨阳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能会抑制碳排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的临界值在不同经济区域有所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影响显著,而在东北地区,"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和资源错配两条作用路径实现。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碳减排效应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