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季刊

1673-9043

xuebaotxd@126.com

022-5959631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扶正固表方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张少辉李思媛温梦昕李亮...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扶正固表方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固表方组(7.15 g/kg)和西药组(盐酸左旋咪唑,3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扶正固表方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灌胃干预7 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和体质量变化,检测免疫器官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的分布与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NF-κB p65和IκBα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毛发黯淡等体征,伴随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01);血清TNF-α水平升高(P<0.01),而IL-4和IFN-γ水平降低(P<0.01);脾组织红、白髓界限不清,伴有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脾CD4+淋巴细胞数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升高(P<0.01),CD4+/CD8+比例降低(P<0.01);脾组织中 NF-κB p65 mRNA 与蛋白表达降低(P<0.01),IκBα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扶正固表方组一般状态有所改善,体质量升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提升(P<0.01),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1),IL-4和IFN-γ水平升高(P<0.01),脾组织红、白髓界线逐渐清晰,脾CD4+淋巴细胞数增多,CD8+淋巴细胞数降低,CD4+/CD8+比例上升;脾组织中NF-κB p65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IκBα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固表方可以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扶正固表方免疫低下环磷酰胺免疫调节

    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537页

    国内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孙璇王哲田春颖王东军...
    538-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国内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方法、干预措施及目前研究热点分布领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定性系统综述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应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结合人工阅读文章的方式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从文献研究方法、干预措施、有效率、受试人群、发表时间、核心作者、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方面进行定性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纳入141篇文献,近5年发文量明显降低,可见近几年国内对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临床试验研究方法以随机对照试验居多,占总文献的78.72%,但阐明随机化方法的仅占32.43%,且样本含量普遍较低,以致文章可信度低;共有38种结局指标,累计频次279次,说明中医临床试验已有较成熟体系;涉及作者389位,根据普赖斯定律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涉及期刊67种,尚未形成核心期刊;省级基金项目最多,国家级次之;高频关键词分析,亚健康仍为热点词,其次为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受试人群有25种,较为广泛.干预措施以中药治疗者居多,其次为中医综合疗法、中医推拿法,由此可见,中药在本研究所提及的众多干预措施中是认可度最高的.[结论]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研究热度有所降低,但受试人群比较广,相对具有代表性,现亚健康人群较多,应重视亚健康状态临床试验的研究及研究的严谨性.

    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试验文献计量学共词聚类分析

    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临床研究的文献分析

    王郅宜李泉旺朱泠霏李博...
    54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药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临床研究特征,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of Science,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中医药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并分析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诊断标准、干预和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等.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其中30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27项(90.00%)研究报告了随机化方案,其中1项评价为高风险,仅3项(10.00%)研究报告了分配隐藏方案,29项(96.67%)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研究者及结局评价者施盲情况.纳入文献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不统一.涉及33种干预措施,以中医外治法居多(66.67%).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不规范,仅2篇文献区分了主、次要结局指标.[结论]建议今后研究者提前注册研究方案,完整透明地报告研究方案,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和实施临床方案.期待未来能够出台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统一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标准,规范结局指标判定标准,开展中医药相关核心指标集的研究.

    术后胃瘫消化系统肿瘤中医药临床试验文献研究

    中药多糖治疗脓毒症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雷静王欣桐徐同佳张智森...
    550-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多糖由10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来源广泛、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作为中药关键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抗炎等多重生物活性.多糖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使其日益需求增加,虽然多糖在临床用于治疗脓毒症尚无报道,但近期在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文章在中药多糖传统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从中药多糖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焦亡、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展开综述,系统梳理干预的子信号通路及分子靶点机制,以期为中药多糖干预脓毒症的新药研发与临床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多糖脓毒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酸/甘草次酸抗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刘仲雁郭雪丽吴立娜李鑫...
    558-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属难治性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化疗是抗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抗癌药物是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疏水性分子,普遍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伴随生物利用率低、毒副作用严重和体内细胞膜以及其他天然生理屏障作用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甘草酸是从中药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也是具备双亲性结构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次酸是它主要水解物.研究表明,甘草酸/甘草次酸能够特异性靶向肝脏,并具有多重抗肿瘤活性.目前甘草酸/甘草次酸已应用于"壳-核"型载药胶束、脂质体、纳米颗粒等多种抗肿瘤纳米载药体系.以甘草酸/甘草次酸修饰的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实现肝靶向治疗,提高抗肝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同时还能发挥自身的协同抗肿瘤效果,最终实现增强抗癌药物体系抗肝癌疗效的目的.文章综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在抗肝癌载药系统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它们自身的抗肝癌药理作用,以期为肝靶向抗癌药物体系的研发提供参考.

    甘草酸甘草次酸靶向载体肝癌抗肿瘤机制

    生脉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王萍赵姿雯王丁丁王韦博...
    56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脉饮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3味药组成的常用中药经典方剂,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生脉饮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木脂素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相关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生脉饮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与各类常规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发挥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文章对近年来生脉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该方剂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生脉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医理念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孙海洲陈超杨强
    57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骨骼发育问题,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态,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中医对AIS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文章的目的是介绍中医对AIS的认识,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AIS的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提高医患双方对中医在AIS患者治疗中独特作用的认识,为今后推广AIS中医或中西医疗法提供思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医正骨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