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季刊

1673-9043

xuebaotxd@126.com

022-5959631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少阳三焦枢机探讨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辨治长新冠思路

    欧阳欢张晓乐王庆国樊姝宁...
    385-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新冠是指患者新冠感染"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躯体和精神症状,临床持续时间较长.王庆国教授从枢机理论出发,认为正虚邪恋,枢机不利是长新冠的核心病机;以"和调枢机、通平致和"为总体治疗原则;据证选方,临床善用柴胡桂枝汤为主方化裁,再据证/症灵活加减,标本兼顾,病症同治,临床疗效显著.

    长新冠枢机和法柴胡桂枝汤王庆国

    大血藤多酚组分的化学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晓晓战秀俊张庆瑞姜其宝...
    390-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富集大血藤多酚组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化学表征,丰富该药材的物质研究基础,初步分析多酚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总多酚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对其进行化学表征,利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大血藤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优化Folin-Ciocalte法最大吸收波长为740 nm,大血藤总多酚含量约为32.34%;通过高分辨质谱检测到大血藤中多酚类成分有62个,包括28个酚酸和酚苷类成分、13个木脂素类成分、12个苯丙素类成分、9个黄酮类成分;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都具有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4.88 µg/mL、16.68 μg/mL.该研究从大血藤提取物中检测到62个多酚类成分,抗氧化活性与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了大血藤多酚组分,为该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大血藤多酚组分含量测定化学表征抗氧化活性

    补骨脂酚通过线粒体自噬抑制人肝癌Hep3B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赵浩楠张强温中庆康宁...
    400-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补骨脂活性成分补骨脂酚(BAK)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生长抑制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BAK对人肝癌Hep3B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相差显微镜观察BAK处理后Hep3B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Mitotracker/Rhodamine荧光探针染色结合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分析BAK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考察BAK处理后自噬标志性蛋白溶酶体相关蛋白1(LAMP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QSTM1蛋白(p62)以及线粒体自噬标志性蛋白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膜蛋白(Tom20)的表达情况;MTT法考察线粒体自噬抑制剂氯喹(CQ)、巴弗洛霉素A1(Baf-A1)对BAK诱导的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BAK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ep3B细胞生长;高内涵实验结果表明BAK能够升高线粒体质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BAK可以上调LAMP1、LC3、PINK1、Parkin表达量,下调p62、MFN2及Tom20蛋白表达;加入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可显著逆转BAK诱导的Hep3B细胞生长抑制.[结论]补骨脂酚通过线粒体自噬抑制人肝癌Hep3B细胞生长.

    肝癌补骨脂酚线粒体自噬细胞生长抑制

    芒柄花素磺酸钠通过MAPKS信号通路缓解OVA诱导哮喘小鼠肺部炎症

    陈利城杨帆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芒柄花素磺酸钠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购买SPF级C57BU6小鼠60只,并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具体组别如下: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OVA组)、芒柄花素磺酸钠低剂量(MBHS-L组)、芒柄花素磺酸钠中剂量(MBHS-M组)、芒柄花素磺酸钠高剂量(MBHS-H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使用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实验主要评价小鼠哮喘症状并进行评分、计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Diff-Quick染色法)、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析肺组织p-ERK1/2,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与OVA组比较,哮喘症状评分、BALF炎症细胞数量、TNF-α、IL-1β和MDA水平以及p-ERK1/2,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在MBHS组和DEX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芒柄花素磺酸钠可能通过MAPKS信号通路缓解OVA诱导哮喘小鼠的肺部炎症.

