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季刊

1673-9043

xuebaotxd@126.com

022-5959631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高脂血症LDLR-/-小鼠的作用机制

    唐华靖罗雅歌杨磊徐宝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脂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LDLR-/-小鼠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LDLR-/-小鼠分为对照组与高脂组.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喂养高脂饲料,6 周后,高脂组按照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平均分为 4 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HSYA(3.8 mg/kg)低剂量组、HSYA(7.6 mg/kg)高剂量组.给药11周,给药期间同时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LDL-C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脂肪蓄积情况,采用靶向脂质组学技术对LDLR-/-小鼠血清中脂质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LDL-C、TC、TG、AST、ALT含量升高(P<0.05),肝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浸润,肝细胞排列紊乱,大量脂质蓄积.与模型组比较,HSYA两组小鼠血清中LDL-C、TC、TG、AST、ALT含量降低(P<0.05),肝脏的脂肪变性、脂质蓄积等病理情况得到改善.脂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差异的脂质分子共有 14 种(VIP>1,P<0.05).HSYA两组与模型组比较,17 种脂质分子呈现相反的趋势并具有差异,分别为PE(18∶0/18∶1)、PE(18∶0/18∶2)、PE(18∶0/20∶3)、PE(18∶0/20∶4)、PE(O-18∶0/18∶1)、PE(O-18∶0/20∶4)、LPE(18∶1)、LPE(20∶4)、FFA(22∶4)、PI(18∶0/18∶2)、PI(16∶0/18∶1)、PI(18∶1/18∶1)、LPI(18∶0)、PG(18∶1/16∶1)、PG(18∶1/18∶1)、PG(18∶1/18∶2)、PA(18∶1/18∶1)(VIP>1,P<0.05).[结论]研究利用脂质组学技术,发现HSYA可以通过调节高脂血症LDLR-/-小鼠血清中脂质代谢水平,发挥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为临床应用HSYA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脂血症脂质组学脂代谢

    毛酸浆内酯通过抑制STAT3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韩红叶余雅琴张强孙雨颉...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在毛酸浆内酯(PPB)诱导人乳腺癌MCF-7 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分析PPB诱导MCF-7 细胞凋亡;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PB抗乳腺癌的潜在机制;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 STAT3 抑制剂 S3I-201 以及 STAT3 小干扰 RNA(siRNA)对 PPB抑制MCF-7 细胞生长的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考察PPB单独处理或STAT3 siRNA预处理后对MCF-7 细胞中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以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CF-7 细胞经PPB作用后凋亡形态特征明显,凋亡比例上升;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PPB与乳腺癌疾病的共同靶点STAT3 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单基因GSEA结果提示STAT3 高表达与凋亡信号通路呈负相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PPB能够抑制STAT3 的磷酸化;S3I-201 抑制剂或siRNA敲降STAT3 均能进一步促进PPB抑制MCF-7 细胞生长;此外,敲降STAT3 进一步增加PPB对促凋亡蛋白Bax、Cytochrome c、裂解的Caspase8(Cleaved-Caspase8)、裂解的Caspase9(Cleaved-Caspase9)以及裂解的PARP(Cleaved-PARP)的促进作用,并增加PPB对抗凋亡蛋白Bcl-2的抑制作用.[结论]PPB通过抑制STAT3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人乳腺癌MCF-7细胞毛酸浆内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羌活胜湿汤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量值传递分析

    王敏薛志峰孙新茹李丹丹...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QSD)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量值传递分析.[方法]制备15 批QSD物质基准冻干粉,以羌活醇、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蔓荆子黄素、异欧前胡素、甘草酸铵为专属性指标成分,建立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转移率范围及出膏率,对饮片到物质基准对应实物间的量值传递进行分析.[结果]15批物质基准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分别为:羌活醇 1.09~1.70 mg/g(10.17%~32.62%),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 0.06~0.20 mg/g(7.30%~10.85%),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1.27~2.81 mg/g(66.13%~92.13%),蔓荆子黄素 0.09~0.59 mg/g(5.24%~13.37%),异欧前胡素 0.03~0.28 mg/g(0.94%~1.92%),甘草酸铵 12.74~33.78 mg/g(48.96%~62.56%);出膏率为 30.09%~34.35%.[结论]采用HPLC法初步建立了经典名方QSD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经典名方QSD后续的研究及相关制剂研发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

