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季刊

1673-9043

xuebaotxd@126.com

022-5959631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理论探析

    石乃欣吴圣贤
    769-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花清感颗粒研发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盛行时期,其组方以经典名方银翘散和麻杏石甘汤为主体传承创新而成,主治病机为风温初起、卫气同病,其中知母为组方的点睛之笔,起到坚阴护卫之效.金花清感颗粒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中均展现出很高的临床疗效,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中主要针对的证型为:燥伏太阴、伏燥兼湿、卫气同病,进一步强调了伏燥病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金花清感颗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伏燥知母

    不同证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MPKα1水平相关性研究

    鲁小溪刘璇李焕明
    773-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性心脏病(DHD)患者血清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水平与疾病损伤状态相关性及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方法]纳入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 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DHD患者、内分泌科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健康志愿人群(HC)各 30 例,比较 3 组血清中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α1(AMPKα1)水平差异,并将DHD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兼瘀组、心肾阴虚兼瘀组、阴阳两虚兼瘀组.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AMPKα1 与DHD组糖脂代谢[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心肌损伤[B型钠尿肽(BN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声心功能指标如右房内径(RAD)、左心室舒张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等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血清AMPKα1低于HC组(P<0.01).DHD组血清AMPKα1水平与HbA1c呈高度负相关(r=-0.811,P<0.001),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呈中度负相关(r=-0.743,P<0.001),与血液脂质代谢物呈负相关(0.3<r<0.5,P<0.05),与心功能腔室运动LVIDd、LVPW、IVS呈低度负相关(r=-0.421,P=0.018;r=-0.433,P=0.015;r=-0.434,P=0.015),与RAD呈中度负相关(r=-0.694,P<0.001),与心肌损伤指标暂无相关性.在DHD证型中,气阴两虚兼瘀证AMPKα1水平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DHD患者AMPKα1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与患者糖脂代谢及心肌腔室运动程度呈负相关.AMPKα1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糖尿病性心脏病血清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α1水平中医证型

    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中12种成分的LC-MS/MS定量分析

    李鑫王敏邢斌贾欣陶...
    780-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羌活胜湿汤颗粒中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紫花前胡苷、蔓荆子黄素、羌活醇、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异甘草苷、甘草苷、绿原酸、异甘草素、甘草素、阿魏酸1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 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0.1%的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 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结果]羌活胜湿汤颗粒中 12 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试验均满足要求.[结论]实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稳定、可靠,可用于羌活胜湿汤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羌活胜湿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含量测定中药多成分分析

    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3本期刊均入选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786页

    基于UHPLC/Q-Orbitrap-MS的石决明散化学成分鉴定及降压作用网络药理学研究

    米未王影付志飞
    787-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入血成分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石决明散(SJMS)抗高血压(HT)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对SJMS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SEA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HT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对SJMS抗HT的潜在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通路-靶点"网络图分析.[结果]方剂共鉴定出 129 个主要化学成分和 23 个原型入血成分;获得SJMS抗HT的交集靶点共 296 个,其中SRC、TP53、STAT3、EGFR、AKT1、ESR1 等是SJMS抗HT的关键作用靶点;橙黄决明素、红链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柯酮、甘草次酸、新绿原酸、甘草酸、芹菜素等为SJMS抗HT的主要活性成分;GO富集到基因功能 30 个条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JMS抗HT与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等有关;KEGG通路共20 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SJMS主要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HT的作用.[结论]研究初步阐明了SJMS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探讨了SJMS抗HT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石决明散化学成分高血压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中医药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天津中医药》第六届编委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换届会在津召开

    797页

    血必净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用在急性肺炎小鼠及巨噬细胞中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王瑞瑞刘小梅王晓明黄宇虹...
    798-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简称XBJ)和阿奇霉素(AZM)联用前后,中药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芍药苷(PE)及AZM在急性肺炎小鼠模型整体动物水平及细胞水平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方法]使用脂多糖(LPS)建立急性肺炎小鼠及炎性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 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血浆、肺组织、细胞样品进行质谱分析.[结果]AZM与XBJ联合用药后,在模型动物整体水平上,AZM、HSYA和PE在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ZM与HSYA在血浆中的药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三者在肺组织中的AUC也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胞水平上,AZM在RAW264.7 细胞中的AU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YA和PE在细胞中的AUC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M与XBJ联合用药后,两者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

    血必净注射液阿奇霉素中西药联用药动学相互作用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菖蒲参麦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子机制

    刘婧訸郑宜岚杨钦茹刘娴...
    804-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菖蒲参麦方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潜在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理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检索菖蒲参麦方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ACI的潜在靶点,映射后通过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菖蒲参麦方治疗ACI的"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图.利用蛋白互作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用网络图(PPI)并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基因.运用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处理,用Pymol软件对其绘图观察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氢键的形成情况.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通过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抓力实验、转棒实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初步验证药效、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结果]菖蒲参麦方活性成分靶点与ACI靶点相映射得到 270个菖蒲参麦方治疗ACI潜在靶点,对应 55个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计算后筛选得到ESR1、MAPK14、AKT1、Caspase-3、Caspase-9 共 5 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 3129 个条目,富集后发现其主要参与对氧气的反应、对异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得到 188 条信号通路筛选后提示其机制可能与AGE-RAGE、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结果良好.动物实验表明菖蒲参麦方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抓力及在转棒上的运动时间,减少脑梗死面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上调p-AKT/AKT的比值、下调Caspase-9 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脑保护作用随着PI3K抑制剂LY294002的使用而被削弱.[结论]菖蒲参麦方治疗ACI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调控而实现的,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急性脑梗死菖蒲参麦方补气扶正治法PI3K/AKT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

    基于Web of Science的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史少静赵紫璇张金胜赵祎然...
    816-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针灸治疗乳腺癌的近二十年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方法]检索 2003年 1月1日—2023年10月 1日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集与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的研究,利用CiteSpace从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结果]共纳入273 项研究,在过去 20年中,文献数量稳步增长,但有所波动.《临床肿瘤学杂志》是相关出版文献最多的期刊,《癌症》是中心性最大的期刊.中国的出版物数量最多,美国的中心性最大.最多产的机构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毛俊杰,关键词频率和中心性最大的分别是乳腺癌和替代疗法,被引用频率最高的参考文献由Dawn L.Hershman发表.[结论]该领域已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多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主,治疗以化疗或药物治疗引起的疼痛、焦虑、抑郁、疲劳、潮热等相关症状常见.未来可采用多种治疗方式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机制方面的研究,探索针灸在术后慢性疼痛和肿瘤本身方面的治疗.

    乳腺癌针灸可视化分析CiteSpaceWebofScience

    小胶质细胞对缺血性卒中的双重调控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彭真张晗李新悦马耀磊...
    825-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氧供不足或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并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会引发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想要恢复绝非易事.近年来,通过调节免疫建立有利于缺血性卒中组织修复的免疫环境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先天免疫细胞,能对缺血性卒中后组织损伤的脑内微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并被分别激活为经典激活型(M1 表型)和替代激活型(M2 表型)两种状态,在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修复中是一把双刃剑.M1 和M2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分别呈现促炎以及抗炎的特性,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 转化为M2 极化表型有助于抑制神经炎症,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干预策略.因此文章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后的M1/M2 表型转换的潜在机制,以及中药对极化过程的调节,为发现和探索潜在的免疫疗法提供新思路.

    小胶质细胞缺血性卒中M1/M2表型中药