    芒柄花素磺酸钠哮喘卵清蛋白小鼠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红参中的精氨酸单糖苷(AF)及精氨酸双糖苷(AFG)含量

    邵莹郑毅男吴晓杰李伟...
    4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参加工品中精氨酸单糖苷(AF)和精氨酸双糖苷(AFG)含量的方法.[方法]用PrevailTM C18 column(4.6 mm×250 mm,5 µm)色谱柱进行检测.流动相A:色谱乙腈,流动相B:5.0mmol/L七氟丁酸的0.7%三氟醋酸溶液.色谱条件为[0%A(Omin);0%A(5 min);15%A(8 min);35%A(25 min)];流速 0.8 mL/min;漂移管温度为115℃;气体流量3.2 L/min.[结果]AF和AFG的检测限分别为0.015和0.010 mg/mL;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AF:0.999 7,AFG:0.999 9,表明线性关系良好.AF和AFG检测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43%&0.37%,0.43%&0.55%,0.43%&0.49%,0.45%&0.15%.AF 和 AFG 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9.5%&100%,表明方法稳定.经检测,高丽红参,中国红参和生晒参中AF含量分别为0.74%,0.91%和1.14%,AFG含量分别为6.69%,5.12%和0.85%.[结论]这种方法成功用于高丽红参,中国红参及生晒参中AF及AFG的检测;且红参中AF和AFG含量明显高于生晒参.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缩短了测定时间,较少杂质干扰.但因为本研究考察氨基酸种类较少,当衍生物种类较多时,仍需进一步考察其分离度.

    精氨酸双糖苷精氨酸单糖苷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

    经方中"麻黄—石膏"配伍规律探究

    李阳樊蒙真张羽杨彬...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探讨"麻黄—石膏"配伍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麻黄—石膏"经方药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黄—石膏"配伍经方中甘草、麻黄、石膏是核心药味配伍组合;药味以温性为主,寒性次之;五味以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症状涉及两大症状群,一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喘为核心的症状群;二为身肿、身黄、脉沉、小便不利为核心的症状群;麻黄与石膏配伍剂量比例变化随病机变化而改变.[结论]"麻黄—石膏"经方病邪分无形与有形,且两者多混杂出现;"麻黄—石膏"经方病机围绕肺之宣肃功能的改变;"麻黄—石膏"配伍用药以麻黄为核心.

    麻黄—石膏经方配伍规律

    乌梅木瓜汤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紫千席素曼苗小雨赵森...
    424-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乌梅木瓜汤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8 d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造模成功后,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乌梅木瓜汤[3.77、7.54 g/(kg·d)]连续8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分别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福林酚比色法、DNS比色法检测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菌丰度显著升高(P<0.01或P<0.05),厚壁菌门、脱硫菌门、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乌梅木瓜汤干预明显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P<0.05),显著降低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P<0.01或P<0.05),可显著增加菌群中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减少变形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群落丰度性(P<0.01或P<0.05).[结论]乌梅木瓜汤可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降低致病菌丰度、升高有益菌丰度,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乌梅木瓜汤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消化酶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魏雅楠王丽红马远新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道夫受体(sCD163)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42例ACI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病灶吸收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血清sTREM-1、sCD163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病灶吸收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CPIS评分,血清sTREM-1、sCD163水平以及外周血CD8+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FVC、FEV1、FEV1/FVC,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CPIS评分,血清sTREM-1、sCD163水平以及外周血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FVC、FEV1、FEV1/FVC,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ACI并发肺部感染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可溶性血红蛋白道夫受体

    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分析

    张春敏吴天思王颖颖王晔博...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诊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西药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20例、中药组(益气化瘀中药免煎颗粒)20例、针灸组(主穴: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穴等)2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疼痛控制情况比较(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针灸组VAS评分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针灸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针灸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针灸组CD4+/CD8+、CD4+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CD8+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针灸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改善患者内分泌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镇痛效果.

    针灸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应用现状及对中医药的启示

    王雅星谢雁鸣
    44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76年美国首次提出卫生技术评估概念以来,各国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手段的评估,转而利用卫生技术评估作为一个判断新技术准入和使用的政策工具.卫生技术评估作为提高医疗决策科学性、经济性和公平性的工具,在中医药领域的评估范畴、评估方法和评估细致程度方面应用较少,发展较慢.通过梳理欧美四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德国)及亚洲五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组织结构、评估流程和方法学上的差异与特点.旨在向其他国家学习其成功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为我国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国际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卫生技术评估中医药特色HTA决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