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季刊

1673-9043

xuebaotxd@126.com

022-5959631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张伯礼教授验案看"虚不受补"病证诊疗策略

    高宁秦广宁昝树杰王佳宝...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不受补"作为临床疑难问题散在述评,却欠理法,通过张伯礼教授轻量使用温燥、渗利药即出现口腔溃疡及心悸的病案一则探究"虚不受补"类病证的病因病机、体质特点及治疗策略.此类病证病机多因脏腑虚实夹杂,或兼寒热错杂、气机失调,体质迥异而补不得效,甚则有过,临证治当慎重把握药物偏性,轻量缓图,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制性纠偏,润燥合宜,厘然有度.

    虚不受补验案名医经验张伯礼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泄泻用药规律探究

    张涛谭超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泄泻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熊继柏教授诊治泄泻的用药经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归纳和分析熊继柏教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泄泻患者的门诊病历数据,利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舌脉象频次及药对组合,通过结合熊继柏教授对泄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国医大师的诊治规律及用药规律;且以验案举例说明.通过总结分析,共纳入病历 168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砂仁、厚朴、黄连、木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西洋参,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偏苦、辛、甘,归经多为脾胃经,归纳出治疗泄泻的主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和连朴饮.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泄泻以"健脾理气,清热燥湿"为治疗原则,在香砂六君子汤和连朴饮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加减化裁.

    泄泻中医传承平台数据挖掘国医大师熊继柏

    关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变更为月刊的通知

    106页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用药规律

    金悦婷刘芳宇叶浩然何莎莎...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型,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提供中医辨证思路和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 2023年6 月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临床治疗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剂录入Excel,规范中药名,统计药物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和归经,用SPSS Modeler18.0 将频次≥4 的中药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点,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利用Lantern5.0软件对频次≥4的药物进行隐结构及综合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 47篇,方剂48首,涉及中药 98味,频次≥4 的中药共 33 味,频次最高的是前五位是丹参、黄芪、当归、川芎、大黄,关联规则分析共 4 条中强度关联规则,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为丹参和黄芪这个组合.隐结构模型分析包含 6个隐变量.[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根据病情加减清热药和补虚药.通过以方测证,推测脓毒症心肌损伤代表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毒热瘀阻证、阳气暴脱证、气虚血瘀证,可见病机是本虚标实.

    脓毒症心肌损伤关联规则隐结构用药规律

    心肌梗死中淋巴管新生关键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防治中药的筛选

    齐育麟白立鼎邱先哲司雨萌...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Lasso回归与SVM-RFE算法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心肌梗死(MI)中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核心基因,并预测和分析基于核心基因治疗MI的潜在中药.[方法]基于GSE66360 数据集筛选差异基因,并从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基因集,二者取交集构建MI-淋巴管新生DEGs并分析其相关性.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淋巴管新生相关基因,并对MI数据集GSE66360 进行差异化分析,构建MI-淋巴管新生交集基因集并探究其相关性;利用Metascape、GO、KEGG与GSEA等手段对交集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基于Lasso回归与SVM-RFE算法筛选特征基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利用验证集GSE48060 对特征基因进行二次验证得到核心基因,并基于核心基因筛选治疗MI的潜在中药.[结果]本研究在GSE66360 中共获得 390个差异基因,与淋巴管新生基因取交集,共得到26个MI-淋巴管新生DEGs.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与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脂多糖反应、白细胞介素-17、核因子KB、肿瘤坏死因子等功能与信号通路相关.通过Lasso回归分析、SVM-RFE算法、ROC曲线与验证集二次验证共得到四个核心基因(ADM、IL1RN、IL1B、PFKFB3).根据 4 个核心基因筛选出丹参、黄芪等 18 味中药,其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属苦、甘、辛,归经主要集中于肺、肾、脾经.[结论]ADM、IL1RN、IL1B、PFKFB3 可能是基于淋巴管新生治疗MI的潜在基因,并且丹参、黄芪等中药可能为基于此核心基因治疗MI的药物来源.

    心肌梗死淋巴管新生生物信息学中药

    《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22页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的经典名方温胆汤化学成分分析

    张奎斌邢斌宋纹王仁兴...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温胆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2.1×100 mm,1.7 μm),以 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柱温 30℃;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检测,扫描模式为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100~1 500.[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库信息等对化合物进行鉴别.从温胆汤中共鉴别了 121 个成分,包括70个黄酮类成分,18个香豆素类成分,9个皂苷类成分,10个生物碱成分,3个苯丙素类成分及其他类化合物11 个.其中 15 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结论]利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温胆汤的物质基础,可为该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合理制定奠定基础.

    温胆汤UPLC-Q-ExactiveOrbitrap-MS成分分析经典名方

    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纤维血管膜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晓宇梁丽娜高云陈强...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纤维血管膜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明睛颗粒治疗nAM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两阶段激光光凝的方法建立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BN大鼠随机分为 3 组:模型组、抗VEGF组、明睛颗粒(MJKL)+抗VEGF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MJKL+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同时予明睛颗粒灌胃.10只BN大鼠不造模,常规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 40d后,采用眼底照相(FP)、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铺片观察眼底病变形态、病变渗出面积及MD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 的表达及分布,qRT-PCR法检测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两阶段激光造模后 40d建立纤维血管膜模型;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面积、光密度值(MD)值、病变高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而MJKL+抗VEGF组较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的MD值、病变高度更加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也明显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 的荧光强度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中Collagen-1,Fibronectin,TGF-β1 的荧光强度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均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明睛颗粒联合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较单一应用抗VEGF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的生长.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明睛颗粒两阶段激光诱导纤维血管膜TGF-β1纤维化相关蛋白

    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预测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高琰丁宇斌王文儒李芮...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疗效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并构建一个可以预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有效的列线图.[方法]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1 年 6 月就诊于全国 19家医院的585 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并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本研究最终纳入 243例患者,根据患者短期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探究AA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有效的临床预测因素,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临床预测因素,利用R语言制作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建立动态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C指数、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DCA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 5 个预测因素:病程、AA分型、BMI≥25、中医治疗方案和输血依赖,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由以上5个变量组成.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 0.754(95%CI:0.677~0.830);校正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χ2=3.525,P= 0.897)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32%~94%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能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预测模型列线图

    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水平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郑娜杜元灏丁晶许迎春...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 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 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针针刺患侧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穴;观察组额外开展头皮针治疗,针刺位置包括顶颞前斜线等,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 5 次,总计持续治疗 2周.对两组进行MMSE评分和血清CGRP测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 90 天的MMSE评分和CGR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都有显著优化(P<0.05),观察组的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并升高血清CGRP浓度,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较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效果更好,该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浓度升高有关.

    头皮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