    《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1页

    基于TLR4/MyD88/MAPK信号通路探讨脉络舒通丸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清果曹宁宁李市荣张琬靖...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舒通丸抗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脉络舒通丸低、中、高剂量组、地奥司明组(阳性药对照),每组 6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耳缘静脉注射20%甘露醇建立STP兔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兔耳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测定凝血 4 项;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耳组织Toll样受体 4(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c-氨基酸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及相关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病理损伤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升高(P<0.05);TLR4、MyD8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包括p38MAPK、ERK1/2 和JNK)蛋白及相关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脉络舒通丸低、中、高剂量组、地奥司明组兔耳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 或P<0.01);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APTT、PT、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TLR4、MyD88、MAPK(p38MAPK、ERK1/2和JNK)蛋白及相关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 或P<0.01).[结论]脉络舒通丸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MAPK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从而发挥抗血栓性浅静脉炎作用.

    脉络舒通丸血栓性浅静脉炎TLR4/MyD88/MAP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观察

    张世科何慧王宇孙嘉婧...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负性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 5天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电刺激组同时联合使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1个月为 1个疗程,共治疗 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刺激组患者SAS、SDS评分降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FINS、FBG、HOMA-IR降低,血清IL-1、IL-6 和TNF-α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FINS、FBG、HOMA-I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电刺激组SAS、SDS评分降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FINS、FBG、HOMA-IR降低,血清IL-1、IL-6 和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PCOS患者治疗中应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还可以改善患者血糖代谢,减轻炎症反应.

    耳迷走神经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焦虑抑郁

    喜炎平注射液致57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杜雪晨金鑫瑶王春洋曹璐佳...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对纳入研究的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 52 篇,包含不良反应/不良事件57 例.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性别、过敏史有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多发生于<10 岁年龄组,患者原患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 30 min内,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变态反应,在经过临床有效处理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发生,无肝肾损伤.[结论]引起喜炎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可能因素众多,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病情大多发展迅速,在得到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无肝肾损伤.

    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1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网状Meta分析

    陈路路钟成梁许晨霞张旭...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 11 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对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 2022 年 5 月 5 日.使用RevMan 5.3、GeMTC 0.14.3、Stata 14.0 软件进行结果呈现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 7113名受试者,涉及11 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总有效率排序结果为:肠胃康颗粒>山麦健脾口服液>芪斛楂颗粒>小儿脾胃乐颗粒>儿康宁>沙棘干乳剂>醒脾养儿颗粒>健身消导颗粒>小儿健脾丸>健胃消食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常规西药.[结论]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且肠胃康颗粒、山麦健脾口服液和芪斛楂颗粒概率排序较为靠前,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临床上可结合该研究结果及临床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对患者最优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中成药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网状Meta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视化研究

    王旭韩耀巍孙丹李焕敏...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范围内中医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及科研选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建库至 2021年 11 月 15 日刊载的中医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内容包括发文数量、发表期刊、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文献 1 355 篇,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随着中医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发文量总体处于增长态势,2018 年载文量最多为 115 篇.主要形成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王伟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姜之炎和姜永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吴振起和王雪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民为代表的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提示研究热点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素、临床疗效、咳嗽等.[结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证治创新、作用机制 3 类;研究热点从临床研究向作用机制等基础实验方向转变;中药有效成分、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等成为新兴研究方向.

    支原体肺炎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CiteSpace

    近5年中医药调控Cajal间质细胞增殖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时玉洁陈萌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传输型便秘(STC)是由于肠道蠕动减慢、粪便传输迟缓所致的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同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便秘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述.Cajal间质细胞(ICC)作为消化道传导慢波信号的基础,与STC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ICC的数量、分布、功能、结构的改变均会影响胃肠道运动,其中ICC的减少是引起STC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干预与ICC增殖有关的信号通路,调节ICC数目,调控自噬,抗凋亡,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文章对实验研究的信号通路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针灸推拿方面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望为临床治疗STC提供思路.

    Cajal间质细胞增殖慢性传输型便秘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